如何加快推进唐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010-08-15 00:46唐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马文强
河北农机 2010年3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农机

唐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马文强

如何加快推进唐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009年,唐山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 0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机械化作业1 736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全国2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29.8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加快,推广体系不断健全,推广机构达到120个。

一、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1.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靠科技,而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深耕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收获等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据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

2.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有利于节本增效,又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使用农机作业,可以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农业的节本增收。如,联合收获小麦可减少小麦遗洒损失5%~8%。水稻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亩均节约成本30元以上,提高亩产50斤以上。

3.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推动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动了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4.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先进的设施装备农业,增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机作业服务、销售、农机维修等经营服务已成为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服务业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既可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资源,也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为外出打工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使得富余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住”。

二、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1.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满足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加大购机补贴等扶持政策实施力度,调动好农民使用和经营农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让农民群众充分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保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民和机手的合法权益。制定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和实施农业机械化的工程项目,要以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作为衡量标准,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2.要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第一,农业机械化要实现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而且要推动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渔业的机械化,还要发展设施农业机械;不仅要推动耕种收环节的机械化,还要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推动农机服务领域前延后伸,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前、产后机械化水平,为建设现代农业全面提供装备支撑。第二,农业机械化要实现协调发展。农机装备结构要协调合理。在保持较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同时,要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逐步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三多三少”的问题。各个作物、各个环节机械化发展要协调。我市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玉米、水稻生产总体机械化水平相对不高,玉米生产中机播水平较高,机收水平很低,水稻生产中机收水平较高,而机插水平很低,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更是十分薄弱。因此,要集中力量主攻薄弱环节,加快突破机械化生产瓶颈。第三,农业机械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机械作业的成本低于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不断开发推广经济、适用的农业机械,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机经营者的效益,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

3.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形成协调一致共促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局面。统筹农业机械化推广、监理、修理等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保障安全生产,推动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机具和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

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明确发展目标,选择适合实际的发展模式,。

1.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遵循经济规律。马克思说:“只有在机器的价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的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机器。”按照这一经济原理,一旦农机作业价格低于人力作业价格,农机比人工在经济上、时效上、质量上综合考虑更合算的时候,农业生产就具备了采用农机作业的经济前提。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遵循这一经济规律。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经济可行这个前提下,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选择适合国情省情市情的模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究竟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由其客观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劳均耕地多,主要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走大规模机械化的路线;法国、德国等土地规模适中,走的是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的路线;日本、荷兰、韩国户均土地规模20亩左右,主要走的是小规模精细机械化的路线。而在我们国家,农民数量巨大、户均耕地很少(7.8亩左右)、农民收入低的国情,决定了以上模式只能借鉴,不能照搬,需要走出不同于以上模式的一条新的道路。就是要把党的主张、国家的意志和农民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宏观调控和有效引导的前提下,保证农民自主发展。只有这样农业机械化才能走上结构比较合理、技术装备水平比较高、资源比较节约,国家和农民投入最省、最有效的发展阶段。

3.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解决好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高,而我们国家农民户均耕地只有7.8亩,唐山更少,6.5亩左右。在这样情况下,诞生了农机跨区作业和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作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有效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和机械化大规模作业之间的矛盾,跨区作业在稳定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做到了“买不起、用得起”,它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在这种机制的带动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可以说,农机跨区作业是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它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意义上,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4.必须走适合农村实际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人多、地小、农民收入低、积累少,这是基本国情。与其他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们国家的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且还要作为农民节本增效、机手勤劳致富的工具;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所以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应该是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扶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促进农机的共同利用,有效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唐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马文强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不一样的农机展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