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改革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 00:47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型经济学

任 莉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哈尔滨 150080)

课型改革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任 莉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哈尔滨 150080)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较为抽象等特点,使得该课程的知识不易被初学者领会和掌握,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效果总体上并不理想。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尝试多种课型的综合运用,不仅要系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重视思维训练和研究、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西方经济学;引导主体;教学策略;课型改革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在全国各个专业财经院校和非专业财经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课中普遍开设,是经济类、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应用专业课程的必修课程和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他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所以,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是规范学生学习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标准用语的基础课,也不仅是服务于以后专业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工具课,更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教学方法不当,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在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重视实验实训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迹象[1]。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认为经济学难学的思想,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门“沉闷的科学”。改变这种趋向需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思路和专业设置,从多个角度探寻解决方法。选择恰当的课型是搞好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课型是课堂教学的形态,亦即根据教学需要所划分的课的类型,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同,需要相应的课型不同。

课型应以讲授型为基本的、常用的课型,而讲座型、讨论型、答疑型、论坛型等其他课型更贴近学员。可视情况适当安排。每种课型也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多种教学形式综合运用,以最佳教学形式去求最佳教学效果。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实际上是学生主体与学习对象之间的一种建构活动,因此学生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学生活动的进行,而不是单纯的讲授。

《西方经济学》大体分为宏观经济基础学和微观经济基础学,属于理论经济基础学范畴,在教学上易出现“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或者偏重数学论证,导致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教学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多,教师在课堂上全面讲授概念、原理,滥用数学,出现满堂课是数学公式推导和论证的状况;学生活动少,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了数学计算却无法明白其真正的经济学含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偏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训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课堂交流,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灌输式的“贝多芬”(背多分)方法,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而言是一种逆动,教学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既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容易造成学生脱离实际生活读“死书”的倾向。

2.考试方法单一 。目前《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采取期终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加权平均方式,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况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教师考前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学生考前突击一下就通过了,考试结果难以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设置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其缺点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视考核学生对概念、理论的掌握程度,忽视对学生运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助长了学生上课应付提问,下课复制作业的歪风,难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二是考试不规范性,使之不能对连续几届的学生成绩进行跟踪,形成不了科学的考核体系;三是题库建设滞后,教师出题的任意性、随机性很大,不利于对教师出题形成一种监督机制。

3.教学手段陈旧。教师依旧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讲解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需运用大量的图形、表格和数据,需要采取大量案例补充说明,板书将大量宝贵的时间用在画图、制表上,造成课堂信息量少、不活跃,教学效率低,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问题。

4.教学技巧欠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较强。面对诸多的理论,学生首先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如果教师在讲课中又仅仅是“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灌输,那么只会加重学生产生抽象、枯燥、乏味和难学之感,如此这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究其原因,主观原因主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主要是西方经济学进入我国高校教学的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综合性、理论性强,教材陈旧,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教师方面的原因: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充实到教学岗位的新教师绝大部分属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劣势,表现出教学经验不足,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对教学技巧的运用不熟练,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学生方面的原因:经济类、管理类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不感兴趣,把《西方经济学》当成了一门纯粹的人文科学。

学科本身的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前我们进行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在我国高校中目前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二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本身领域广泛、内容庞杂、流派众多,同时自该学科诞生之日起就与其他很多学科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使其综合性较强;三是尽管《西方经济学》本身也在不断出版新的版本,但它仍然落后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因此教材陈旧的问题仍是一个顽症。

二、《西方经济学》课型改革的教学策略

更新教育观念是课型改革的前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是课型改革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功地进行课型改革,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应把教学目标由“更好地讲授好本门课”调整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怎么学习的人”。当今时代,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不在于你知识记忆的多少,而是看你是否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检索知识、重组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是不能教的,只能在学习、实践的活动中生成[2]。

(一)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抽象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和数学分析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尽量采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注意逻辑严谨、语言简洁,引导学生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西方经济学。一方面使他们掌握这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把握西方经济学,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推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以它为支撑点,21世纪兴起的应该是“以学定教”的基本教学模式,其关键就是从学生学习的主体出发确定教什么和如何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可见,我们的教学过程必须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的感觉,从中获取自信,长此以往,就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大力发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在 20世纪 20年代首创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目前我国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编写理论性强,辅有大量的图形、表格、数据、数学公式以及经济学专业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翻译过来的经济学教程的案例取材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很大,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讲授费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采用符合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案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经济学功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主要以对企业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管理问题的讨论为核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从而学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最大特点是它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这一点正是我们经济学专业学生最需要的。

系统讲授完某章或某一问题后,由教师提出小案例,供学生课后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如在讲完“市场失灵和政府”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为什么历代皇帝都要杀功臣”等案例或新闻材料。为便于开展案例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然后对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聚焦式讨论,通过各种决策方案的比较形成新的认识。在小组讨论完成后,准备案例讨论的汇报材料,要求同学上台发言,这样,极大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同学的幻灯片也越做越好,许多小组上台发言时,还会插播一些与本案例相关的广告片、宣传片等等,这样增加了案例讨论的生动性、趣味性[3]。

(四)尝试课堂实验教学方法

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最经典的例子是供给需求模型实验,该实验源远流长,可以一直追溯到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伯伦于 20世纪 40年代在哈佛课堂上开始的市场实验。供求实验中,学生自己参与某个商品市场的买卖,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是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的以及背后有怎样的深刻原因。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切身感受到确实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我们每一位参加实验的交易者,最终使价格和成交量收敛于某一稳定的数值。学生利用课堂实验可以检验理论和发现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讲授内容设定一些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场景中经济主体的身份做出决策,并进行相应的理论解释。比如,在讲短期成本理论时,通常将短期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此时可以设定一个场景,主题是“门可罗雀的饭店依然开张的原因”,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其中涉及老板、服务员和顾客。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析这三方的行为,并结合短期成本理论分析饭店开张的原因。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能够为此找到理论解释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从而对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科学,它会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技术用于经济现象的分析,其中,数学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采用大量的图表和公式。俗话说:“一图胜千言”,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运用 power point幻灯片和相关的链接,可以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老师现场作出分析,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六)教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我们教师的使命就是传道授业,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经济学家生平事迹的介绍,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的经济学网站如中国宏观经济、经济学阶梯教室、叶航在线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师加强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一是要向已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二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探索、研究,逐步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西方经济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系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重视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使学生感受经济学的博大精深,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基础。当然,任何教学改革都是甘苦共现的过程。教师应积极探索,运用创新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1]马慧景,等.经济学实验教学法改革研究 [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58.

[2]舒燕.刍议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63.

[3]黄玲.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研究 [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6):101-103.

The Application of Reforming Teaching Pattern in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REN Li

High theoretical level,plenty of learning points and too abstract to be understood make the Western Economics not easy to be mastered and grasped by the beginners and as a resul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Western Econom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s not encouraging.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must be applied to the daily teaching based on the existing teaching problems and various teaching patterns should be used in a comprehensive way.The author also believes that instructor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knowledge but also emphasis on fostering the learners’abilities of thinking,do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Western Economics;subject guidance;teaching strategy;teaching pattern reform

G642

A

1008-7966(2010)01-0149-03

2009-11-17

任莉 (1972-),女,山东冠县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曲占峰 ]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课型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简明经济学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
以课型改革促课堂转型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