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

2010-08-15 00:45张鹤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机遇办学特色

张鹤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

张鹤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发展的困难;“十二五”规划已经制订,即将实施,高职教育将迎来新的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高职教育有必要总结过去的经验,规划未来的蓝图,开创新的局面,以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高职教育;机遇;挑战;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精神为高等职业教育总结“十一五”期间的办学经验、分析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导。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的办学成功经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筹划未来五年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实现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

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专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是中专教育的简单提升。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前进,并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通过办学十余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基本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必须有四个坚持。

(一)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就是要按照高职教育办学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找准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十一五”期间,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办学环境,黄冈职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坚持办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紧紧把握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依托专业建设,坚持“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实现了了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办学成绩显著,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在2006年教育部举行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2007年批准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又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二)必须坚持科学的办学定位

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研究生教育等共同构成了我国多类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个体系结构具有科学的多样性特征,各类型的高等学校在这个体系结构中各具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共同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只有在高等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这个方向上,找准定位,才能科学发展。

(三)必须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

在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导向,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的、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四)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战略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已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的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如何提高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办出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高职院校要谋发展,必须创特色,特色就是品牌,有特色就有发展,有特色就能壮大实力,而办学实力则来自各种特色形成的合力。专业有特色,可产生生长力,形成优势;教师有特色,可产生创造力,提升教学与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的能力;学生有特色,可产生竞争力,彰显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只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二、分析未来走势,认清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

1.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早在2002年,国家就专门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有关政策,2010年制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了凸现高职教育的特殊地位,教育部正在制定高职教育十二五规划,同时将要下发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高职教育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高职教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办学环境重大改善的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重大事件。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部地区将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对于历史上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老区的高职院校,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在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加大力度。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办学也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办学环境上有了很大改善,这是高职教育新发展的重要机遇。

3.优势资源整合的机遇。随着高等教育生源总数减少,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为了提升高职教育的竞争力,各地方政府必定重点扶持优质的高职院校,并向这些优质院校注入有利于职业教育新发展的资源,使其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院的资源环境。

4、高职示范院校建设的机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文件决定在全国建设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并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通过努力已被确定为第一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必须按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认真加以谋划,尤其在打造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开发新专业方面,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在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方面要下决心有较大的突破。

(二)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

1.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连年扩招,2009年高职在校生规模达到964.8万人的历史上最高水平。尽管本届中央政府加大力度增加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不规范,一些资源配置标准至今尚未制定,地市一级政府主办的高职教育长期运行在无保障机制的轨道上,在当前大发展时期的投入仍然跟不上事业扩张;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生均校舍、生均实训实习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师比)严重不足,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稳健发展。

2.动力不足。当前,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动力机制不足,外在表现是社会吸引力不强。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地方政府办高职教育的意愿不强,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二是由于经济发展状态不佳,造成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意愿不强,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结合得不够紧密;三是将高职招生安排在最后一个批次,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类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不足。

3.制度不活。人事制度是直接影响高职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制度。国家早就出台了明确打破人才身份界限的政策意向,但有些地方的人事部门没有出台操作性政策,现行的一些政策规定降低了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的期望,甚至不愿意上高职学校。财政制度也是影响地方政府主办高职教育的重要制度。建立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努力方向,但改革尚未到位,科学合理的、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在国家投入高职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上级政府通过出台某些财政扶持高职教育政策往往要求地方按比例配套,地方财政因为负担过重就不执行政策,造成地方政府在高职教育上应有的投入不能兑现;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应该享受到财税等优惠政策,也在实践中难以落实。这些情况制约了校企合作机制、发展创新机制的建立,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由单一发展向多元发展转变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已成为共识,也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但是,过去办学途径较为单一,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收入,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特别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城市圈建设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跨行业、跨地区流动的增多,高职院校面对一个新的办学环境。适应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就是要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式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前与职后培训并重,坚持长短结合、宽窄并存、保证重点,增强高职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改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和科技攻关活动,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技术服务;通过建立产业服务基地,服务区域重点产业,找寻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增强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效益。为区域产业调整、多元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适用人才,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学校自身还要扩大办学门路,下决心在校办产业方面加以突破。

(二)由“自我发展”向“开放发展”转变

高职教育必须适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新趋势,对外,响应国家高等教育“走出去”的战略,试行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积极组织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国际间合作;对内,积极开展地区、城乡、东西部之间的校际交流与对口支援。与中西部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关系,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到对方交流。通过这些举措,扩大高职院校视野,拓宽办学思路,提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三)由均衡发展向特色发展转移

适当保持均衡发展,重点考虑特色发展。均衡发展是要保持一些专业,让一些老师有事做,也为未来变化留有余地。但一所大学不培育自己的强势专业,特色专业,发展就难以持续;要避免陷入“大而全”、“同质化”;要凝炼特色,奠基未来。强势专业、特色专业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育人质量。专业设置一定要深入分析产业、就业需求,尤其是分析劳动力市场需求;还要分析学生的就读心态、择业心态,既重视即期又重视远期。突出学校各自已有的优势,同时融入社会新的发展元素。

(四)从适应发展到促进发展转变[3]

高职教育是适应社会分工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是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大变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进步。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要紧紧盯住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形成与产业特征相吻合的专业结构。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满足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行业、新职业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提供有力保障。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高职教育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高职教育与产业实际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培养质量高、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过去的学校跟着企业走,变为企业追着学校跑。二是紧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和不断出现的新行业、新职业,加大新专业开发力度。高职教育必须常变常新,增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不断从适应发展向促进发展的更高阶段迈进。

“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职教育不断向内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认真分析高职教育的未来走势,转变办学观念,把握机遇,努力开创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新华社北京7-29.

[2]陈希.高职教育,重在质量[N].光明日报,2010-9-14.

[3]孙善学.拨动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和弦[N].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2010-11-2.

Grasp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y to Createa New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He-qiao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438002 Hubei)

In the national"Eleventh Five-Year"plan period,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ot the rapid development,meanwhile the difficulties appeard;the"second Five-Year"plan has been made and to be implemented.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 ill usher in new opportunities.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it is necessary to sum up the past experiences,plan the blueprint for the future,open up new prospects in order to achieve a higher quality of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Opportunities;Challenges;New situation

A

1672-1 047(2010)06-0038-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6.11

收入日期:2010-11-20

张鹤桥,男,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审校:郭杏芳]

猜你喜欢
机遇办学特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