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师德规范构建刍议

2010-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师德院校

钟 意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是指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自觉遵守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相互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更直接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师德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通存的问题

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现状不容乐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潮,使学校的师德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最主要的问题:教师价值取向多元

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所有制多元化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在滋生,一些人自私自利的贪欲在不断膨胀,部分教师的价值评价标准呈一定弹性,是非观念模糊。部分教师没有把本职工作放在主要位置,而是热衷于第二职业,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受物质引诱,不公正地对待学生,在学生中造成严重影响。

(二)最根本的问题:教师为人师表不够

有的教师上课较认真,但下课就走人,与学生沟通不多,关心不够,反映出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同时,还有部分教师为人师表不够。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典范。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自律精神淡泊,不严格要求自己,行为松懈,不守时、不守信、不守纪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学生中影响极坏。

(三)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的学术道德偏差

有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为一时追求职称,急功近利,重科研论文的发表,而轻教学工作,结果是在学科的教学上受到影响。甚至有的教师出于晋升职称,存在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采用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徇私舞弊等手段,炮制大量低水平的毫无学术价值的论文、著作,试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也有炒作学问,搞学术商品化的趋势,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学术道德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

(四)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合作意识不强

在部分学校,专业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学科团队。部分教师自视清高,自高自大,对别人的学术观念视若无睹,漠视甚至否定别人的学术成就,不屑于与同行、同事形成研究的团队,突出表现为师门之间的冲突,学科之间的门户之见等。高校是人才流动最频繁的部门,对社会的影响既具有空间上的广阔性,又具有时间上的长期性,专业教师必须走合作之路,否则很难有大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的成因

(一)基本原因: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影响教师德育建设环境

任何道德的形成都离不开客观环境因素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师德也不例外。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孕育高尚师德的温床。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是高职院校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本身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对师德产生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对师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价值取向极易使人产生“功利主义”,使敬业精神淡化,教学科研工作被动消极,对学生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部分高职教师在校外从事职业满天飞,兼职比教书时间多得多的现象。

(二)直接原因:高职学生扩招带来的直接因素

2000年以来高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掀起了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高潮,有人称扩招实现了国内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后,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高职在校生数均在同一时期创历史新高。然而,在高职院校培养能力既定的情形下,这种大规模扩招必然引发一系列矛盾:有的学校为了应对扩招后专业教师的紧缺,在引进人才上降低了标准和质量;有的高职院校在引进年轻教师后,缺乏对其职业道德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培训,迅即将他们推向课堂,以弥补教师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学和育人质量下降。

(三)根本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乏力

十多年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订了不少有关师德方面的法律、规章和政策,但各高校对此落实还很不得力,尤其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工作还不深入,缺乏具体和可操作性的措施,特别是考评、监督和激励机制乏力,致使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道德问题。

1.师德建设领导制度不完善。首先是领导力度不够。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师德建设真正纳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中。在师德建设中精力投入不足,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其次,组织管理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师德管理权限不明确,多重部门如学校办公室、工会、人事处等齐抓共管,这样造成了师德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沟通和职权划分不明确。

2.师德考评制度不完善。高职院校对教师“德”、“能”、“勤”、“绩”等进行的考核,与教师职称晋升等个人利益直接相关。高职“重才轻德”的考评制度,导致学校教师重视科研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修养。此外,评教制度作为教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也对高职院校师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部分学校的评教制度很容易受到评教主体主观因素的干扰,而对评教结果的客观性产生影响。

3.师德培训提高制度不完善。首先是师德教育缺乏连续性、规范性,处于可有可无、若有若无的境地。许多高职院校至今尚未建立规范的师德教育制度,师德教育随意性很大,缺乏经常性、制度性的师德教育活动;普遍存在重职前教育、轻在职教育的现象。其次是师德教育形式方法单一,缺乏主体性、实践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德教育仍采用集中培训和学习等传统形式,方法也多为对师德知识和规范进行硬性灌输与空洞说教,忽视了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和丰富的道德实践,使得师德教育因缺乏高校教师的自主参与和深刻体验,而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实效。

三、高职院校师德规范“五位一体”模式建设研究

(一)“五位一体”模式导向:完善有效的师德规范政策性导向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多数是由于这些院校没有制定有效的师德规范性的政策。高职院校要以明确的政策导向,引导广大教师既重业务,又重品德修养和教学能力,向又红又专的方向发展。当前政策导向的重点是要通过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科研管理改革、人力分配制度改革等,形成有利于教书育人、端正学术风气、规范学术行为的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要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教师职称评聘、目标考核中实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以制定学术道德失范等不良倾向。学校要发展,必须适应社会要求,鼓励教师多出成果。

(二)“五位一体”模式的切入: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机制,是提高教师师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职院校中,师德评价的结果要与任职的基本条件挂钩,才能强化道德素质的导向作用。为此,建立积极科学的师德评价机制十分必要。由于高职在师德评价方面比较欠缺,大多数学校在考核、评估、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师德都有要求,但比较空泛。而开展师德评价,确实困难很多,弄不好就会流于形式。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师德评价中要重点解决好师德评价标准,师德评价方式以及师德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落实。

(三)“五位一体”模式的互动: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必须引入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可以为师德修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内在动力。在这个激励机制里要有对违反师德的行为,视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新闻媒体曝光、撤消项目、行政处分、取消资格、解聘等相应的处理和处罚。我们都知道,建立激励机制的关键是要确立一个激励标准,即什么样的师德给予激励,什么样的师德不给予激励,或何种情况给予较多激励,何种情况给予较少激励。激励机制建立以后,要对激励标准、激励机制进行广泛宣传。

(四)“五位一体”模式的保障: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

高职院校师德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职业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高职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劳动时间和精力投入方面自主性非常强。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首先有必要建立由学生、管理层、社会等渠道组成的监督网络,根据师德规范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的行为规范,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监督,形成外部压力,促进师德建设。其次,对教师师德监督的结果要适时地进行公布与反馈,使教师能及时修正。

(五)“五位一体”模式的提高:完善竞争机制

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有一个环节必须加强,即完善教师的竞争机制。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向社会公开招聘高职教师,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优秀人员吸收到高职教师队伍中来,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使平时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感受到压力,对采取离岗培训、自学进修、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教师,高职院校要下大力整顿,该调离的调离,该辞聘的辞聘,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教师师德才能得到提高。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陈帅.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周宏毅.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5]王仕勋.关于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6]申华.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师德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