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的职业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理念

2010-08-15 00:47韦兆钧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素质政治

韦兆钧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义不容辞地与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以及其他课程一起承担起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去年以来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必须面向当前就业形势,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分为思想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身心素质。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如何入手?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观,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顺利实现就业创业呢?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当代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大量创新型人才,但大学生职业素质普遍存在的最深层的缺欠恰恰正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职业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在新形势下,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仅仅把眼光停留在人生观、价值观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观、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这个认识层面上,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更不能充分显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固有的创新教育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解决就业问题只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底线,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才是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学业→就业→创业,是一名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既是创新的产物,又是创新的思想武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突破,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提高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思维能力,塑造求真务实、大胆质疑、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大学生人性的提升

人性提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追求。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原本就是一种“人”的教育。早在两个世纪前,西方现代高等教育认识哲学的奠基者们就把大学界定为所有社会机构中惟一充满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场所,它担负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思想的社会功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繁荣,高等教育始终以其执著和顽强的生命力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朝着现代化的目标不断推进。然而,随着科技化、理性化、现代化的进展,人类现实生活遭受了严重打击,陷入了困境和低谷之中。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可教育最终失落了“人”,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遗憾。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但究其根本仍然是培养人、发展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目的设定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站在以“现实的个人”、“有生命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来关注和培养大学生,才真正体现其现实意义和理论魅力。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引导大学生人格的觉醒、创造意识的激活、生命意义的领悟,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实践和运用,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深刻体现。这种教育改革的理念追求不但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理论与现实脱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的职业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一是必须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使他们在知识的接受、领悟中渐次扩展视野、博大胸襟,提升其境界。二是多开设专题讲座。以专题专论的方式深入地介绍和阐述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提高其理论思维能力。为此,一要将这些课程分为若干专题,进行重点讲授;二要根据就业形势、面试技巧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些相关专题。教师在分析问题时,并非只讲某一个原理、观点的应用,而是讲多个原理、观点的综合运用,以利于对问题的全面把握。这样,较之于“一个原理加若干例证”的讲授方式,无疑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开展“知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就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课堂讨论或辩论。在讨论和辩论中学生可自由地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相互补充,完善认识。这会迫使学生更多地去上网查询和翻阅报刊资料。这样做,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亲身投入和参与,学习自觉性会更高,印象会更深。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四是改进作业方式。组织学生书写心得体会。以往教学中,学生作业题的答案基本是照抄教材,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点是完全必要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学生的自由创造。解决办法是由教师命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问题写心得体会,然后由教师做出批语并加以评论。这样做,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这种方式除了可以提高学生自学和写作能力外,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对话沟通,增进互信和了解。如果学生的观点出现幼稚、片面甚至过激等问题,教师可在简短的批语中给予鼓励和进行讨论,指出其长处和不足,或者建议他去翻阅某本书、向某个有见解的老师请教,等等。这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教育的方式。有时候教师的一段充满睿智和人情味的批语可能改变某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人生。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培养大学生科学的职业观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

猜你喜欢
理论课素质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