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海拔地区夏莴笋霜霉病防治技术

2010-08-15 00:51马济民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莴笋用药量菜农

□马济民

(通联: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温江区611130)

莴笋是四川省种植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尤其是在四川高海拔地区,因土壤、气候等特殊条件,莴笋成为适宜当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近些年来,随着四川“三州”(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地区莴笋面积的增加,莴笋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愈来愈严重;加之当地菜农观念落后,生产条件差,莴笋霜霉病已成为影响当地菜农增产增收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四川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莴笋栽培以春莴笋为主。鉴于此,本文针对四川高海拔地区莴笋生产现状,介绍莴笋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霜霉病症状

莴笋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及成株期均可染病。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年株从植株下部老叶或成熟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初期,叶片产生褪绿色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发生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全株叶片相继干枯死亡。潮湿时叶片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有时叶片正面也会产生白色霜状霉层。

二、霜霉病发生条件

霜霉病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温度范围1~19℃均可发病,最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是温度8~17℃,相对湿度90%以上。

三、四川高海拔地区莴笋霜霉病发生原因

1.适宜的环境条件 四川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尤其是春莴笋生长期间,田间相对温度较高,非常适合霜霉病病菌生长。

2.栽培管理技术落后

(1)莴笋不育苗,土壤不消毒 由于生产观念落后,缺乏农技人员专业指导等原因,当地菜农在莴笋栽培时不进行育苗,采用直播。众所周知,蔬菜育苗可提高秧苗质量,培育壮苗可增强抵抗病虫害能力;育苗地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杀死土壤残存病原菌。

(2)平畦(厢)栽培 平畦(厢)栽培时,雨水不能及时有效排除,造成田间水分过多,为莴笋霜霉病发生创造了条件。

(3)栽植密度过大 不同莴笋品种,栽植密度不同,一般以3500~4000株/亩为宜。当地菜农担心秧苗浪费,以为多栽能多收,致使莴笋栽植密度过大,栽植密度多在每亩5 000株以上,少数高达每亩8 000~10 000株。由于栽植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田间湿度大,导致霜霉病发生严重。

3.防治时机不当 蔬菜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当地菜农基本不进行预防,发病严重时才打药,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

4.药物选择使用混乱 当地菜农由于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指导不到位等原因,不能对症下药,使用农药时常常随意购买,混合使用。

四、霜霉病防治措施

1.栽培管理措施

(1)选择抗病或轻病品种 莴笋品种多,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病菌等情况选择抗病或轻病品种,减少或减轻莴笋霜霉病的发生。

(2)轮作 重发病地块提倡与非菊科蔬菜或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以减轻田间病菌。

(3)田园清理 收获后要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减轻越冬病原。

(4)育苗移栽,高畦(厢)栽培 采用育苗技术,育苗时进行种子消毒,栽植时选壮苗移栽,采用高畦栽培,开沟排水,减少田间水分。

(5)合理密植 要根据莴笋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每亩宜栽3 500~4 000株,防止田间郁蔽,增强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时要选择最佳防治时期。根据生产经验,四川高海拔地区宜在莴笋植株具4~5片真叶时进行喷药预防。

露地栽培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喷雾防治2~3次,药剂应交替使用,喷药时叶面叶背都要喷,以提高药效。可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g)、72%克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g)、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g)、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液(每亩用药量165g)、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防治。

棚室内还可用粉尘剂或烟剂。发病初期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5%霜霉清粉剂(每亩用药量1kg)喷粉。烟剂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药量200g),或15%霜霉清烟剂(每亩用药量250g)等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莴笋用药量菜农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莴笋开胃增食欲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如何挑选莴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