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季田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2010-08-15 00:51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大田基肥蚜虫

油菜是浅丘陵地区主要油料作物,在实际生产中,两季田油菜种植面积占整个油菜面积的75%以上。因此,要搞好浅丘地区油菜生产,就应抓好两季田油菜的生产。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笔者总结出两季田油菜高产要抓好开沟排湿、选用优质良种、适时播种、中苗早栽、合理密植、增施硼肥和病虫草湿综合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

一、早排水,及时开沟

稻田水分过多,会减少油菜根系对氧的利用,引起植株在形态解剖、生理和代谢过程的各种变化,不能正常生长,使油菜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排好湿是油菜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情况下,于水稻收获前5~8天,对下季要栽植油菜的水稻田块进行排水,做到田块内无积水。水稻收割后,要及时挖沟排湿,做到边沟深30cm、宽25cm。大田内实行2m开厢,沟深20cm、沟宽20cm。做到沟沟相通,排水通畅,沟内无积水,让田土壤水分降到较低的范围内,适宜油菜生长,为油菜适时早栽提供保证。

二、选用优质良种

选用适宜当地气候、质优、高产、抗性强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如蓉油系列、油研系列、川油系列、蜀杂系列、渝黄系列等品种,未经示范和审定的品种不得使用。每亩大田用种量(采用育苗移栽)为100g。

三、适时早播,培育壮苗

要选择土壤肥沃、向阳、排灌方便,前茬为非十字花科蔬菜或花生的地块作苗床地,每亩大田需苗床地0.15~0.2亩,保证稀播苗壮。根据不同生育期的品种,采用不同的播期,适时早播。播时用1∶2的尿素(现拌现用)或炒熟油菜籽混合均匀撒播,再用清粪水泼湿。同时,苗期要加强水分的管理,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培育出的苗在移栽时要达到如下标准:苗高20~23cm,胚茎短而粗壮,长2cm以下,粗0.6~0.7cm左右。株型矮壮,叶柄粗短,无红叶,叶密集丛生不见节,无高脚苗和曲颈苗,支根、细根多,主根直,才有利于抗逆力强,发棵快,长势旺,分枝结荚多。

四、中苗早栽,合理密植

苗龄30天左右,就可以对大田进行翻挖,为早栽做好准备。苗龄35天左右,就可进行大田移栽。根据油菜品种、土壤肥力水平、移栽方式、茬口迟早合理确定最佳移栽密度。一般亩栽7500~9500株,可采用40cm×20cm或50cm×25cm双株栽培规格。移栽时苗要栽直,根要栽正,棵要栽深栽稳。边起苗边栽,大小苗分开栽。栽后浇足活棵水,缩短缓苗期。

五、平衡施肥

采用农家肥与无机肥料混合施用,在施用油菜基肥、苗腊肥、薹花肥时,均亩用人畜清粪水30担对水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效。

大田(肥力中等田)总施肥量每亩折纯氮为12.5~15kg,五氧化二磷6~8kg,氧化钾 8~12kg;其中按总施氮的50%,磷、钾总量的80%作基肥,氮、磷、钾比例为1∶0.4~0.5∶0.5~0.8,整个施肥过程为基肥∶苗腊肥∶薹花肥比例为5∶2∶3。每亩底肥施硼砂0.5~0.75kg,在油菜苗期和蕾薹期各喷施0.2%的硼砂溶液,可防治油菜生理性的花而不实,促进千粒重增加,增强抗病能力。

六、加强田间管理

在油菜播种后,亩用杀虫双250~300g或90%的晶体敌百虫50g,加水适量拌米糠1.5kg和玉米粉0.5kg混合成毒饵,对苗床地四周进行堆放(用树叶盖好,防下雨,保证药效持久),防治蟋蟀(叫鸡子)在油菜籽刚出时芽吃掉油菜芽,保证出苗整齐。

在油菜苗期,发现菜青虫、蚜虫(冬季多数在叶片下面,蚜虫株率达20%或百株蚜量300头以上)时,亩用10%吡虫啉20g或2.5%功夫乳油10~20ml对水及时进行防治,以免蚜虫刺伤油菜叶片,造成各种病毒的侵入,引起油菜的各种病害。

在油菜的初花期,每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250g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5~50g等,任选一种药剂,对水40~50kg均匀喷雾,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药后5~7天再防治1次。

在油菜生长的各生育阶段,应加强对各种杂草的防治,可采用化学除草或人工除草,保证肥源不丢失和杂草不遮阴油菜,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

七、适时收获

一般掌握在冬花后25~30天左右,全株2/3角呈黄绿色,主轴基部角果开始呈现枇杷黄色时收获最好,这就是油菜“黄八成,收十成”,“黄十成,收八成”的道理。

猜你喜欢
大田基肥蚜虫
蚜虫婆婆
不同基肥对湿加松生长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不同基肥对地笋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