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2010-08-15 00:52杨立华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东营英汉

杨立华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试论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杨立华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大环境。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两大不同语系,有着各自的语言文化环境。这就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因素。从历史文化背景、物质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非常必要。

文化差异;翻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过程,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我国著名翻译学家张培基在1980年曾这样给翻译下了一个定义:“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从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得知,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还涉及两种社会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翻译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际、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的媒介。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更是文化的移植,翻译离不开文化。本文通过一些英语翻译的实例,从历史文化背景、物质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来阐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一、历史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沉淀的历史文化也不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问题。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典故,对于中国人来讲,很容易理解它的文化内涵,但对于不了解东方文化的西方人来讲,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若仅仅译为 “Tung Shih Imitates Hsishih”就很难理解这一典故。为了让西方人正确理解这一典故,比较合理的译法是用直译再加个注的方法:Tung Shih Imitates Hsishih (Hsi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s her way(杨宪益译)。

再比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在这个句子中,“to eat no fish”出自一个典故,指在伊丽莎白女皇时代,耶酥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惯,因此to eat no fish表示忠诚的意思,这一句则应翻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可靠。对译者来说,如何阐述出语言表达的文化信息受他自己所处的母语文化环境的制约。换句话说,母语文化给他带来的经验可能使他不能理解,或者使他可能曲解另一文化涵盖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可能面对外文作品而望文生义。这比面对母语望文生义更为危险,因为他从母语作品习得的经验往往不跟另一文化重合,不重合的部分就会导致他进入翻译的误区。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一概念在两种语言中所引起的联想意义经常有相反之处。例如:咱们都知道dog一词是狗的意思,但“狗”和“dog”在东西方文化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象英语中有这样的说法:Love me.love my dog.I’m too old a dog that I can’t play new tricks.有些人就将这两句话直译为:“爱我就爱我的狗”。“我这条老狗学不了新花样了。”这样的译法显然不够准确。因为中国人用狗的形象来比喻人时,一般都带有贬义的色彩。如“走狗”、“狗腿子”、“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等;而欧美文化大都对狗有好感,狗被看作心爱之物和人们忠实的朋友。所以这两句这样翻译“爱屋及乌”及“我太老了,学不进新东西了”就比较恰当了。

二、物质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物质文化指语言符号所反映的涉及物质经济生活、日常用品或生活工具、科技文化及设施等文化信息的内容。在衣、食、住、行方面,各民族都带有本民族文化色彩的东西,通过各自的语言符号给反映出来。如“湘绣”、“饺子”、“粽子”、“馒头”带有明显的汉民族文化色彩,而“hot dog”、”sandwich”、”hamburger”等词语则带有明显的英美文化色彩。并且对于同一物质,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和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我们在翻译时必须加以注意。例如,英语的“wine”一般指葡萄或其它水果酿成的酒,而汉语的酒则涵盖一切含酒精的饮料。英语国家的人看到“孔府宴酒”的英语译名“Kongfu Yan Wine”肯定不知道这是一种烈酒。再就是拿颜色来说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相同的颜色有时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含义和象征。如果不注意其深层含义,只照字面翻译,就会出错。例如:He turned to the columns in which were announced the births,deaths and marriages.若不了解中西文化对颜色的区别认识,很容易将这句翻译为:“他转而去看报上登载的添丁得女、红白喜事的专栏。”这儿的问题是,将deaths and marriages翻译为“红白喜事”就大错特错了,汉民族文化认为红色代表喜庆,所以结婚时新娘一般要穿红色服装,而举行葬礼是要穿白色服装。所以汉民族文化常用“红事”表示marriages,用“白事”表示deaths。“而西方文化认为白色是纯洁、忠贞的象征,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的婚纱,在葬礼上穿庄重的黑色。因此,“红白喜事”并没有正确传递原由的文化信息,这种译法让西方人难以接受,不如译为“婚丧嫁娶”。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受民族心理状态的支配。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某些词语能唤起人们对所指事物的感知和记忆,并能使人们产生与本族文化对等的联想。例如,汉语中的“小菜一碟”和英语中的”a piece of cake”都表示一件事情很容易。在这种意义中,汉语中的“小菜”和英语中的”cake”(蛋糕)都含有“容易或轻松愉快的事情”之意。再有,中国人遇到熟人和朋友好热情地打招呼,会问对方“你要到哪儿去”、“你吃饭了吗”等,如果将这两句直译成英语,那么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很不高兴,他们会觉得你干涉他们的自由,感到非常难以理解和接受。再有,中国人在接受赞扬、祝贺时,反应的差别也很大。在受到赞扬时,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做得还很不够”这样的客气话;而西方人往往会说”Thank you”、”Many thanks“之类的话。这是因为汉民族文化受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当大,人们谦虚、含蓄,常用婉言强调客气。而西方人交往的重要特点是富有逻辑的表达,多用直接肯定或直接否定等东方人认为直率的语气。

四、宗教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文化和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德和佛教思想为辅的三大宗教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而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学则是构成英语国家传统宗教文化的主体。这种宗教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语言含义的表达。如“天”(Heaven)这个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都是指宇宙万物的主宰。但在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民族对它产生的联想却大不相同。对于这个词,中国人联想到的是主宰世界的老天爷,统治天宫的玉皇大帝;而西方文化联想到的是创造万物的上帝。所以,将汉语中具有佛教色彩的句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不算恰当,因为译文改变了原有的宗教色彩,没有把源出语中的宗教文化信息正确地传达到目的语中去,建议用”Heaven”一词来代替“God”。

五、结束语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耐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在翻译实践中,应从文化角度看待翻译,在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相关联的文化,以达到正确传递不同文化信息的目的。同样,在英语的学习与研究中,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既可以加深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传达不同的语言表示的真正思想内容,从而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

[1]王治奎,温洪瑞,任怀平,王青.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2]邓炎昌,刘润青.语言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5]沈立文.试析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J].天津外国语学报,1999,(4).

[6]陈东成.文化差异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H315.9

A

1008—3340(2010)01—0053—02

2009-11-11

杨立华(1973-),女,山东东营人,东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东营英汉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在东营看“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