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森林防火的思考

2010-08-15 00:49伍树青
森林防火 2010年2期
关键词:河源市林带林分

伍树青

(广东省河源市林业局防火办,广东 河源 517000)

森林防火已成为各级政府在森林防火期的一项十分突出的工作。近年来,用于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行政资源越来越多,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出台了森林防火的法规、政策文件,发布禁火令(禁止炼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及各种处罚措施,频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检查、督察,可见对森林防火工作是非常重视的。然而森林防火的形势却仍然十分严峻。笔者以河源市的实际情况为例,从技术措施层面有效解决几个森林防火难点提出思考和建议。

1 河源市实施“严禁烧田基草、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这一措施的现状

当前,河源市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是“严禁烧田基草、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加强了火源的管理。据统计,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烧田基草等人为野外用火,如河源市2008年全市发生的17宗森林火灾中,13宗是农民烧田基草引起的,占76.5%,3宗是炼山造林引起,占17.6%。森林分布、林分组成、林木燃烧能力是森林火灾的客观内在因素,但在火源中除雷电等自然因素外,人为活动是主要的火源。人为野外用火主要包括烧田基草、炼山造林等是导致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

现在农村的生活燃料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柴草为主。生产习惯上,农民把铲除下来的草、灌木在田埂上晒干后直接拿回家里当薪材烧。为了积肥,也有部分农民直接在田地里烧田基草,并且成为一部分农民的一项习惯性农事活动。森林防火单纯地从防火的角度来禁止烧田基草,致使铲除下来的田基草不好处理,也有部分农民对此不是很理解,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去烧田基草。以这种心理去烧除田基草,很容易忽视适合的烧除天气,从而引起田基草在燃烧过程中失去控制,引发森林火灾。

上坟烧香、烧纸是我国民俗传统。特别是国家将“清明节”视为法定节假日,上坟烧香、烧纸的人数更是不少。如何尊重传统,尊重群众的选择,加强“清明节”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采伐迹地人工造林。如果不炼山造林,杂灌太多,整地造林难度太大,而且造林效果差,不利于幼林生长,严重影响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这说明炼山造林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简单的一刀切“禁止炼山造林”的做法,实践中也是难以做到的。单纯从森林防火的角度禁止炼山,已经有人认为这是林业防火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不利于林业的整体发展。

2 林火管理对策

在继续做好原有的森林防火措施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效果。

2.1 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

开展生物防火特别是营造防火林带是该区域重要的防火措施,而防火树种筛选是营造防火林带的基础[1~4]。营建生物防火林带要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防火树种。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木荷(Schina superba)、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树(Camellia sinensis)、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杨 梅 (Myrica rubra)、 深 山 含 笑(Michelia maudiae)、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竹柏(Podocarpus nagi)等是防火性能较好的乡土树种,可以当做本地的防火树种,并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价值。在易发森林火灾地段,如农田边缘的林分,种植一定比例的防火树,并构成防火林带,增强森林的自身防火功能。在容易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林分,特别是在山下道路边的林分,混交种植一些阻燃性能较强的树种,以增强森林自身的防火功能,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据报道,防火树种达到25%~30%的比例,林分自身的防火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如和平县利源镇洪俐村1160 hm2山林,有74%的树种是防火性能较好的乡土树种,创造了该村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森林火灾的记录。

2.2 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

炼山在我国南方林区是造林常用的林地清理方式,炼山可大量增加林地灰分等速效养分,减少林地杂物,促进林木早期生长。但炼山也常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地力衰退、水土流失和具高火险性[5]。实践证明,在南方炼山有利于人工造林。应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实施有条件的炼山造林。据统计,河源市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部分不是炼山造成的。不能因为怕发生森林火灾就禁止炼山,而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为防止炼山造林引发森林火灾,应该研究制定安全炼山、可以达到安全炼山要求的技术条件(标准),如适宜的气象因子(风力的大小、风向、空气湿度等)条件、需要隔离带的宽度、守护人员的数量等技术指标,就可以炼山造林;否则,实施炼山就会有比较大的引发森林火灾的危险。制定了标准,就好操作,让炼山造林者有标准可依。实行许可制度,只有依法取得炼山许可证,有林业部门在现场监督,才可以进行炼山活动,并且要安排足够的人力来防控炼山过程。

2.3 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

实践证明,仅仅靠严禁“烧田基草”一刀切的做法,效果并不理想,如紫金县从2008年2月18日起至5月底,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森林防火封山戒严,狠抓野外火源管理,在森林防火封山戒严期内,严禁在山边林内进行一切野外用火,但该县还是时有森林火灾发生。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宣传不准烧田基草,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疏导的方法,可以在路边做些防火的技术处理,即在山脚下有农田的地方,沿农田与林分交界处靠林分一侧修建一定宽度的防火带,可以是防火林带,也可以是不种树草的防火带。

2.4 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分实施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化

防火林带是按照森林防火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中的林地采用具有抗火、耐燃树种,营造密集且具阻隔林火蔓延的带状林分[6,7]。设计防火林带应根据林分、道路、河流、山脉、地形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结合改造,合理布局,使防火林带与防火线以及天然屏障连接成网,把林地分隔成阻隔封闭区,才能发挥防火线的阻隔作用。热带、亚热带地区防火林带一般建在山脊、山冲,多以水相隔,即可形成较为规范的防火林带,在林地和农田交界处设置田边防火林带,防止农事用火引起的火灾;在居民区和场界也要设置林带[8]。

在重点森林防火地段,依山脊等自然地形划分林分网格,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形成防火林带网。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往往烧掉的只是一个网格内的林木,不至于或者较少发生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如2001年12月连平县元善镇新龙村发生的森林火灾,因有一条1999年营造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直接保护了黄牛石林场上万亩的森林免受火灾危害,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又如2005年龙川县佗城镇发生一宗森林火灾,由于有生物防火林带的阻隔,保存了1000多亩的林木没有被烧毁,经济价值约40多万元。

3 结论

结合河源市森林防火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树种,营造防火林带,并有条件地组建成网;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加强“清明节”的巡护工作,强化火源管理;寻找适合当地农事生产的林火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林火管理水平。

[1]舒立福,田晓瑞,寇纪烈.广西大桂山区防火树种的选择研究[J].林业科学,1999,35(1):69-74.

[2]田晓瑞,舒立福,乔启宇,等.南方林区防火树种的筛选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5):43-48.

[3]李世友,王秋华,张尚书,等.滇东北中高海拔地区防火树种筛选[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3):55-58.

[4]黄志伟,余树全,胡庭兴,等.不同木荷防火林带建设模式群落学特征比较[J].林业科学,2008,44(1):101-106.

[5]林贤山.不炼山、化学除草造林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07,(7):10-12.

[6]陈存及.中国的生物防火[J].火灾科学,1995,4(3):42-48.

[7]文益君,张河远.广州市防火林带现状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113-116.

[8]田晓瑞,舒立福.防火林带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1):20-26.

猜你喜欢
河源市林带林分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亚热带地区典型林分氮保留能力的差异及δ15N空间垂直分异特征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