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绿色建筑的发展意义及其设计理念

2010-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0年20期
关键词:绿色环境建筑

王 悦

21世纪全人类共同倡导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传统上,城市建筑大都是高消费型,倡导可持续发展就是使传统模式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施城市高效绿色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是指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给人们的工作和活动带来舒适空间的建筑。同时这种建筑要能够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还是“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实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在发展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理念上贯彻绿色平衡,在整体设计上讲究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上都强调自然化,对于围护结构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1 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1)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另外,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附属有CO2的产生。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CO2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1度电能排放约0.5 kg的CO2。我国的火力发电技术不高,初步估算1度电约排放0.7 kg的CO2,而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建筑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 t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亿 t CO2。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燃烧,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2)绿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建筑本体、建筑内部、建筑外部以及其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建构社区健康安全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系统。a.室外环境。绿色建筑在整体设计上讲究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上都强调自然化,对于围护结构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废物排放减量无害、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六大特点,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b.室内环境。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2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节约用电,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围护结构采用节能型材料;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在设置风冷系统时,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减少能源的使用。建筑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的设计过程中要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设计方案。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本着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原则。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在外部的设计风格上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达到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同时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效果。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物在内部材料和装修材料的使用上,要选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设计效果要使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建筑物建筑位置的选取也是有明确要求的,建筑场所土壤中不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地温要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要适中。为了居住人群的健康,建筑过程中要使用的木材、竹材、树皮、油漆、石块、石灰等,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处理,确保其无毒无害。根据适宜的地理条件,绿色建筑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其他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全球气候日趋变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加剧了气候变暖,全球对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节能型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倡导的绿色并非是采用高价位和高成本的材料。当今形势下,楼盘销售主要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来疯狂盛行,“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被房地产商们拿来迷惑大众,以至于让人们对绿色建筑产生误解,认为其就是高档建筑。如果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仅仅是定位在高端化、贵族化,那么它是不会取得成功的。事实证明,只有把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定位在中国式、平民化、适用技术式,它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回头看看以前倡导的建筑智能化,就走过很多弯路,所谓的智能化仅仅是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不但使线路搞得非常复杂,而且造价也非常高,耗电量居高不下,然而真正的智能化应该是少用能源。当前也有很多真正推行智能化的例子,比如有些建筑群体推行智能化开关,只要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上班的时候把供热或者制冷的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只要按一下手机,就能把开关启动,回到家里的时候,屋里已经温度适宜了。主人在上班的时候,家中不会消耗能源。

再比如,在许多南方地区,房子里常常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当太阳光正热时,遮阳帘自动升起来,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空调的能耗。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当前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对建筑的设计要本着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原则,要对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际测量,给出数据,给予生态环境和建筑要和谐一致的保障。要切切实实把绿色建筑这个简单的概念转化为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只对达到标准的建筑授予绿色建筑的标识,以此来使得伪绿色现原形,进而退出房地产市场。绿色建筑已经超出了新建筑的范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设计住宅区绿色建筑应当遵循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挖掘生态的内涵,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地域气候特点,通过选址定位、规划设计,来营建一系列包括住宅在内的低能耗、低维护成本费用的生态建筑,既符合环保标准,又可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系统体现,带给人们健康和谐的生活。

[1] 徐福来,丁敏冲,潘李钦.绿色建筑设计探索[J].山西建筑,2009,35(2):68-69.

猜你喜欢
绿色环境建筑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