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2010-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0年20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景观设计

郑 婧

水,作为滋养生命的源泉,造就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多彩璀璨。它对于人类的意义,体现在物质和精神的众多方面,从古至今,人类对水的依赖和亲近程度足以证明这一点。在现代城市,水一方面作为最自然的要素维系着生态的平衡;另一方面通过精神上对多元文化融合的启示孕育着滨水城市独特的魅力。它的存在形式紧密地联系着环境生态,聚居格局以及人文状态,对用水、理水、治水、观水、玩水方式的研究意义重大,尤其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对自然的保护,景观的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结合方式的探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1 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

1.1 水景的概念及分类

水景是指以水体形式为景观载体体现出来的环境自然、文化以及视觉特征。它从场地关系和景观应用方式上分为两类:人工水景和滨水景观。两者虽有很大差异,但本质一致,即将有限的水资源与无限的文化财富相结合,以创造出一个平衡安全的生态环境以及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

1.2 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江河湖海,作为自然的要素,在为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变化的因素,它们轻则破坏环境的美观,重则造成人身及财产的严重损失。因此,研究和把握这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规律并找到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而在此过程的基础上,加入对视觉与美学的考虑,便成了我们所讨论的滨水景观设计。由此可见,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景观环境,它还具有维持良好生态关系,加强环境安全性的重要功能,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1.3 现代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人们虽认识到了滨水区域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建设或管理中做的却并不好,或是对自然生态的考虑欠佳,造成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或是盲目、掠夺性的开发,改变水系原有结构;或是开发方式单调,浪费宝贵的资源,总之,大多数滨水区域整体环境较差。另外,随着时代的变化,丰富用地功能、强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景观与旅游功能、增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注重对城市形象的塑造等等,成为了滨水区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无论从现存的问题还是发展的要求来看,重新审视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目标和方法,都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2 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及其特点概述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指以水为主题,对环境的物理功能、生态意义和精神价值进行的营建性活动。它是在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手法,对各种物象进行符合生态规律和视觉规律的处理,以达到一个满足生态安全、体现人文意义、拥有良好观赏价值、符合人们多种行为需求的效果,并进一步丰富场地环境的视觉形式和功能,提高水资源的多重利用价值,启发无限的想象,创造丰富的意味,提升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居住生活品质。鉴于滨水区在城市中的特殊性,滨水景观设计也有区别于其他景观设计的独特性。首先,它具有自然生态性,是城市中最自然,生态系统保持最独立和完善的地段。同时,作为水陆不同生态系统的交汇地以及城市居民的主要活动空间,它也具有对于生态和城市生活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它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还应体现出足够的公共开放性、文化性、历史性、多样性以及识别性,合理叠合城市,建筑及景观,构建具有多重功能与价值的流域景观系统,提供蕴含文脉意义的外部空间,满足功能和精神上的需求,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3 滨水景观设计重点考虑因素

1)生态因素。生态因素是滨水景观设计需考虑的最基础因素。滨水景观依托自然环境而形成,必须承担起重要的生态功能,保证各系统拥有自动的平衡能力,相互作用的活力,动息稳定的规律,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在具体设计中,对生态因素的考虑应融入思考和实践的各个环节。设计前充分了解区域环境的各组成条件以及自然运作的规律和法则,在维持生态系统多样化的前提下思考建设项目的定位。设计时注重改善生态系统的缺陷,建立良好的区域景观格局,充分利用水的各种形式,在呈现不同视觉景观的同时对环境生态产生积极作用,保证环境中多种生命体健康稳定的存在和生长。

2)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滨水景观发挥各项功能的前提。滨水景观的自然性和景观功能性强,人类的活动密切,行为方式复杂,因此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对人的正常行为活动造成伤害。在设计时,要注重分析环境特征及人的行为习惯,在交通方式,游玩方式及观赏方式等诸多方面,结合自然形成的水流、河道、滩涂、岸线以及气候、生态等特定因素,因地制宜的设置各种活动条件和限制条件,通过对器材和尺度的选择和处理,引导人们进行安全的活动。

3)景观因素。景观因素是滨水景观设计中最具特色也最易被感知的因素,是认识和评价滨水空间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滨水景观与城市风貌特征的结合点。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顺应场地自然规律,尊重环境特征,并以此调整人工景观元素,注重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建立起符合视觉审美要求的景观形态和尺度,体现风景的价值。具体而言,首先从对环境条件的了解入手,根据环境现状和人对景观可望、可居、可游、可玩等需求,判断景观的优劣势。接着按照适当的尺度,协调水与周边景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把握远望与近观的主客体关系,注重在不同视距与视觉状态下的比例关系,合理设置游览路线、建筑小品及观景平台等,使场地环境呈现出良好的观景效果。

4 滨水景观设计具体方法探究

4.1 水域和水际线的设计

1)水体:城市滨水景观中的水体主要是自然的江、河、湖、海,但也可兼顾人工的水景。水体主要有三种存在状态:流动的水、静止的水和受外力作用的水,它们体现在景观上就呈现出江河、湖泊、涟漪等。在对水体进行设计时,应注意维持水体的自然性和原始性,用人工景观去补充自然的不足,而不是取代自然;结合实际需求,选取不同状态的水景,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在规律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找规律,达到各方面和谐的状态。

2)护岸:护岸是水域与陆域的交界线,也是人与水接触的地方。在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a.治水功能,满足防洪防涝要求,并尽可能设置一些蓄水湖池和滩地,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b.生态性,积极保护和借鉴河流自然形成的各种地貌结构,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配合植物种植,为滨水动物提供生存空间,维护护岸的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c.亲水性,强调水体的渗透作用,将水景引入城市内部,并保证人们能轻松地到达水边,自由方便的观水玩水,但需注意对安全性的考虑。

4.2 滨水区绿化设计

滨水区绿化能给城市环境带来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的延伸。在生态层面,它能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制造氧气、吸附烟尘、阻挡噪声。在景观层面,它能造就光影变幻,调整和优化环境构图,围合和区分各类用地,带来色彩的变化。在进行滨水区绿化设计时,应注意根据水域环境的原生态景观特征、气候水土条件,结合各类植物自身的特点合理的进行选配和布置,并考虑其与水景尺度、场地空间大小、水域面积、水体动静状态的配合关系,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特点,烘托出好的景观,留出并强调视线通廊,阻挡不好的景观,创建更优良的环境。

4.3 滨水硬质景观设计

滨水硬质景观包括土壤及岩石层、建筑界面与天际线、滨水广场、滨水游步道、建筑小品等众多要素,它们构成了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时应首先注重它们各自功能的发挥,如滨水广场,它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常常起到节点的作用,在设计时要重点把握其形式及通达性,还有与入口和水岸的关系。又如滨水游步道,它是供人们行走的运动空间,设计时便要考虑怎样使人们行走方便,铺地如何选取以及怎样联系各处景观等等。其次在视觉上既要体现自己的个性,又要与大环境协调统一,它们与绿化及水体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优美舒适的城市滨水区景观。

5 结语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的生态、安全及视觉景观效果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设计时应全面考虑这三方面要求,注重环境生态,视觉感受以及公共开放性,结合场地现实状况和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创造一个对自然友好又满足人的需求,功能复合又使用方便,独具特色又融于城市和自然环境之中的水与陆、软与硬的过渡空间。

[1] 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 潘召南.生态水景观设计[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世玉,李 卫,毛 伟.浅析居住小区水体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18):36-37.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