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建议

2010-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0年20期
关键词:资源经济发展

宋 勇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而言的,它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益、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旨在建立一种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

我国是世界矿业大国,在现有的426座资源型矿区中,处于成长期的有84个,占19.7%;鼎盛期的291个,占68.3%;进入衰退期的51个,占 12%,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其中包括21座森工城市),随着资源开采的进行,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衰退问题及环境质量劣化问题,所以,在资源城市实践循环经济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及我国目前的循环经济的立法与实践状况,我们认为,我国的资源城市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经济发展战略中要首先对循环经济的推广进行制度与法规的立法,要界定各部门的实践和推广循环经济的职责,加快改革政府政绩考核机制,逐步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要正确处理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要详细地编制资源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分阶段的目标规划,分别编制可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废弃物目录,要制定各行业的排污标准和收费标准,要规定各行业的废弃回收的职责和相关管理制度等等规范企业和社会公众行为的循环经济的制度和条例,以指导生产者再利用和再生利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明确有关部门发展循环经济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使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产业结构优化战略是资源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也是决定其经济增长的平稳性的重要因素,所以,资源城市的政府要加强力量,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方案进行详尽的论述,根据克拉克的观点,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的,其动力在于追求较高的收益率。资源城市的主导产业——资源开采与加工业属于第二产业,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同时,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这个产业具有有限的存在期限,因此,资源城市的政府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利用循环经济的原则,首先尽量减小资源开采业在资源城市产业中的比重,要对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的资源开采业进行管制,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注重发展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工业、机械工业、电机电器工业等附加值高的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要大力发展环境无害化的产业,大力发展信息业,制造业等技术含量高、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从而使资源城市形成资源的消耗低、经济效益高、环境损害低的两低一高的高度化的产业结构。

第三,在产业发展战略中,要注意循环经济在选择与培育转型主导产业时的应用。资源城市的发展在很长时期内往往依附于资源型企业,从国外经验看,矿业经济产业链延伸过程中,资源型企业常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的转变过程中,资源型企业与这些联合体不但不能作为城市产业转型的主体,而且它们的存在及其专业化特点对城市形成了锁定效应,不利于经济多元化的形成,当资源发生枯竭,资源企业步入危机,陷入衰退期,于是相应的联合体也步入了末路,所以,从资源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讲,其在培育转型的主导产业时,要注意循环经济的应用,培育的主导产业应具有可持续性,应是具有低的资源消耗、高的附加值、低的环境污染且可循环的产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资源城市的成长问题。

第四,要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突出创新政策,尤其要加强关于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研究,要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系统,这是建立循环社会,解决资源城市环境危机的主要途径。

第五,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是资源城市解决三大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为可行的途径。为此,首先,要明确政府的责任,使各级政府能够对促进本地区的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宣传和支持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企业层面的支持,资源城市的政策要利用本城市的税收杠杆、财政支出对从事循环经济的产业加以优惠和扶持;最后,要加强循环经济理念在社会公众中的宣传,使一般公众能够认识到循环经济的三原则对建立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日常的行为上自觉地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从而为建立节约型社会、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和谐发展社会做出努力。

第六,要加强对资源开采业的管制,通过关停并转、企业重组,提高其集中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资源的开采效率。发展循环经济,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资源城市的问题主要是资源开采过程与输出过程中污染问题及其伴生矿和废弃物污染问题,所以,资源城市应从源头上加强对资源开采的限制,要从资源的减量化和生产、运输清洁化入手,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输入端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第七,要注意区域合作,建立区域的循环经济体系。循环经济的“循环”并不是“闭路循环”,循环是相对的,开放是绝对的,任何一个企业、行业甚至国家和区域都不可能实现物质闭路循环。资源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加强和周边地区的合作。只有在发展好本市内部“小循环”的基础上,和外部的相关区域建立资源合理流动的经济循环,建立区域性再生资源交易、运输、处置网络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覆盖周边区域的再生资源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才能真正形成循环经济的规模效应。所以,在资源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尤其注意对外合作,区域间的合作。建立循环经济也必然要注意区域间的合作与分工,力争和周边区域建立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和技术合用体系。

第八,要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加强对科技与教育的支持。以科教兴市作为振兴资源城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需以科技和教育为后盾,所以,在资源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要鼓励各级科研机构研究开发抑制产品变成废弃物的技术,以及对可循环资源进行适当循环和处置的技术。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人才,使资源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坚实的科技基础。

总之,资源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必然上升到经济战略的层次,只有在制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时,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加强生产领域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作用,将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区域开发和工业基地改造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才能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的循环经济发展全面发展的新局面,才能真正解决资源城市的成长危机,使资源城市的成长呈现出稳健的趋势。

[1] 张国英,梁文阁,郑丕谔.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J].经济问题,2007(7):43.

[2] 韩少华.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71-72.

[3] 吕晓梅.循环经济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S1):21.

[4] 李 昊,邓 军,王庆飞.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研究——以铝土矿资源为例[J].经济问题,2010(2):45-46.

猜你喜欢
资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