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2010-08-15 00:51顾宁宋靖孙伟
山西建筑 2010年20期
关键词:四合院北京建筑

顾宁 宋靖 孙伟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对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情有独钟,不仅宫殿、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但是,只要人们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会想到北京四合院,这是因为北京四合院的形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元代建都北京,由于战乱使大量建筑物遭到毁灭性破坏。所以在建都时大规模建筑随之而建,而北京四合院与宫殿、衙署、街区、胡同等同时出现了。元末明初熊梦祥著《析津志》“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行二十四阔、三百人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即可见胡同的出现已经很明朗了,而胡同与胡同之间便是住宅,四合院便开始兴起了。《日下旧闻考》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当时四合院已达“百万”,可见四合院在元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已经逐渐成型的四合院经历明清等的战乱沧桑日渐成熟,加上地处京城,经济实力雄厚,资本大量积累,使大量有势有权之人有了修建豪宅的经济实力,于是促使四合院的布局、修建、装饰等建筑水平大大提高。四合院的整体形态呈方形,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它的布局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对整体布置非常讲究,这种讲究的布局塑造了一种幽静的环境。

北京四合院规模不一,有一进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以此类推,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可能受到胡同间空隙的限制),王府的四合院多达七进、八进,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西跨院,有的设有花园。

虽然四合院类型多样,但是总的来讲,其基本布置构成比较固定,主要有:寨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耳房、后罩房等几部分。规模较大的多进四合院各院落间有垂花门或过厅串联。通过这些构成元素的多重组合产生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四合院。

1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呈现

1.1 儒家思想的体现

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在独具特色的北京四合院的建筑中也有体现。比如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作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1.2 建筑环境学理论的讲究

北京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理论,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四合院的择地、定位到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按照风水学理论来进行。四合院的庭院宽敞,四面房屋各自独立,游廊连接彼此,起居方便。舒适的居住条件、灵活的空间组织,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场所。

1.3 民俗民风的展示

北京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犹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2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2.1 独特的门户

大门是实现建筑领域性特点的决定性因素。“门堂之制”成为我国传统建筑构成的重要范式之一,作为主要功用之“堂”(正房)是通过其代表性的“门”的形式来体现的,“门制”成为平面组织的中心环节,因此,就内部而言,大门在建筑中的位置决定着建筑物的总体布局,支配进出建筑物的活动,而其他一切关于建筑物的布局都源于这个决定。大门是内外空间的过渡,中国建筑的“门”代表着平面组织的段落或层次,从外部来看,大门通过其具有标志性的形式作用于外部空间,实现了外部空间的转换,所以标志的大门必须是形状清晰、特征明确、尺度适宜、位置显著并与背景成鲜明对比或突出空间方位,如前后相错与高度变化等;此外,历史的联想和各种含义都是突出标志的有利因素,中国传统建筑大门上的匾额和楹联就具有此种作用。

居民中大门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家宅中首要的出口,是人员流动最频繁的地方。《阳宅正宗》上称:“门为一宅之主宰。”居者最关心的“出入平安”就是从宅门的设置建造开始,因此人们认为“门通出入,是为气口(《阳宅大全》)”,而且“大门吉,则合宅皆吉矣;总门吉,则此一栋吉矣;房门吉,则满房皆吉矣(《阳宅撮要》)”。从以上关于大门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和受重视程度。

2.2 明朗的院落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式民居的代表,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特色。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建材和基地。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却又彼此由游廊连接。疏朗而不松散,富于变化;整齐而富于韵律,光线充足,视野开阔,在庭院中鸟语花香、生机盎然、闲居自乐,创造了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2.3 宜居的房屋

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各房屋的净高不是很大,这样就有利于保暖,加之明朗的院落更有利于采光。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北方日照高角度小,房屋之间则需有足够的空间才能获取良好的采光效果,那么北京四合院满足了建筑的功能要求,是适宜人类居住的佳所。

2.4 碎砖砌的墙体

北京平民住房用砖一般多为整条砖加碎砖。整条砖长9寸(30 cm)、宽4.5寸(15 cm)、厚1.2寸(4 cm),砖的正面正中有一深沟贯穿整个长度。砖为深灰色,比现在机制红砖大而宽,但略薄。除条形砖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关键的部位则多用碎砖头或半砖头。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缺面少角的砖头瓦块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会派上用场。具体的砌法是先用条砖砌出四角,中间用碎砖头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再刷上白灰,既省材料又美观,这种墙称软心墙,常见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墙、后檐墙、院墙多是这种软心砌法。这些碎砖砌成的墙体是非承重的,只是起分隔和保温等作用。

2.5 鲜活的色彩

北京四合院北部选择的是红色和绿色为主题的装饰色彩,色彩的注释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观念。大红大绿这样强烈的色彩搭配,非常适合于北方的居住环境。因为北方冬季较长,寒冷的日子里花木凋谢,环境色彩单调,特别是城区。而绿色和红色能较好地调剂单调萧瑟的气氛,赋予宅院勃勃生机。有的人家还要涂饰明快的彩画。当然,彩面也是分等级的,庄重华贵的旋子彩画只有在王府中才能见到,活泼绚丽的苏式彩画则随处可见。

3 结语

受自然环境和城市整体规划的制约及儒教经典的影响,成就了中国独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北京四合院建筑,它也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1] 宋 坤.平遥古城与居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 陆 翔,王其明.北京四合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单德启.中国民居[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

[4] 潘古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5] 顾 军,王立成.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1):26-27.

[6] 周李春.浅谈中国传统民居反映的居住理想[J].山西建筑,2009,35(26):40-42.

猜你喜欢
四合院北京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建筑的“芯”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四合院下的宝藏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