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桂林山水浅谈中国民俗建筑美

2010-08-15 00:51徐伟谭琳李颖
山西建筑 2010年20期
关键词:艺术建筑

徐伟 谭琳 李颖

“美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独特、自主地运用,它与伦理学和科学的认识相对应”。建筑是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艺术、美学、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把功能的、技术的要求转换为审美的完善的要求,这是建筑艺术家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十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西方建筑美学的基本要求。然而中国的建筑美学原则少有学者提出基本法则或是原则,并不是中国建筑美学没有法则,或是中国没有西方那样的建筑评论家,更多原因是中国建筑的美很多是“无以言表”的美。

桂林山多平地拔起,孤峰、流泉、峰丛、峰林环布,漓江依山势流转,江中为洲,间有险滩、流泉、飞瀑,是桂林山水精华之所在,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泛舟漂游在如诗如画的漓江上;月上枝头时到象山欣赏水中映月;桂林总是能给人无穷的回味。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在这座城市里。青山秀水滋养着淳朴的风俗民情,妩媚的山水更有了几分生动,纯厚的民俗风情也平添了几分清丽和脱尘。中国民俗建筑美也在于此,符合主人的身体地位及审美要求。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的到来,很多人都在说世界在看中国,看中国之美。中国的民俗建筑艺术当然也在展览之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理论道德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民俗建筑当然也受其影响,建筑本身及其活动都是要遵循“尊卑有序,恭谦礼让,和气互敬”等礼制,所以造成了:礼制性建筑的地位远高于实用性建筑;礼对建筑的制约,表现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了一整套庞大的礼制性建筑系列,而且把这些礼制性建筑摆到建筑活动的首位。在单体建筑中,等级制突出地表现在间架、屋顶、台基和构架做法上。严密的等级制度,把建筑布局、规模组成、间架、屋顶做法,以至细部装饰都纳入等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整个建筑体系呈现出建筑形式和技术工艺的高度规范化;程式化、规范化保证了建筑体系发展的持续性、独特性,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统一性、协调性,保证了建筑普遍达到不低于规范的标准水平。所以形成中国民居群不论是南北方或是边疆之地,以独立院落为基本的单元构成为主,而每个院落都是由几间级次有别的单体建筑组成,建筑单体基本特征都是檐式屋顶构成,院落的每栋建筑和谐有序布局,精细而不缺乏统一气度,错落有致而不显杂乱,透射的是一种清新雅致的格调。然而人们又有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天性,所以建筑的哲学理性又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建筑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丰富的风景,处处营造恬静、安祥、舒适的自然氛围。建筑单体的坡顶、斗拱、阁扇间房、彩刻门窗、雕梁画柱、飞檐翘脊、廊腰缦回,观之可谓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四方闭和、生动和谐。中国民俗建筑多以平和、自然、精巧、闲逸等审美品格体现在住宅建筑中,能准确地体现建筑主人投资者的生活特点及身份地位,创造出合宜空间环境。体现中国人的生活习性及联想追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秋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厅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这是一种人生理想的姿态。灵巧的中国建筑不仅在于其建筑的空间结构搭配的有机巧妙,装饰艺术的活灵活现,建造技术的巧妙也在其中。如《世说新语》载:“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木扶持之,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相反,西欧传统民俗建筑多以城堡出现,各个城堡都是孤立的在原野之中,建筑形态多是气势恢宏,高墙小窗,高耸的姿态,脱离于周边的环境,以压抑而又孤零的姿态,生硬而又颓然的扦插在环境中。然而当代的建筑大师追寻空间流动,如库哈斯对CCTV办公大楼设计在设计理念上强调的空间的穿插流动性,正是从中国民俗园林建筑中借鉴的,民俗园林建筑的漏透艺术,在与山洞的空奇婉转也是不谋而合的。

“文章借山水而发,山水得文章而传”。桂林山水因其秀美而留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更增添了桂林的内在美。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相比之下的楹联作为建筑艺术语言,不只是一种符号、工具和建筑物典雅的装饰品,而且是一种审美艺术本体的建构。它作为传达旨趣、透露景观建筑物文学渊源或人文内蕴、升华景观意境等的手段,是人文景观的外露,是对于建筑景观表象和心灵境界的一种高度审美概括。因而,它具有历史的、人文的、审美的多重价值,往往可以起点睛的作用,增加特定环境的特定气氛。是业主的人品、道德胸怀、圣贤大才的心灵象征,从骨子里透露出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素质。

桂林的山神姿仙态,秀丽挺拔,漓江的水柔美妖娆,显现出大自然的魅力。中国民俗建筑艺术精雕细琢,谦卑有序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我们千年历史文化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要理解中国建筑上的巧妙用心,体会工匠们从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必须要有一定的中国文化底蕴,否则很难理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1] 黄吉锡.桂林名城保护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2] 沈福熙.中国建筑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 楼西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4] 侯幼斌.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李道增.李道增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 史 丽.浅析建筑美学[J].山西建筑,2009,35(18):47-48.

猜你喜欢
艺术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