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技术对肝内良性局灶性结节的诊断优势

2010-08-20 10:39张景秋王淑霞李桂红贾云杰王文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局灶造影剂造影

党 磊,张景秋,王淑霞,李桂红,贾云杰,王文志

(1.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市中医院;3.长春市人民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肝内结节患者75例,男27例,女48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49±2.5岁。75例患者常规超声发现肝内结节:低回声28例,高回声27例,混合回声20例;病灶大小1.3~9.8 cm,平均3.9 cm。75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或经CT、MR、血管造影和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检查确诊。

1.2 仪器与方法用GE公司LG9彩超仪,探头使用4c凸阵探头,频率1.8-4.0 MHZ,仪器条件使用双幅显示编码相位反转技术(CPI)+Tru造影剂检测技术TAD模式。造影剂采用 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六氟化硫气体微泡),经肘静脉快速团注2.4 ml微泡混悬液。方法:先用二维超声显示肝内病灶,记录位置,大小,数目及回声特征,再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分布情况,存盘。然后激活造影剂模式,根据靶目标的位置,调节聚焦点的位置。将其准靶目标的底部边界或稍低,使用单点聚焦;Map图可采用灰阶模式K、S、T、U模式;调节声输出改变MI,一般在0.06-0.08之间,调节MI的高低主要根据靶目标的深度及衰减情况;调节总增益,使视野区内组织信息几乎不能显示,但高回声的解剖标志如膈肌胆囊壁若隐若现;注射造影剂的同时,激活造影时钟,同时根据需要实时记录、观察和病灶的动态灌注特征及过程,造影过程中嘱病人适当控制呼吸深度。动态造影过程约6分钟,分为动脉相,门脉相,实质相,延迟相,造影数据全程保存于硬盘。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所获得的资料,各组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表现75个病灶其中28灶为低回声结节,27灶高回声结节,其中17灶低回声周边呈稍高回声,混合回声20例。75灶直径为1.3-9.8 cm,之间,平均直径3.9 cm,多数结节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2灶病灶较大,形态不规则。彩色显示53灶可见稀疏血流信号。

2.2 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表现75例肝局灶性病变在造影后的模式与增强CT较相似。但个别病例表现不同:2例坏死结节和2例局灶脂肪变结节于CT平扫及增强时均未发现结节病灶。25例局灶脂肪变增强形式与周围肝实质相同,11例坏死病灶无增强,其余肝血管瘤表现见表1。造影增强后检出肿块数目要多于增强CT,造影前原来常规超声肿块的边界不清晰的,造影后肿块边界均变得清晰。

表1 39个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2.3 常规超声与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对肝坏死结节的诊断价值 见表2。肝内局灶结节确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坏死结节的诊断价值

2.4 不良反应本组75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与造影有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肝良性结节是肝脏内多见的占位病变,其常规超声无特异性[1]。本组采用低机械指数及编码相位反转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肝脏有双重血供,造影剂由肘静脉注入可由左心到主动脉而后经二个途径进入肝脏:一是经腹腔动脉入肝动脉,二是经门静脉入肝血窦[3]。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造影剂在病灶及肝实质内进退的全过程,故而全面展示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血流灌注情况通常可以间接反映病变性质。超声造影正是利用这一特点有效的发挥了其对病变定性诊断的优势。常规超声肝血管瘤表现: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极少数为囊性型和等回声型。我们多把肝内高回声结节诊断为血管瘤,而其他一些良性结节如局灶脂肪变、FNH、坏死结节、错构瘤均可表现为高回声,所以常规超声误诊率高,本组仅8例诊断符合。

本组肝血管瘤的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析:30例(76.9%)表现为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增强并逐渐向内充填式增强 ,延迟期呈强回声或等回声,其中5例(12.8%)中央始终存在不增强区域 ,2例病灶较大病理见有血栓及纤维瘢痕组织。4例(10.3%),表现为动脉期及门脉期的快速整体增强延迟期呈等回声强,文献报道整体增强型多见于小于2 cm的血管瘤,本组相符。一般来讲,肿瘤越小造影剂充填越快。血管瘤内造影剂延迟期清除的现象,可能与瘤体内存在动静脉瘘有关。超声造影前仅8个(20.5%)灶诊断为血管瘤,造影后 35个(89.7%)灶诊断为血管瘤。造影前、后确诊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检查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符合率。

肝坏死结节常规超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肝内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诊断重点是彩色多普勒病灶内无血流信号。但由于彩色多普勒对低速血流的显示能力有限以及肝脏有无硬化背景的影响,常规超声难以准确判断病灶是否存在血流。进一步明确诊断常常需要CT或MR[2]。超声造影提高了传统超声对血流的探测能力,弥补了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的缺陷。本组11例病灶超声造影三期始终未见增强,呈造影剂充盈缺损区,其造影表现极具特征性与肝内其它局灶病变存在显著的差异。肝内其它局灶病变存在血流灌注,在造影过程中均有造影剂进入病灶内[4,5]。通常,弥漫性脂肪肝声像图显示为明亮肝,超声诊断并不困难,许多作者报告其诊断率敏感性超过90%诊断率可达85%-97%。但是肝局灶脂肪变易与血管瘤相混淆,脂肪肝内残存低回声肝组织表现也酷似肝肿瘤,必要时往往需要经皮肝穿予以确诊。本组25例造影中表现为与周围肝实质增强模式一致,从而轻松确诊。不必再做进一步创伤性检查。

[1]韩秀婕,孙长昆,李春梅.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超声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9):117.

[2]陆建平,王 一,王 飞,等.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影像和病理对照[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6):406.

[3]林礼务,林学英.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应用[J].中国肿瘤,2007,16(3):159.

[4]D'OnofrioM,Rozzanigo U,Masinielli B,et al.Hypoechoic focal liver lesions:characterization with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J].JCU,2005,33(4):1645

HuangW,Bleuzen A,Bourlier P,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ocalnodular hyperp lasia with quantitative parametric analysia in contrast2en2hanced sonography[J].Invest Radiol,2006,41(3):363.

猜你喜欢
局灶造影剂造影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