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发生汽蚀的现象及防止措施

2010-08-23 06:14李世伟
科学之友 2010年5期
关键词:汽蚀过流离心泵

李世伟

(山西农业机械化试验鉴定站,山西 太原 030027)

1 离心泵发生汽蚀的现象

1.1 汽蚀的概念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气泡。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1.2 离心泵汽蚀的过程

离心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下降到当时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气化,产生蒸气、形成气泡。这些气泡随液体向前流动,至某高压处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致破裂。在气泡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将以高速填充空穴,发生互相撞击而形成水击。这种现象发生在固体壁上将使过流部件受到腐蚀破坏。这种过程就是离心泵的汽蚀过程。

1.3 离心泵发生汽蚀的现象

1.3.1 产生噪声和振动

由于泵汽蚀时,气泡在高压区连续发生突然破裂,以及伴随的强烈水击,而产生噪声和振动,可以听到像爆豆似的劈劈啪啪的响声。

1.3.2 过流部件的腐蚀破坏

泵长时间在汽蚀条件下工作时,泵过流部件的某些地方会遭到腐蚀破坏。这是因为气泡在破裂时金属表面受到向利刃似的高频(600 Hz~2 500 Hz)强烈冲击,压力达49 MPa,致使金属表面出现麻点以至穿孔。严重时金属晶粒松动并剥落而呈现出蜂巢状。汽蚀腐蚀破坏的部位,正是气泡消失之处。所以常常在叶轮出口和压水室进口部位发现破坏痕迹。

1.3.3 性能下降

泵汽蚀时叶轮内液体的能量交换受到干扰和破坏,在外特性上的表现是流量-扬程曲线、流量-轴功率曲线、流量-效率曲线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的流量中断,不能工作。应当指出,泵发生汽蚀的初生阶段,特性曲线并无明显变化,有时因产生的气泡覆盖过流部分表面,形成光滑层而使效率稍有提高。泵的特性曲线出现明显变化时,汽蚀以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同比转速的泵,由汽蚀引起性能下降的形式不同。低比转速的泵,由于叶片间流道窄而长,固一旦发生汽蚀,气泡易于充满整个流道,因而性能曲线呈突然下降形式。随着比转速增大,叶道向宽而短的趋势变化,因而气泡从发生发展到充满整个流道需要一个过程,相应的泵的性能曲线开始缓慢下降,之后增加到某一流量时才表现为急剧下降。

2 离心泵发生汽蚀的防止措施

2.1 名词解释

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是由吸入装置提供的,NPSHa越大越不容易发生汽蚀

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汽蚀余量,是规定泵要达到的汽蚀性能参数,NPSHr越小,泵的抗汽蚀性能越好

NPSHt-——试验汽蚀余量,是汽蚀试验时算出的值,试验汽蚀余量有任意多个,但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试验汽蚀余量只有一个,称为临界汽蚀余量,用NPSHc表示

[NPSH]——许用汽蚀余量,这是确定泵使用条件(如安装高度)用的汽蚀余量,它应大于临界汽蚀余量,以保证泵运行时不发生汽蚀

这些汽蚀余量有如下关系:

NPSHc≤NPSHr≤[NPSH]≤NPSHa

2.2 引用公式

式中:v0:叶片进口稍前的绝对速度;

ω0:叶片进口稍前的相对速度;

λ:叶片进口压降系数;

式中:Pc:吸入液面的绝对压力;

hg:几何吸上(倒灌)高度;

hc:吸入损失;

Pv抽送液体温度下的汽化压力;

2.3 提高泵本身的抗汽蚀性能

2.3.1 叶轮进口直径

适当增加叶轮进口直径,可以减小v0,从而减小NPSHr,改进泵的抗汽蚀性能。

增加叶片进口宽度,能增加进口过流面积,减小v0和ω0,从而减小NPSHr,这是提高抗汽蚀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2.3.3 叶轮盖板进口部分曲率半径

由于叶轮进口嘀咕分的液流在转弯处受到离心力作用的影响,靠前盖板处压力低,流速度大,造成叶轮进口速度分布不均匀/适当增加盖板的曲率半径,有利于减小前盖板处的v0和改善速度分布的均匀性,减小泵进口部分的压力降,从而NPSHr减小,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

2.3.4 叶片进口边的位置和叶片进口部分的形状

叶片进口边适当向吸入口方向延伸,可使液体提早接受叶片的作用,且能增加叶片表面积,减小叶片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差。另外,叶片前伸,使进口边的所在半径减小,从而使v0和ω0减小。但是,叶片前伸后要求叶片做得很薄,否则排挤严重。

2.3.5 叶片进口冲角

叶片进口角,通常都大于进口相对液流角。增大了叶进口角,从而可以减小叶片的弯曲,增大叶片进口过流面积,减小叶片的排挤。这些因素都将减小v0和ω0,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

2)树体萌芽期及时使用杀菌剂(推荐使用菌毒清、噻霉酮等,不能使用腐蚀性强的杀菌剂,以免影响愈伤组织形成)涂抹保护受冻部位,防止其他病害侵染。

采用正冲角,在设计流量下,液体在叶片进口背面产生脱流,因为背面是叶片间流道的低压侧,该脱流引起的旋涡不易向高压侧扩散,因而旋涡被控制在局部,对汽蚀的影响较小。反之,负冲角时液体在叶片工作面产生漩涡,该漩涡易于向低压侧扩散,对汽蚀的影响较大。

2.3.6 叶片进口厚度

叶片进口厚度越薄,越接近流线型,叶片最大厚度离进口越远,叶片进口的压降越小,泵的抗汽蚀性能越好。叶片进口的形状对压降影响是十分敏感的。

2.3.7 平衡孔

叶轮上的平衡孔,其中的泄流对进入叶轮的主流起破坏作用,平衡孔面积应不小于密封环间隙面积的5倍,以减小泄露流速,从而减小对主流的影响,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

2.3.8 光洁度

叶轮进口部分越光滑,水力损失减小,会明显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

2.4 防止发生装置汽蚀的措施

(1)减小几何吸上高度(或增加几何倒灌高度)可以使NPSHa减小,从而提高装置的抗汽蚀性能。

(2)为此可以设法增加管径,尽管减小管路长度,弯头和附件等;可以使NPSHa减小,从而提高装置的抗汽蚀性能。

(3)泵在大流量下运转时NPSH增加,NPSH减小。所以,在确定安装高度时,应使[NPSH]比NPSHc(NPSHr)大得多一些,否则应防止长时间在大流量下运行,有时因选泵不当,使泵处于大流量下运行,容易产生汽蚀,这一点在选泵时应加以注意。

(4)在同样转速和流量下,采用双吸泵,因减小进口流速,泵不易发生汽蚀。

(5)泵发生汽蚀时,应把流量调小或降速运行。

(6)泵吸水池的情况对泵汽蚀有重要影响。

(7)对于在苛刻条件下运行的泵,为避免汽蚀破坏,可使用耐汽蚀的材料。

猜你喜欢
汽蚀过流离心泵
浅谈离心泵的汽蚀余量
隧洞明满流边界下滇中引水工程闸门过流特性
离心泵流场外特性及激励数值计算
变工况下离心泵性能研究
实验室铸铝水泵汽蚀故障原因的排查与优化
基于PT100铂热电阻的离心泵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浅谈超低比转速离心泵的减振降噪设计
主变压器零序过流保护和间隙过流保护配合分析
发动机供应系统中汽蚀管自激振荡特性试验
变压器相间过流保护不正确动作原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