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CK6136H数控车床滚珠丝杠

2010-08-25 08:21徐进扬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0年7期
关键词:钢珠滚珠丝杠

徐进扬

作者通联: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江苏连云港市科教园区 222000

E-mail:xujinyang0518@126.com

一、简介

一台CK6136H数控车床,由于误操作使机床Z轴滚珠丝杠螺母从丝杠中旋出。用手轮尝试回退,系统立即显示驱动报警。关闭电源后,用扳手尝试回旋丝杠多次,回转阻力很大,不能回退。

机床Z轴正向超程报警后,操作者按下超程释放键,错误地使床鞍向Z轴正向移动,因此Z轴滚珠丝杠螺母从丝杠中旋出(正确操作:Z轴正向超程时,应该向Z轴负向移动,才能回位)。此时,滚珠散落在螺母与丝杠之间的滚道和螺母孔里,位置错乱,无法实现正常滚动与回旋。

该数控车床仅使用了两年,多数为轻载运行,丝杠无明显磨损痕迹,判断仍可以继续使用。联系丝杠生产厂家得知,该型丝杠已不再生产,只能整套定做,因此决定尝试自行维修。

二、拆开螺母检查分析

将丝杠从机床上卸下,滚珠丝杠螺母副型号为GQ40*6,属于内循环双螺母消隙结构。此时双螺母外侧螺母的三个滚道的回珠器全被顶松离位,所以钢珠不能正常回流。将坏螺母的回珠器卸下(另一螺母未损坏不拆),从回珠器安装孔内将钢珠取出,然后转动螺母将坏螺母内钢珠全部取出,最后松开连结零件,拆下螺母。

拆开后发现,丝杠和螺母端部的部分滚道以及回珠器滚道均挤压变形,个别钢珠破碎。分析应该是螺母从丝杠螺纹中旋出后,钢珠失去约束,不能在滚道中正常排列。回退时,外力对丝杠和螺母,包括回珠器的强力挤压,导致零件滚道挤压变形、回珠器移位及钢珠破碎。

三、零件修整

各零件清洗后详细检查受伤情况。用锉刀,油石清理变形部位,特别是因挤压而高出原位的凸起部分。

丝杠末端螺纹滚道有两圈严重变形,用车床车平成光滑外圆至尺寸34-0.02-0.06,使其直径略小于丝杠小径,并除去毛刺,锐边倒钝。

螺母的内螺纹修理较麻烦,共有三个滚道,由于最外面(靠近丝杠末端)一个滚道变形严重,很难修理完好,所以放弃。另外两滚道受伤较轻,用锉刀、油石轻微修饰,磨平变形凸起部位,并与相邻部位平滑过渡,确保不破坏正常的滚道表面。回珠器也做如上处理。

最终检验三者的滚道,以钢珠能在槽内流畅滚动为宜。

四、研磨

手工修整后的螺母,需要经过丝杠的检验才能确定是否合格,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整。在丝杠的未损伤(例如滚珠丝杠靠近主轴箱的另一端)滚道中均匀地用油脂并沾满钢珠,将修整后的螺母清洗后,拧入丝杠,能够顺利旋进,证明配合合格,若感觉转动较紧或无法拧入,就需要检查是否存在凸起阻挡钢珠滚动,有则继续修整,无则进入下道工序进行研磨。

研磨方法。丝杠未损伤处,四周均匀地用AB胶每圈粘10-12个钢珠(粘满一圈大致35个),共粘8圈作为研具。钢珠上涂研磨剂(白刚玉W17-W7),固定丝杠,旋转螺母进行研磨。数个往返行程后,拆开、清洗并试装,至顺利拧入时停止研磨。最后将粘附在丝杠上的钢珠取出,将滚道内外的粘结剂清理干净。为了控制螺母与丝杠的间隙,应该严格控制研磨量,清洗后轻快旋转即可。

五、安装回珠器

回珠器和螺母经清洗检查无误后,按照工作要求安装在一起。根据回珠器的工作原理,钢珠滚动近一周,经回珠器槽容纳和调整方向,再回到上一周滚道。用目测方法控制倾斜角度,使回珠槽进出口与螺母滚道进出口在底部和两侧相切,并有坡口过度。控制安装深度,保证在回珠槽底的滚珠,不得高出内螺纹牙顶(图1),以此保证滚珠工作时自由出入。安装好以后,在回珠器背面与螺母孔处,用丙酮清洗,晾干后涂抹AB胶,胶凝固后便可进行后续工作。

图1

六、旋和

螺母与回珠器滚道涂抹油脂,滚道内全部更换成新的钢珠,旋入丝杠即可。开始试装时,丝杠和螺母旋和认头相当困难,稍微拧入一定角度就转不动了。旋出后发现滚珠已经乱了,好一些的情况是第一滚道顺利拧入,第二滚道就拧不进去,每次失败存在共同之处,即钢珠总在回珠槽处位置错乱,不能流畅滚动,而其他位置的钢珠正常。

1.分析

用油脂粘在螺母滚道中的钢珠,旋入丝杠前,钢珠不受丝杠滚道的约束但不脱落(图2)。对回珠器外的钢珠B进行受力分析(图3)。钢珠B受到钢珠A、C的作用力F1、F2,受油脂沾力F3和重力G,合力的方向决定钢珠的运动方向,上文钢珠混乱,就是因为钢珠B受合力后脱离滚道,旋入工作失败。钢珠B若顺利进入回珠器滚道,则工作正常。(1)方法1。尝试将图 3中的 A、B位置空出,即将回珠槽入口前螺母滚道上保留相当于两至三个钢珠的空位。拧入过程中,在后面的钢珠到达回珠器入口前,该滚道的钢珠已经拧到丝杠上了,B位钢珠的上方有丝杠滚道的挤压,就会顺利进入回珠槽滚道,保证正常工作。经多次试验都能成功。

图3

(2)方法2。根据图2所示,如果在丝杠螺纹入口前增加一个轴套,外圈直径略小于丝杠小径,内圈直径稍大于丝杠外光轴直径(如虚线所示)。旋入时,由轴套外圆柱面提供径向力,挤压B位钢珠,钢珠也不会被挤出而乱道。用此方法,旋入前可将每个滚道排满钢珠,提高丝杠螺母的承载能力。轴套可由在丝杠上缠纸卷代替,缠纸方向与螺纹旋入方向相同,使所缠绕纸卷直径稍大于轴套外径,利用纸的挤压变形弹力顶住B位置钢珠,保证顺利拧入。经过调研得知,丝杠生产厂家就采用这样的操作方法。

2.消除间隙操作

两个螺母旋和到一定距离,装入调整垫,用钩头扳手相对拧转,对齐二者键槽,装上两个定位键,用螺钉固定。

3.检查丝杠间隙步骤

丝杠装入机床后,百分表固定在床身上,测量触头靠在床鞍端面。

正向移动床鞍,压缩百分表触头一段距离(0.5~1mm),手轮波段开关打到X1挡,反向移动0.001mm,若百分表指针所示距离与显示屏一致,即可说明间隙<0.001mm,达到消除间隙的目的,满足机床要求。若精度要求不高,手轮波段开关打到X10挡,检查间隙<0.01mm,一般的要求也能满足。

若间隙过大,则通过磨削,改变调整垫片的厚度来调整,垫片厚度的磨削量稍大于反向间隙。接着,重新加工螺母圆周面上的键槽,再用键和螺钉固定,达到消除间隙的目的。最后,装好螺母两端的防尘圈,用紧定螺钉固定,丝杠装配结束。

七、总装后检测

1.试车

将各零部件重新装入数控车床,润滑部位涂满油脂,开始试车。徒手旋转丝杠,没有明显阻力。上电后Z轴尝试手动手轮操作,大托板移动正常。

加载切削。尝试几种参数状态下的切削状况(表1)。驱动器工作正常,试件加工精度正常。由此判断能够满足正常切削的要求。经过两年的运行,机床能够正常工作。

表1

2.针对类似情况可以采取的措施

(1)合理选用数控系统的软限位数据,可避免事故发生。软限位位置一般设定在硬限位以内,参考点以外5~8mm。对于增量编码器零点“漂移”问题,可以用定期修改参数的方法解决。

(2)在超程回退时,操作者应集中注意力,确保方向正确。

(3)一旦螺母旋出后,严禁强力旋回,否则会加重损坏程度,使修复困难。

(4)改进滚珠丝杠螺纹的外直径d1。D1应接近并略小于滚珠螺纹的小径d,例如d1=d-0.02-0.06,装配时方便螺母旋入。即使螺母旋出丝杠,钢珠由丝杠圆柱表面支撑不致散落。完全旋出后,工作台不再前移,同时起到保护机床的作用。还有,螺母旋出后,手工回退也不致损坏丝杠螺母副。

猜你喜欢
钢珠滚珠丝杠
小钢珠冲击除锈方法及其模拟仿真
滚珠丝杠的热力耦合作用仿真
钢珠链“跳舞”
钢珠链“跳舞”
考虑滚珠尺寸误差时滚珠螺旋副的受力和寿命分析
基于SIMOTION D425的高速滚珠丝杠副测控系统设计
滚珠丝杠的四轴加工
调节丝杠工艺设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