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道床板弹性模量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2010-09-04 08:25盖晓野张丽平赵坪锐
铁道建筑 2010年10期
关键词:床板轨枕龄期

盖晓野,张丽平,赵坪锐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

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轨枕为预制,而道床板是现浇,现浇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及强度随时间逐渐增长(与预制轨枕的增长不同步),可能会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弹性模量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1 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增长规律

弹性模量反映了混凝土受力后的应力—应变性质,表达了混凝土的一种变形性能。本文采用模式规范(CEB-FIP MC90)中的公式来计算混凝土龄期内的弹性模量为

式中,Ec为龄期t=28 d时的混凝土弹性模量;s取决于水泥品种,普通水泥和快硬水泥取为0.25,快硬高强水泥取为0.20;t为龄期。

现浇混凝土取 C40,其28 d龄期弹性模量 Ec=3.25×104MPa,在龄期内,按照上面的公式进行计算,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如表1所示。

2 弹性模量的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由于现场施工,现浇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的影响,轨枕与道床板结合面处容易产生裂缝。下面将分别对轨枕与道床板间开裂与不开裂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

2.1 轨枕与道床板不开裂

采用ANSYS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建立了包括轨枕和道床板的简化模型。计算采用较长的轨枕(3.3 m),模型如图1所示(以下各图中,X方向代表横向,Y方向代表竖向,Z方向代表纵向)。

表1 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弹性模量

图1 埋入式岔枕的有限元模型

模型中轨枕和道床板采用 solid 65进行模拟,承轨面采用surf 154进行划分。在进行受力计算分析时,取三向受力状态,考虑竖向力为2×140 kN,纵向力考虑到在竖向力作用下扣件纵向阻力的增大,取2×60 kN计算,横向力按70 kN考虑,作用在轨枕一侧,荷载施加位置如图2所示。计算结果如图3~图8所示。

图3 弹性模量对结构拉应力的影响

图4 弹性模量对结构压应力的影响

图5 弹性模量对结构位移的影响

图6 横向应力云图

图7 竖向应力云图

图8 纵向应力云图

由以上分析可得,当轨枕与道床板黏结良好,没有出现裂缝时,弹性模量变化对结构正应力影响很小,对结构负应力影响很小,对结构位移影响很小。横向最大拉应力为1.016 MPa,发生在荷载作用面处;横向最大压应力为1.589 MPa,发生在荷载作用面处。竖向最大拉应力为0.321 MPa,发生在荷载作用面边缘处;竖向最大压应力为1.783 MPa,发生在荷载作用面处。纵向最大拉应力为0.677 MPa,发生在荷载作用面处;纵向最大压应力为1.503 MPa,发生在荷载作用面处。应力值均在混凝土的容许应力范围内,混凝土的工作应力状态在线弹性阶段,此时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2.2 轨枕与道床板开裂

采用ANSYS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建立了包括轨枕和道床板的简化模型。计算采用较长的轨枕(3.3 m)。模型中轨枕和道床板采用 solid 65进行模拟,承轨面采用surf 154进行划分。轨枕侧面与轨道板采用面面接触单元,摩擦系数取0.5。在进行受力计算分析时,取三向受力状态,考虑竖向力为2×140 kN,纵向力考虑到在竖向力作用下扣件纵向阻力的增大,取2×60 kN计算,横向力按70 kN考虑,作用在轨枕一侧,模型如图9所示,受力如图10所示。计算结果如图11~图16所示。

图9 埋入式岔枕有限元模型

图10 模型三向力作用示意

图11 弹性模量对结构拉应力的影响

图12 弹性模量对结构压应力的影响

图13 弹性模量对结构位移的影响

图14 横向应力云图

由以上的分析可得,当轨枕侧面与道床板黏结不良时,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加,结构拉应力增大,其中纵向拉应力增加明显;结构压应力增大,增加趋势平缓;结构位移变化很小。横向最大拉应力为7.642 MPa,发生在轨枕中间位置,最大压应力为7.832 MPa,发生在荷载作用处;竖向最大拉应力为1.474 MPa,发生在轨枕边缘处,竖向最大压应力为4.072 MPa,发生在荷载作用处;纵向最大拉应力为3.552 MPa,发生在轨枕边缘处,纵向最大压应力为9.643 MPa,发生在荷载作用处;最大位移为0.389 mm,为竖向位移。由于轨枕与道床板黏结不良,结构不能很好地保持整体性,从而使横向拉应力和纵向拉应力超出混凝土允许拉应力值,轨枕将产生横向和纵向裂缝,这对结构是不利的。

3 结论

当轨枕与道床板黏结良好,即没有产生裂缝时,道床板弹性模量变化对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影响很小,结构的应力都在混凝土的允许范围内,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此时结构是安全可靠的;当轨枕与道床板黏结不良,即轨枕侧面与道床板之间出现裂缝时,随着道床板弹性模量的增加,结构拉、压应力都增加,其中横向和纵向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允许值,轨枕将产生横向和纵向裂缝,这对结构是不利的。由此可见,结构的性能在开裂后比开裂前差,所以应尽量控制裂缝的产生与发展。

[1]赵国堂.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何华武.无砟轨道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王新敏.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叶先磊.ANSYS工程分析软件应用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赵坪锐.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6]赵伟.单元板式无砟轨道伤损及纵向受力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7]邱凯.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2007(2):29-31.

[8]李乔.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床板轨枕龄期
塑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研究
浅析铁路箱涵顶进控制滑床板技术
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影响
GS土体硬化剂对软土地基土壤加固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双块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道床板上拱整治技术研究
复合材料轨枕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有砟轨道枕下支撑不均匀对道床支承刚度的影响
轨枕外观及修补工艺研究
不同冲击条件下早龄期混凝土的力学特性
一种提高CT诊断床板承载能力的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