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 2型糖尿病 66例

2010-09-06 08:36李天虹寇正杰孟丽波吕正鑫周卫红
陕西中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黄汤气阴参芪

李天虹 寇正杰 张 苏 孟丽波 张 云 吕正鑫 周卫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佳木斯 154004)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由遗传和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从 2008年 1月至 2008年 7月,采用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 2型糖尿病患者 6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共 132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6例,男 39例,女27例;年龄 45~66岁 ,平均 57.8± 5.7岁;病程 3~18年,平均 10.3±4.1年。对照组 66例,男 41例,女 25例;年龄 43~67岁 ,平均 55.6± 7.7岁;病程 2~20年,平均 11.1±3.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和病情等诸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符合 1999年 WHO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凡具有糖尿病症状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①空腹静脉血浆血糖 (FBG)≥7.0mmol/L(126mg/dl);②随机静脉血浆血糖≥11.1mmol/L(200mg/dl);③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75g葡萄糖)中 2h血糖≥11.1mmol/L(200mg/dl)。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具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形体渐瘦等症状即可诊断。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气阴两虚证型,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自汗、少气懒言、心悸少寐、手足心热、便秘尿赤、舌质红、苔薄、脉沉细等。符合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证型,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脑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以及感染者可入组。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的基础上配合诺和锐 30(丹麦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040058)早、晚餐前各 1次皮下注射,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算 20 μ~60 μ不等,根据血糖测定结果调整至满意控制血糖的最小有效剂量。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加味参芪地黄汤:黄芪25g,生地黄 20g,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太子参、牛膝各 15g等,1d1剂水煎,150mL早晚分服。两组均以 12周为 1个疗程,治疗 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观察指标①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 2h血糖(2hPBG);②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③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 (HDL-c)。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消渴病疗效标准拟定。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大部分症状显著改善,FBG<7.2 mmol/L、PBG<8.3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 30%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FBG<8.3 mmol/L、PBG<10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 10%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 34例,有效 29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 86.4%;对照组显效 29例,有效 23例,无效 14例,总有效率为 68.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变化比较情况见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见表 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 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多属于中医“消渴”、“水肿”、“虚劳”等范畴[3,4]。 究其病因病机,大多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导致阴虚燥热,日久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而出现诸多变证。研究表明保护胰腺组织中胰岛和减轻胰岛素抵抗是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两个关键[5、6]。据此我们确立了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治疗大法,并开发了纯中药制剂加味参芪地黄汤。加味参芪地黄汤方中太子参、黄芪为君药补气养阴;山药、茯苓健脾益气,生地、丹皮养阴清热,山萸肉平补肝肾之阴血,此五味共为臣药,助君药益气养阴以治其本;加泽泻利水渗湿,并入肾经,泻相火以顾护肾阴,是为佐药。全方以益气养阴为中心,用药轻灵,补而不滞,共奏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双相性调节血糖作用,既可保护低血糖,又能对抗实验性高血糖。山药能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受损坏的胰岛 B细胞功能及清除过多自由基。牛膝可以降低胰岛素降解酶基因 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标本兼治,使脾肾得调,气血畅利,疗效满意。

[l]李兰娟.人工肝脏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道原则[S].1993:475-486.

[3]张 勇.糖尿病病机汪治与内湿关系探讨 [J].河南中医,2005,25(11):27.

[4]张雪亭.六味地黄丸合人参白虎汤治疗 2型糖尿病28例体会 [J].河南中医,2005,25(7):75.

[5]Kahn SE.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cell dysfunction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ype2diabetes[J].Diabetologia,2003,46(1):3-l9.

[6]Sievenpiper JL,Jenkins AL,Whitham DL,Vuksan V.Insulin resist.ance:concepts,controversies,and the role of nutrition[J].Can J Diet Pract Res,2002,63(1):20-32.

猜你喜欢
黄汤气阴参芪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当归六黄汤 传承七百年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参芪血痹方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
参芪养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39例
三黄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炎1例
芍药地黄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