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范与“回归”

2010-09-06 07:36孔祥年
文教资料 2010年24期
关键词:失范回归

孔祥年

摘 要: 当前,高校留级不再是个别行为,这种学习失范行为对教育规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作用。本文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个高校留级生的心路历程,并探索高校产生留级生的原因,以唤起更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 高校留级生 失范 叙事研究

一、引言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留级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学习失范行为,是大学生在完成其所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时表现出不合学习规范的行为,或其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不一致的状态[1]。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留级不再是个别行为,当留级生群体越来越庞大,这种失范行为对教育规范就有了强烈的冲击作用,甚至引起学校秩序的混乱。要阻止失范行为的发生,应该实施有效的教育控制,但就目前来看,高校的教育控制并未奏效。以教育较发达的江苏省的一工科类为主的高校为例,据调查统计,2006级学生的留级比例为1.36%,其中一学院的留级生比例高达6.12%。

“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写得好的故事接近经验,也接近理论”[2]。对留级这一失范行为的研究,我采用了叙事研究法。在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中,我选择了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抽取对象为来自文理工科的四名同学。在征得他们同意的前提下,我对采访的同学进行了录音,在反复听取录音的基础上,觉得白杨提供的信息较为丰富,决定写出他的留级故事。下文通过讲述白杨的留级经历,聆听他的心声,探寻其留级的主要原因。希望通过故事的叙述,促使师生通过换位思考看待留级这一失范行为,共同关注高校留级生的健康成长。

二、留级经历

(一)伏笔——无奈之举

来这所大学,白杨是无奈之举。高考前目标锁定北京高校,填志愿时填这所学校是为了保底,填什么专业都没在意。结果高考未发挥正常水平,录取时,发现自己戏剧般地录取到这所学校。“为了不要复读,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为了不让人笑话,我无奈地准时来学校报道。”

(二)挂科——忐忑不安

“进入大学后,没什么目标”,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偶尔逃一两次课,偶尔一两次通宵网吧,第一学期结束后,白杨发现自己有两门不及格,“看到自己成绩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及格竟然发生在我身上!”“回家过年心里很不是滋味!”来年补考,两门只过了一门,还有一门得重修,“我一定得好好上重修课。”带着比他人多一门课的压力,白杨开始了他的第二学期。

(三)再挂——“自信心严重受挫”

“第一学期的成绩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开始有所收敛,但渐渐又恢复常态,逃课频率高了,泡网吧包夜的次数多了。”“逃课被老师抓到几次,但没处理,心存侥幸于是开始我行我素。”“重修课,一学期至多去一两次。”期末考试后,“不但重修没过,反而增加三门不及格课程。”“不敢相信这是我的战果。”“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太笨?”

(四)常客——“无能为力”

“辅导员开始找我谈话,我也有点着急。”白杨逃课和上网频率因为辅导员的谈话而有所减少,但这种收敛是短暂性的,“上课的时候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恨不得每一道题总问别人,但又担心别人嫌麻烦。”走进课堂对于白杨是种煎熬。“作业抄抄别人的,应付应付老师。”“不是不想自己做,没办法下手。”“不及格对于我来说有点家常便饭,走一步算一步。”“只觉得对不起父母。”

(五)转折——“恐慌”

第三学期结束时,重修过了一门,但增加了两门不及格课程,辅导员告诫白杨,不努力就要降级,“辅导员的警示让我有点心慌。”但辅导员的告诫没有让白杨的行动发生太大的变化。第四学期结束后,“我总共6门不及格,欠19个学分。”达到留级的条件。对于留级,白杨感到恐慌,他没想到“真的要降级”。

(六)降级——“不能控制”

“老师经常说10个留级生有9个要退学,心理有点恐惧。”白杨留级后变得“听话”,他“强迫自己不逃课,少上网,有空就去打篮球减减压。”但是,这样的改变没有产生质变,“上网是能控制控制,可上课真听不懂,去也白去。”为了应付教师考勤,“开始上课时出现,中间就消失。”“反正听不懂,上不上有什么区别呢?”“实在不行就降级吧,谁愿意这样啊。”

三、留级的原因

“你当年考取大学时高出一本线50多分,留级肯定不是因为智商,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为什么“大学让你堕落呢?”

(一)个人原因

1.个人认识

白杨认为:“大学,学习不是最主要的,能力锻炼最重要。”他觉得:“大学相当自由,很多时间自己支配,新鲜事让我有点目不暇接。”“不懂网络的人就是现代文盲。”“大学课堂最无聊,几乎都是照本宣科,去了也白去。”他认为:“大学应该是开放包容的”,应该“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学习应讲究效率”,“做一个社会人”。

2.个人经历

高中时,白杨成绩相当优秀,学习似乎没费劲,“高中我就特调皮,别人复习,我打篮球”,“高三临考前我都没好好复习”,“爸妈不管我,信任我”,“填志愿时,父母也让我自己选择,第一志愿是我最喜欢的,后面的志愿随便凑凑数”,“第一志愿差了3分,录取的第三志愿出乎我的意料”。

3.个人特点

“懒惰”:白杨生活上有点懒散,“早晨八点上课,七点半起床算早的”,晚上“卧谈会12点前结束的不多”。对待学习,“作业习惯于临交前COPY一下”,“遇到NBA直播,基本上翘课”,遇到课堂学习上的困难,也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大学不流行请教任课老师”。

“失控”:白杨兴趣广泛,除了爱看军事与经济方面的书籍外,他还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爱好可谓丰富多彩,“遇到自己喜欢的,我有点失控。”“除了吃饭,睡觉能不睡就不睡,上课就更次要了,学习就免谈。”

“实用主义者”:白杨非常注重学习的“实用性”,他喜欢研究教师的习惯,“对于任课老师,一定研究他是否点名,考前是否复习,不及格率如何”,“常考勤的任课教师的课不得不去,点完名就开溜”,他对付考试是“平时不学习,考前一周冲刺……必要时采用一些非常手段”。“实用主义者”少了平时的踏实,多了几分小聪明。

(二)群体原因

白杨所在的班级曾获得校市级优秀,但他是这样描述的:“优秀主要由于一部分人。”“大学是各忙各,自顾自。”班集体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大学生有2/3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氛围对大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白杨的宿舍氛围非常融洽,大家热衷于集体行动,一起运动,一起吃饭,一起赖床,一起逃课,一起复习……白杨不是宿舍最贪玩的,老二旷课比他多,老三网游时间比他长,老四看小说没日没夜,白杨给我描述了两个场景:

场景一:“冬天起床是种煎熬,特别是周一,过了7∶30,整个宿舍非常安静,因为今天我要作为唯一代表去课堂应付考勤,心理斗争到7∶50,在其他人再三催促之下终于起床。”

场景二:“时针指向凌晨3点的时候,宿舍灯火通明,个个睡眼惺忪,我刚想睡觉,老二挑衅道:‘赢我了就想溜,休想,我要让你尝尝我的新绝招了。”

白杨描绘的这些场景都是比较客观的,据我了解,不仅他们这个宿舍,其他大部分的男生宿舍都存在这种现象。

(三)学校的管理

白杨觉得:“留级主要是自身原因,但学校也有问题。”白杨说教师授课太乏味以及班主任管理太虚,他认为,因为学校的缺失,加快了他留级的速度。

白杨眼中,教师的授课“平淡乏味”,“一节课45分钟,声调和表情都是一样的”。“教师讲课流行PPT,教室窗帘一拉,昏暗的教室营造了睡觉的良好氛围”,“老师们对于每一章节都是蜻蜓点水式的,点一下就过,不管你是否能接受”。

白杨对班主任的定位还停留在高中,“高中时班主任整天跟我们在一起”,对大学班主任的工作似乎有些不满,“大学班主任有种天生的威严,不太容易亲近”,“大学班主任见不上是必然,见面才是偶然”。

四、结论及其他

从白杨留级的故事中我们起码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生留级的原因是复杂的,并非三言两语能言明的。作为一种失范行为,留级可以借鉴伦理学理论来解释。失范理论代表人物迪奥认为:失范即个体逐步自治,带来一种逻辑后果,就是个体不再受外在规则的控制。帕森斯认为,“失范可以被理解为能够使特定的阶级成员不断产生意义匮乏的社会系统状态,失范的根源不在于这些成员缺乏获其所需的能力与机会,而在于他们对这些需要没有明确的认识。所谓病态,不是工具系统的问题,而是集体系统的问题”[3](P132-133)。

的确,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的急剧更迭常令人无所适从;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快转变產生的弊端;教师落后的教育理论与方式导致学生的叛逆;传统学校管理的模式滋生学生放纵的心态;家庭教育中包办式的教育造成学生人格、心理的缺陷,这些都是导致学生行为失范不可忽视的原因。

对于白杨而言,个人、群体、教师、家庭的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主次。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很多诱因是由整个社会环境、时代变迁所带来的。然而,无论是白杨还是其他三名访谈对象,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教育的次品”,这是个耐人寻味的总结。

参考文献:

[1]冯月明.大学生学习行为失范的危害、原因及对策.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2]丁钢.教育叙事何以可能[A].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3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扉页.

[3]万力维等.大学制度改革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欢
失范回归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