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2010-09-07 06:36李素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计算机中职

李素娟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清远 513300)

1 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

我国计算机的培养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不过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许多学校也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同时,计算机教育的知识体系、接受对象和评价方面等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1 如今计算机技术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由于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往往以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 应用和简单编程语言为主,教材和教学内容始终没有太多的变化。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往往滞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1.2 由于近些年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普高热及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使得中职学校门坎很低,从而出现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的状况,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另外,很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而我国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很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有接触过,更不说操作和运用方面了。

1.3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肯定成绩的同时,发现不足,促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重点的教,学生有重点的学。目前学生的计算机考核名目繁多,但类型大致相同,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础知识、测试打字速度、编辑排版、编制表格,并将打字排版作为重点。另外,有的地方将计算机学科进行统考,而计算机的发展受到硬件的制约,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也不平衡,统考很难反映学生的水平。

1.4 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课程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因此,教师的知识更新尤显突出。很多学校计算机教师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不多,有的是其它科教师改行的,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并且计算机老师身兼数科而且课务繁重,在重复的教学中自身水平也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一些新理论、新软件也缺乏时间去学习、研究。这样就很难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知识,就更不要说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了。

2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2.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知识的导入应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众所周知,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去探索。求知欲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知识情景,教师要善于设计知识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有时我们会发现下载的PPT 中有很多不错的图片、音乐或Flash,很想自己保存下来,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打开PPT 文件,单击“文件”→另存为,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在“保存类型”框中选择“网页”(注意不是单个网页),单击“保存”按钮,生成一个与PPT 文件同名的文件夹,在这个文件夹中,右键单击选择“排列图标”→类型,这样各类文件便分门别类的排列好了,保存喜欢的内容,如图1。

2.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吸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构建者只能是学生自己。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学生构建得快一点、好一点。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掌握的,教师也不要讲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引入问题情景中,引起学生迫切要求学习的欲望。学校年终要评选优秀员工,常将教职工量化业绩分数作为评优的依据。用Excel 将所打分数逐一录入,并且去掉一定比例的最高、最低分,求出剩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优秀依据。常规的做法一般是:对每个人所得分数分别排序,按比例删除最高、最低分,再求出剩余分数的平均分。这种方法对于有几百名教职工的学校来说,操作麻烦。其实用TRIMMEAN 函数可简化步骤。

如图2所示,计算四个教职工的分数为例,其中序号是票数排号。若想计算张、王、李、刘四个教职工的分数,假设需去掉最高、最低票数各为总票数的10%,那么只需在B12 单元格输入“=TRIMMEAN(B2:B11,0.2)”即出现张XX 的最后平均得分。其他利用填充柄拖动就可以了。其中0.2 表示最高最低分各去掉10%,共去掉20%(即0.2)。简单实用,一目了然。

2.3 以上机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机实践课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一种课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上机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和肢体动作的一种课型,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形成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上机实践课中,不但要强调练习现成的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引导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解答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进行集体指导的同时加强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将实践过程的知识与技能相联系,使知识、技能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 WORD 的制表操作时,笔者通过适当的演示和讲解制表的方法、制表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后,即让学生自由练习,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机房,加强个别指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操作进行集体纠正,待学生基本掌握制表方法后,就让学生尝试制作一些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表格,如座位表、值日表等各种表格。

3 几点建议

3.1 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学生们在基础上高低不一,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教学与评价对不同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否则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3.2 采用“模块化”和“ 任务式”两种考核方法

在评价考核方面,宜采用“模块化”和“任务式”两种考核方法。“模块化”是指每当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就要进行一次考核。如电子表格、WINDOWS 操作等等都可当作一个单独的模块,不过模块的设置不能太大。“任务式”是指根据学生所学的模块知识,让学生单独完成一个“任务”,如做一个课程表或电子板报等,都可以给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任务”来进行考核。

3.3 跟踪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学科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是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的。只有根据不同时期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跟踪更新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不断更新课程教学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体系的更新,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强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掌握和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

3.4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

学校应向计算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以保证计算机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 结论

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对计算机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以后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面,必定会对教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身为教师,必须进行认真钻研,精心备课,科学设计和长远策划。

[1]顾书明.教育创新与课程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2.

[2]张殿龙.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计算机中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