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三个主要问题浅析

2010-09-28 02:01王婧怡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文献数字图书馆

王婧怡,袁 润

(1.镇江船艇学院图书馆;2.江苏大学图书馆,江苏镇江212000)

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三个主要问题浅析

王婧怡1,袁 润2

(1.镇江船艇学院图书馆;2.江苏大学图书馆,江苏镇江212000)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传递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场所之一,是终身教育的基地。文章就图书馆近十年来的服务模式、资源的建设以及数字网络化的几种新生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由传统模式向网络数字服务模式转变;文献资源显共享的趋势;图书馆发展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呈多元化发展。此外,文章对其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态势以及数字环境下原生文献资源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由此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图书馆;服务模式;数字资源;文献资源;分析

图书是人类知识的记录。人类关于自然界、社会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成果大都蕴藏在图书之中。人类通过图书馆保存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传递文化和科技知识,交流思想、情报和信息。图书馆起到了传承文明,促进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以及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业务水平和科学能力的作用,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有直接的贡献。高校图书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场所之一,是终身教育的基地,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资源的建设以及数字网络化这三大发展趋势来看,存在着许许多多发展中的研究课题[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学术信息传播模式被打破,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图书馆已不仅仅局限于纸质文献和单一的服务模式,文献资源也显共享的趋势,而是朝数字化资源和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发展。针对图书馆的这一发展现状,本文根据对近十年来高校图书馆相关论文、资料的查询研究[2-5],浅析了读者用户的需求、图书馆目前的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原生数字资源的发展和保存等相关议题。通过此次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图书馆要主动、灵活地根据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来改变其服务模式,充分借鉴国外网络信息服务经验,运用新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服务机构作用,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知识获取环境,才能够更有效地以知识信息服务社会,为各界用户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很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一、图书馆发展中主要研究问题的分类

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体系在信息社会的发展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图书馆已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网络数字服务模式转变,文献资源也显共享的趋势,图书馆发展突出问题的研究内容显多元化走势[6]。根据其研究内容的特征,主要突出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图书馆用户需求及队伍建设问题;文献资源的发展及期刊的评价研究。其中发现中国排名前十的高校图书馆中,近年来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论文数量居各高校之首。通过对近十年来的期刊进行文献计量统计,我们不难发现,近十年来图书馆服务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图书馆服务是多方面的,其中读者服务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数字图书馆则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发展较快研究方向也较多。期刊文献资源的研究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也是目前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为了让读者对图书馆近十年来的发展现状有更直观的印象,笔者以CNK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为统计对象,在CNKI的“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和“情报学、情报工作”两个类下,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篇名为一类;以“读者服务”、“队伍建设”、“用户需求”、“服务质量”、“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篇名为一类;以“期刊评价”、“文献资源”篇名为一类进行逻辑“或”组配检索。为篇名进行逻辑检索的时间范围限定在1999-2009年,用Excel2003作为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图书馆主要研究问题统计表格如下:

表1 数字图书馆相关论文统计

表2 期刊文献资源相关论文统计

表3 图书馆服务相关论文统计

从三个表格的统计结果可见,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自该学科发展以来一直值得研究的问题,而近年来图书馆主要研究问题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角度来看,几乎都围绕着数字化展开。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问题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美国的格登伯格项目是发展最早的数字图书馆。多数数字图书馆都是1994年以后建立的。数字图书馆在中国的正式提出是1996年,而真正开始发展则是在1998年,同年启动的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7]。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是多元化的,有很多问题还有待研究和考证,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技术问题上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多种技术,它须以计算机网络为基本的外部条件,须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须用计算机高效管理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关键技术是通讯系统与存储技术。其中ETL、ISCSI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在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读者的存储需求,数据库的后台建设也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一部分。为了能够向读者提供统一快捷的信息获取入口,实现信息资源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形成完整的信息组织体系。国内外图书馆相继提出了数字资源整合等数字资源建设[8]。目前,我国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几点:(1) 能针对用户的需求帮助其准确地利用所需内容;(2)信息资源能够充分转换;(3) 实现一站式的服务;(4) 能够为用户提供最准确的链接;(5) 能够将分布资源有序集成;(6) 提供灵活的个性化服务。资源整合的完善与否大大影响了资源使用率,所以,数字资源的整合将带动图书馆业务管理和读者服务走向一个新的发展纪元。与此同时,数字图书馆学科信息导航技术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技术之一,主要体现于学科信息门户(SIG)技术。信息门户的构建与数字资源的整合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基于用户的不同需求,为其构建的一个远程利用网络资源的环境。通过信息门户,可以让读者全面的连续的了解所需信息,而不是片面的和间断的“信息孤岛”[9]。信息门户包含了信息的揭示和描述,导航和检索,资源管理与用户认证以及个性化服务。它可以方便快捷地集中整合某一专题的各方面资源,供有关用户群体利用,使用户减少网络查询时间,节约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技术还涉及更多的研究领域,在此我们不做更深入的讨论。

其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而个性化的推送服务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信源”与“用户”的关系来看,通过推送服务,“信源”主动地将信息推送给“用户”。这种数字化的个性服务有别于传统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统一服务模式,它可以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特定需求的信息服务并且提高了用户的效率。在推送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为用户服务的数据库界面友好也十分重要,数据库的检索应是智能的,能够引导用户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成为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应将个性化信息服务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服务方面也应加大建设力度,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有待讨论研究。由于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将非常之快,原生数字文献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大量涌现,与印刷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成为数字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内容。随着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相关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目前该问题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问题、政策法律、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在技术问题方面,国内学者对系统框架、统一标识符、收集技术和长期保存技术策略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政策法律方面,主要研究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呈缴、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及相关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英国的“AHRB计划”、“雪松计划”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研究计划[10]。另一方面,在管理机制上,图书馆界学者主要对责任构成、分工、合作模式等进行了研究,世界各国的国家图书馆分别开展了试验项目,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保存项目NDIIPP、美国政府印刷局的试验项目LOCKSS、康奈尔大学的项目PRISM、欧洲若干个国家图书馆共同参与与制定了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合作项目NEDLIB等。2001年国内某高校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合作进行了数字资源保存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之后我国国家图书馆也于2003年开展了网络信息资源保存试验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就其目前的研究内容来看,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研究即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开展研究的。

三、图书馆服务及队伍建设

首先,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应对读者急速增长的存储需求,对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进行创新构建是首当其中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服务理念的创新,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与创新服务有机结合,馆员走进学科,用技术支撑服务,科研推进发展;第二是文献资源采购机制的创新,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综合性、研究型和国际化;第三是提出了学科服务体系,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IC2[4],充分融合了信息共享空间和创新社区两种模式的有机整合。

其次,从图书馆用户需求及队伍建设的问题来看,该方面与图书馆模式的转变即传统型——数字型密切相关。因为用户的需求发生了转变或提高才导致了图书馆的模式发生了转变,才能谈及图书馆队伍建设的转变问题。用户对图书馆的要求的提高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社会信息的海量增长,导致传统型图书馆不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强大繁多的信息,并且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逐步提高,他们希望从图书馆不仅能获得海量的信息还希望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服务。为了能给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图书馆必须优化队伍建设,可以大量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大继续教育工作的力度,推动图书馆工作重心的转移。提倡并发展“学科馆员”,即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从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改革之路来看,拥有专业背景,受过图书馆情报知识系统培训的图书馆馆员越来越受欢迎和重视[11],只有将图书馆的队伍建设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期刊文献资源的评价研究

目前全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共享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书目信息共享。(2)篇目信息共享。(3)全文信息共享。现今我国图书馆存在着两种形式的书目信息共享方式:图书馆独立自建的馆藏目录数据库及多个图书馆共同建立的联合目录数据库[12]。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正从过去的机读馆藏书目向增加目次、引文和书评等内容方向发展,从原有的现实馆藏转向虚拟馆藏与现实馆藏的共同发展,从单个图书馆向多个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联盟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共享价值,更加有助于读者远程共享信息。在国际范围内,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每个图书馆的作用和影响力取决于它参与合作的程度,图书馆在合作之中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新型关系。

五、结论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正朝着国际化的水平发展,数字化的图书馆已经成为国内数字化资源的主导,原生数字文献的发展和研究更加提升了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生存能力。用户需求的转变和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都将对图书馆未来的模式和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在上述问题中,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研究成果的应用是迫在眉睫的、也是必须的,是重中之重。图书馆数字化将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变革,图书馆资源的大范围共享,高速的信息检索功能和低成本的运作都将为数字图书馆提供有利的条件。目前,如何开展网络原生资源联合馆藏建设和共享服务是在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最关键问题,如果能够从应用层面对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联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将对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网络原生数字资源采集、整理、组织和利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丰富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提升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生存能力和作用效力,均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很高的应用价值。

[1]张国泉,潘继进,谢惠.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9,(3):175-176.

[2]姜爱蓉,黄美君,窦天芳.数字资源整合与信息门户建设[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11):2-6.

[3]常雅红.数字图书馆的战略选择[J].情报探索,2009,(1):36-38.

[4]陈进.大学图书馆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研究,2008,(3):1-4.

[5]刘钊,陈以敏,贺晶晶.原生数字资源生产过程信息的长期保存[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4):14-17.

[6]由敬春.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66-67.

[7]C.Oppenheim.Whatisthehybrid library[J].Journalof Information Science,1999,25(2):97-112.

[8]田玉晶.近年来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综述[J].江西图书馆学,2008,(4):27-29.

[9]SudarshanMurthy,DavidMaier,LoisDelcambre.Distribution alternatives for superimpose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digital libraries[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5,(3664):96-111.

[10]Pam Gatenby.Legaldeposit,electronicpublicationsand digital archiving-th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s experience[EB/OL].(2004-12-08)[2010-10-05]http://www.ifla.org/IV/ifla68/papers/071124e.pdf.

[11]申艳.试论学术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模式[J].现代情报,2008,(12):45-47.

[12]姜爱蓉.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0,(7):59-62.

(责任编辑 刘 红)

Primary Analysis of Three Main Problems about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in China

WANG Jing-yi1,YUAN Run2
(1.Library of Zhenjiang Watercraft College;2.Library of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Jiangsu 212000,China)

University library is one of the best places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and training of students,it is a base for lifelong education.This article on the library for the past ten years service pattern,th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digital network's several kinds of newborn questions conducts the analytical study,and discover the university library's service pattern has served the pattern transformation now by the tradition to the network digit;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obviously share tendency;The library development's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direction assume the multiplex development.In addi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its digital library and prim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under the digital environment,for this it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the library development,which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riching our country libra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library;service model;digital resources;literature resources;analysis

G258.6

B

1671-0142(2010)06-0076-04

王婧怡(1985-),女,江苏镇江人,馆员,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猜你喜欢
文献数字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答数字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