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绞胎陶艺看当代“和文化”

2010-10-09 03:22郝建英唐巧虬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年6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装饰

郝建英唐巧虬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株洲 412008

从绞胎陶艺看当代“和文化”

郝建英唐巧虬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株洲 412008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获奖论文(金奖)

唐宋时期的绞胎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中的特殊品种,以其独特的肌理效果和表里如一、内外通透的审美内涵而成为陶瓷家族中的一朵奇葩。而古代文人崇尚“君子和而不同”也使“千胎千面,表里如一”的绞胎瓷器在众多瓷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君子瓷”的代表。在倡导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今天,传统绞胎陶艺也随着科学技术和审美文化的发展而焕发新生,并以其材质美、肌理美、意境美而倍受当代人的青睐,成为新时期“和文化”的代表。

绞胎装饰;现代陶艺;肌理美;

一、绞胎陶瓷装饰工艺探源

绞胎又称为搅胎或绞泥,是陶瓷装饰技法之一,主要指用白、褐、黑等不同色调的瓷泥经一定手法揉和在一起,然后再通过盘筑、拍印、拼贴、镶嵌或拉坯成形,胎上即出现具有类似木纹、云纹、羽毛纹、大理石纹的纹理,最后上釉入窑焙烧而成。绞胎瓷创始于唐,兴盛于宋,金元以后工艺逐渐失传。其工艺主要借鉴漆器犀毗工艺而来。由于其存在时间较短,制作工艺较复杂,传世数量极少。传统绞胎陶瓷器物多为小件的日用器物,主要有

图2 绞胎瓶│ 北 宋-金│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图1 绞胎碗│北宋-金│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碗、盘、杯、盌、瓶、壶、钵、枕等,人物、动物类绞胎瓷塑少见。陕西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三彩绞胎骑马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一件绞胎瓷塑。生产绞胎瓷器的窑口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与当时的都城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据专家考古证实,在河南巩县窑、焦作当阳峪窑、宝丰清凉寺窑、新安窑等磁州窑系的民间作坊都曾烧制绞胎瓷,有的绞胎枕上还印有产地、姓氏、作坊名等。绞胎陶瓷实物和标本在我国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及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发现。国内绞胎制品的存世量极少,许多精品都流失海外,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均有收藏。

传统绞胎制作工艺主要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把事先绞揉好的深浅不同的色泥切成薄泥片,根据造型要求制作出雏形,然后放到模型内进行拼贴组合挤压成型。柔软的色泥相互绞揉掺合,其胎体表面形成类似树木年轮或花岗岩的纹理,再罩以淡黄釉、绿釉或白釉经800—900度窑温烧制即成。通常装饰于碗类器皿,纹路较

图3 绞胎粉盒│ 唐 │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4 黄釉绞胎枕│ 唐 │ 中国历史博物馆

该论文为2008年湖南省哲学社科成果评审立项课题《中国绞胎瓷器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0806038B,并获2010年中国首届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论文类金奖。为统一,节奏感强;另一种方法是将颜色不同、烧成温度和膨胀系数相接近的陶泥或瓷泥,先根据构想图样进行手工揉合,然后通过泥条盘筑或泥板压印成型,待坯体阴干后进行表面加工处理,最后施釉或直接入窑烧制而成。其纹理如大理石花纹、水墨交融的纹理效果,纹理变化自然、绚丽多彩,还可以根据形体部位不同加以人为控制其纹理走向和粗细变化;第三种方法是采用手工拉坯成型工艺进行绞胎制作,其纹饰简练,明快大气,装饰效果自然、充满气势和动感,还省时省力。

绞胎工艺的出现并非是偶然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七大因素。首先,是唐朝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新观念、新事物、新工艺的出现;其次,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文化信息交流的频繁和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促进了陶瓷生产工艺的传播和相互交流学习;第三,陶工们人身相对自由,物质生活相对稳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生产研究和精神追求;第四,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坊市管理的相对集中化,促进了各行业之间的交流学习和相互借鉴;第五,继魏晋以后,陶瓷造型与装饰语言已经从仿青铜器的阴影中完全脱离出来,在儒释道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的语言;第六,随着唐宋时期陶瓷生产范围的日益扩大和产品量的不断增加,单纯的数量化已经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各地窑口产品为赢得市场,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千方百计地在器物设计上进行自我创新,在产品质量、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器物追求和而不同与标新立异,也促使绞胎陶瓷工艺得以萌生;第七,皇室贵族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关注使陶瓷设计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器物功能上更加强调便捷适用,造型与装饰上追求生活化、自然化、人性化。

绞胎工艺发展到宋代得到进一步提升,器物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由陶绞胎发展为瓷绞胎,由局部绞胎发展为通体绞胎,由木理纹、团花纹装饰发展到羽毛纹、席编纹、大理石纹装饰等,烧成温度与技术也得到提高。宋代民间的家庭、个体、作坊手工业生产和经营规模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民间陶瓷设计家和能工巧匠的不断参与,使绞胎工艺日趋完善。而艺术设计的全面走向市场化推动了产品之间的价格、质量和品牌竞争,也促使各地陶瓷生产窑口积极主动地吸收其他工艺技术,在质量和造型上不断创新发展,如仿金银器、玉器、漆器、染织品纹样、动物造型、植物花卉造型、自然肌理等仿生、模仿、象征器物不断涌现。商业的繁荣大大加快了民间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对产品的宣传广告意识也逐渐增强,如器物上出现了名窑、名家、名产地、名产品等标识和广告,如绞胎枕的底部刻有“杜家花枕”、“裴家花枕”等字样,可见,当时有专门从事花枕生产的民间作坊。然而,由于陶瓷作坊之间相互竞争所带来的工艺保守和严格的师徒一脉相传,也使其工艺在动荡不宁的社会大环境下难以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南宋时期战争使导致北方陶瓷手工业生产的极大破坏,使绞胎工艺最终在战乱中消失,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昙花一现。

二、绞胎装饰陶艺与当代“和文化”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唐代的和谐文化生活主旋律对绞胎陶瓷创作观念也具有重要影响。古人造物讲究器以载道,“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绞胎的纹理虽然抽象,却内外通透,形饰合一,制作工艺上巧夺天工,器物表面上反映出器物造型与装饰的自然和谐、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质却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表里如一”品行修为和历代文人推崇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观念。绞胎陶瓷制品可以说是意象化的自然物象和浪漫抒情风格在陶瓷创作中的自然流露,从绞胎作品中折射出的是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盛唐气象和宋代的文人艺术家崇尚自然、幽静高远的审美趋向。在唐宋时期,类玉类雪的青瓷、白瓷色彩已成为当时的陶瓷主流色彩,花釉、绞胎、唐三彩、釉下彩等地方新特釉色品种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在陶瓷家族中独领风骚,打破了唐以前的青、白瓷单色釉局面,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图5 小石冷泉│ 吕 尧臣│ 中国

图6 蓝色的石器│ Peter Beard │ 英国

图7 盛开的花│ Hans Munck Andersen│ 丹麦

图8 绞胎碗│ ChuiSHIN│ 韩国

“和”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儒家推崇“仁”,释家主张“善”,道家则强调“自然”,因此,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其主体是“儒、释、道”的融合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者,得民心之乐也。无论任何时代,向往和谐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小到人、家庭、单位、城市、社会、各阶层之间,大到宇宙万物之间,都需要和谐。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讲究以“和”为贵,器物与包装之间的组合也是和谐的体现,绞胎器物的不同部位肌理内外连贯、造型与装饰的一气呵成也是和谐的体现。在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新时期,对“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传统“和文化”在当代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研究也非常重要。绞胎工艺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传统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对绞胎陶瓷艺术的影响深远,许多绞胎陶瓷作品可以说是文化精神的物化载体,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物性顺成,遵循自然规律,将自然物性与人的能动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赋予生活器皿特定的文化内涵,成为实用与审美功能的双重体现。《易传-系辞上传》中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传统绞胎陶瓷艺术的形式创造,也正是在追求和谐美的本质前提下,根据“天人合一”思想和传统的科学自然观进行表现创造,达到心物交融、道器并重的审美意境。因此,作为当代人,对于传统绞胎陶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探索,将会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待历史和把握现在。可以说,绞胎陶艺在当代的恢复与创新发展正是融合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而“天人合一”的核心文化其实就是“和文化”,“和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是传统审美文化的“中坚思想”。绞胎工艺产生于经济繁荣、政治通明、手工业发达的大唐盛世,处于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外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频繁期,吸收与借鉴其他门类的表现形式也就成为必然。人们对生活和审美的追求也不断发展,绞胎陶瓷产品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绞胎工艺被逐渐恢复和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手工陶瓷制品的自然亲和力也与日俱增。正如宋代的五大名窑以其独特的釉色、工艺、肌理赢得世人称赞一样,绞胎陶艺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肌理效果也有着颜色釉所无法比拟的亲和力和自然美。其浑然天成的肌理表现,改变了只有在制作好的陶瓷坯体表面进行人工着色的装饰办法。在时下市场上多如牛毛的陶瓷产品中,绞胎瓷犹如江南女子般文温尔雅、清新秀丽、淳朴宜人。没有太多的雕琢,也没有太多的华丽釉色,表里如一,一切都美的自然、美的真实、美的如诗如画。云纹绞胎纹理如青烟、如薄纱、如水痕,丝丝缕缕中透出一种梦幻般的美。绞胎陶艺能使人们在快节奏的商业社会中寻找到一份自然与诚信的回归,品味到和谐文化下的浪漫情怀。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养分。尽管当代社会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文化艺术事业也蓬勃发展。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突出的矛盾就是缺乏和谐,如自然生态的人为破坏、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社会诚信度的下降、只图谋利而不讲责任、人际交往中缺少真诚、邻里关系冷漠、孝敬之风淡化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出的是传统道德的丢失,私欲膨胀的祸害,拜金主义和教育环节缺失的后果,归根结底是对传统文化根本的传承失缺。因此,弘扬以“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文化”在提高人们的和谐意识、和谐心态、和谐行为、和谐义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我国“两型社会”建设过程具有深远影响。

图9 美丽的太空│ 马 高骧│ 广 东

图10 雷神之首│ 莱斯·曼宁│ 加拿大

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钢筋、 水 泥、 混凝土结构下的生硬感和大同小异,将使人们对绞胎陶瓷等自然材料的怀旧情结和手工文化的回归心理越来越激烈。如今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里,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招牌和层层叠叠、拥挤不堪的商品楼,密密麻麻的汽车和穿梭其间的人群,曾经的晨钟暮鼓变成了汽车的喇叭声。如何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钢筋水泥构建的城市中为人们创造出和谐自然的精神家园,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只有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才能使心身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不断进行公共环境陶艺与人的互动课题探索,发挥地域优势,开发相关的陶瓷文化休闲产业,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自然的生存空间。

三、当代绞胎陶艺的“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个时期的新科学、新工艺、新材料,必然会给设计带来新的品类、新的造型、新的装饰,产生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每一种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土壤,其设计作品也反映出其所处的时代特征、文化面貌和科技水平。绞胎陶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和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在造型设计和纹案装饰上更加自由化和多样化,大大丰富了陶瓷装饰种类。如韩国陶艺家CHUISHIN的绞胎碗作品,通体采用绞胎进行装饰,纹理自然连贯,将海廓天空浓缩于一个小小碗中,可谓小中见大;日本陶艺家BAN KAIJITANI的绞胎罐,则将绞胎与雕刻相结合,使作品在视觉表现力上更加充满动感,使作品表面仿佛如水波般轻柔扩散,刚中有柔,在简洁粗旷的形体上流露出一中阴柔之美;国际陶协副主席Richard HIRSCH的陶艺作品通常下半部分为陶,上半部分为瓷,中间部分为灰色泥绞胎进行自然过渡,作品个人风格明显,整体造型如海浪般汹涌起伏,充满力量和气势,粗旷中见大气;陶艺家高峰的绞胎作品多采用手工拉坯成型,肌理如霞光、如彩云,似行云流水,清新雅逸;江苏宜兴紫砂陶艺家吴鸣的绞胎装饰则惜土如金、点到为止,通常在壶体上镶嵌几个指甲盖大小的绞泥色块,既是装饰也可以起到防伪标志的效果,可谓别出心裁。他的作品多以壶为载体,演绎着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感动,道家文化的影响在其作品中表现的出神入化。新创作的《2008奥运系列》紫砂壶则体现出新紫砂艺术与当代文化的巧妙结合。而紫砂陶艺家吕尧臣的绞胎紫砂壶造型优美,装饰自然;将自然界中的形象巧妙运用于陶瓷装饰之中,体现出艺术设计的时代美;从另一个角度讲,绞胎陶艺手工制作的随意性可以有效地避免作品的大量重复和仿制品产生,很好地保护创作者知识产权和作品的原创性。

作者十余年来潜心研究绞胎工艺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作品多采用收缩系数相近的陶泥和瓷泥,经手工绞揉成一定纹样后,再经泥条盘筑或切片组合压印成型,最后进行刮削、磨压、抛光等工序后入窑烧成。既能充分表现陶泥的材质美、自然美,又能传达出独有的肌理装饰美,如对其偶然性进行有意的控制,还可以达到梦幻般、自然天成的效果。当代文艺评论家沈奇先生评论道:“在艺术追求上……采用陶土与瓷土的绞胎手法……于浑然天成的自然肌理中作抽象演绎,在不无新意和个性化的语言形式中探求,守住人文内涵的底线,体韵兼备,使作品既有新形式的视觉冲击,可赏的语言肌理,又富有精神含量,并以陶与瓷的双重语言,表现现代语境下的艺术体验和生命体验以及人与自然的对话。”

绞胎装饰陶艺在当代多元的创新发展,是工业时代下手工文化传承的一份宝贵财富,也是对工业化大生产时代所带给人们文化缺失的反叛。绞胎陶瓷艺术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在服务人类的过程中,将会谱写出当代“和文化”下的华美乐章。

图11 绞胎人体 │ 郝建英湖南

[1]陈进海.世界陶瓷第五卷。万卷出版公司。2006年4月第一版,274页

[2]“和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厚重,巢湖晨刊,2010年7月19日。

[3]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文物出版社,2004年10月第四版

[4]高丰.美的造物。艺术设计历史与理论文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136页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DIY节日装饰家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