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10-10-27 02:45陈建军朱加平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园艺基地实训

陈建军 朱加平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陈建军 朱加平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高职院校园艺专业应结合办学实际,确定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加强院内外实训基地与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构建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

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布局调活,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要求,“优化的种植业,发达的养殖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已经形成,蔬菜、花卉、药材及设施栽培面积快速增长,以培育“名特优新”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生态园区不断涌现,园艺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中除粮食产业外的重要产业。快速发展的园艺产业需要一流的实践技能型园艺人才的支撑,我院园艺专业作为教学改革试点建设专业,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

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应根据园艺专业的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改革、教科研项目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构建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园艺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园艺专业的基本知识、生产应用、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和能力,能够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主要从事园艺生产、营销、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创新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关于高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多。有关院校根据各自的教学资源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3+X”模式、“2+1”模式、“生产过程式”模式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我院园艺专业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2211”人才培养模式。

将学生的三年在校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2”,即基础学习期,包括第一、第二学期。该阶段教学主要在校内园艺实训中心及园艺实训基地进行,以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素质,计算机、外语、园艺植物与生理、美术测量等基础应用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园艺实训基地参加认知实训,使学生对园艺专业有更深入的认知。

第二阶段的“2”,即技能培养期,包括第三、第四学期。该阶段教学主要在校内园艺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集中学习园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园艺植物栽培管理能力、种苗繁育能力、园林设计与施工管理能力、设施栽培管理能力等。此阶段以课程为单元,借助实训室、实训中心掌握单个技能。

第三阶段的“1”,即生产演练期,包括第五学期。该阶段教学主要在薛窑校区园艺实训基地进行,以项目课程为导向,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将学生分成若干生产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生产项目,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从播种到收获、销售完全由学生负责,单独核算。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成绩由生产实绩、小组学生互评、指导教师测评相结合构成。

第四阶段的“1”,即岗位实践期,包括第6学期。该阶段学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岗位上全面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及就业、创业能力。

(二)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模块化设计课程结构。根据本专业从事的岗位(或岗位群),分析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然后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结构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块(如表1所示)。公共课模块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知识、社会知识及相关能力;专业课模块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技术和能力,主要由专业基础模块与专业核心模块组成。在课程设计上,立足于园艺植物生产与栽培管理,同时兼顾其他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三)加强院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共开设30门课程,共计3015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36学时,实践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1779学时,两者之比为7∶10。实验、实训基地是实施能力教育的主要场所。一是园艺行业专家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从校内基地的规划、建设到贵重仪器设备的采购,都要经过由园艺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论证和参与。同时,校内基地为行业开放性服务,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便利。本专业设有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保护、微生物、园艺栽培、园林工程、病虫标本室、园林设计、花卉装饰等实训室。通过加强校内农艺实训中心和薛窑校区省级园艺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之成为集生产科研、教学实习、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二是依托行业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我们有重点地建设了一批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如实习功能齐全的蔬菜生产基地——南通市蔬菜研究所,从事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的——南通花仙子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古典园林建筑的——南通锦绿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鲜切花生产基地——江苏九鼎集团,苗木盆景生产基地——如皋花木园区,花木营销市场——江苏花木城,盆花生产基地——南通唐闸公园,鲜花租摆及花卉装饰基地——南通文峰园艺等,使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生产、人才(学生、教师、企业职工)培养和科研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表1 园艺专业课程与能力结构表

(四)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课堂理论教学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和探索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寓教于乐,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发扬教学民主,根据生源素质灵活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是情境教学法。真实场景的现场教学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岗位能力上具有其他方法和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利用更多的机会进行现场情境式教学。如园艺植物保护的课程教学,可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让学生到田间现场进行病情调查、观察识别、场景分析,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和教师点评。这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民主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责任感,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果树栽培、园林工程等课程及教学实习类课程中可以普遍采用。

二是示范教学法。对操作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盆景制作、插花艺术等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时,我们将纯粹的理论教学改为边操作示范、边讲解原理的示范教学,学生普遍反映“看得到,听得懂、易理解,兴趣浓”。然后让学生训练,并对操作不规范的典型作品进行讲评,直至学生掌握为止。这种示范——理论——实践——再理论(讲评)——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可在《园艺植物栽培》、《园林工程》、《园林苗圃》等课程教学中采用。

三是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将真实的岗位工作情境移入课堂,可使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本专业所有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实现理论课程直观化。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先理论后实践、从概念到原理的顺序,如园路的设计施工,可以观看典型园路图片为开端,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的学习渴求,采取“问题——知识——经验——实践”的教学模式。

四是创设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通过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为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如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学或温习,通过“在线测试”进行自我考核,通过“答疑辅导”进行师生或学生间的交流;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成立园艺协会、植保协会等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和调节学生的认识需要,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根据课程的特点可有选择地采取演示式、启发式、讨论式、调查研究和参观等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除了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满足高级职称的比例要求之外,对“双师”素质、实践能力、科研能力都应有一定的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占80%以上,要有胜任两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能力。在教师中可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位专业教师主持一个院外教科研项目,紧密联系一个企业,参加一个师徒结对,负责一个实训项目,建设一门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还应坚持“六个结合”,即高技能、高职称与高学历相结合;引进与在职培养、进修相结合;教学能力提高与科研、生产能力提高相结合;专职教师队伍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用人机制完善相结合;专业急需人才培养与储备相结合。

要坚持引进具有高技能的人才,面向企业聘用能工巧匠补充教师队伍,如聘用插花艺术大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为客座教授以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要鼓励教师在职读研及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

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理念,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以努力培养农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园艺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学院每年应投入一定量的专业建设资金,用于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条件改善等。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相关政策,如专业带头人培养政策、人才引进政策、试点建设专业重点扶持政策、重点专业资金投入政策、校企联合办学政策、工学交替和学生顶岗实习政策、专业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和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的奖励政策等,以保障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1]王春荣.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大好商机[J].北方论丛,2003,(3):25-27.

[2]张放,杨京平,鲁柏祥,等.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3):66-69.

[3]陈庆榆,张远兵,杨维来,等.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4):66-68.

[4]尹淑莲,马英.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7):134-135.

[5]邹佩文.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42-44.

[6]胡繁荣.园艺技术专业“生产过程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5-8.

G712

A

1672-5727(2010)05-0026-02

陈建军(1965—),男,江苏如皋人,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园艺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园艺系
园艺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