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却的青春悸动
——杭州知青赴大兴安岭大乌苏林场40周年活动掠影

2010-11-03 14:22陈建齐
观察与思考 2010年11期
关键词:乌苏大兴安岭纪念活动

■陈建齐/摄 足 奚/文

不该忘却的青春悸动
——杭州知青赴大兴安岭大乌苏林场40周年活动掠影

■陈建齐/摄 足 奚/文

10月23日,近200名杭州和上海的老知青聚集在杭州多瑙河假日酒店,参加”杭州知青赴大兴安岭大乌苏林场40周年”纪念活动。近百名上海老知青专程从上海赶来杭州参加这次活动。

1970年10月14日,数千名年龄在十六七岁的杭州知青,响应祖国号召,告别父母和兄弟姐妹,来到了被称为“高寒禁区”的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支边。分配在大乌苏林场的杭州知青有近200人;第二年,也有100多名上海知青来到了大乌苏林场。这些知青,男的大多数成了伐木工;女的大多数成了养路工。他们住的是帐篷,吃的是高粱米饭、大饼子(用玉米面做成的饼子)、土豆和冻白菜,穿的是数年一换的羊皮大衣;长年累月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原始森林和冰天雪地中伐木、修路……

漫长的岁月里,知青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共和国的建设事业。1979年前后,国家落实知青政策,大兴安岭的知青开始陆续返回杭州、上海。现在,这些老知青大多已是年近60的人了。女的几乎都已退休,而男的也将陆续退休。

上山下乡运动,其历史功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是南方知青把南方的文明带到了北方。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功不可没。另外,南方知青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北方人价值观的影响,在这些老知青的身上,不乏北方人的那种耿直、豪爽与豁达……

图片说明:

①老知青们冒雨赶来参加“40周年”的纪念活动。

②当年的女子养路连的知青们如今相聚在一起,分外亲热。

③杭州知青章莲惠拿出老照片与大家分享。

④举杯!为了在林海雪原结下的青春友谊。

⑤岁月不饶人,许多老知青现在已经升格为“爷爷”了。

⑥曾在林场文艺宣传队工作的杭州知青吴卫平,高歌一曲,祝福大家幸福快乐。

⑦由于下雨,近200人的合影只能在餐厅拍了。“只要有我的头在就行了!”,挤在一起的老知青们说。

猜你喜欢
乌苏大兴安岭纪念活动
关于大兴安岭冰雪产业发展的思考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我也来两圈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50岁
受邀者 安倍晋三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