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俄罗斯废金属市场

2010-11-03 02:31王保士
资源再生 2010年11期
关键词:废金属废钢铁零星

□文/王保士

混乱的俄罗斯废金属市场

Russian Scrap Metal Market Chaos

□文/王保士

俄罗斯是金属资源大国。近年来,其金属生产与消费受到国际市场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市场的制约,加上俄罗斯相关政策法规缺陷造成的消极因素,废金属回收与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前景不容乐观。

俄罗斯的国家金属储备量巨大(近15亿吨),每年生成约3 500万吨废钢铁,但年回收量一直徘徊在2 600万~3 000万吨,回收水平则保持在2 000万吨/年左右,即每年少收1 500万吨。最近10年,俄罗斯折旧废金属的回收量降低了50%,生活废金属回收量下降了80%。相比之下,生活废金属回收量的大幅下降与俄罗斯国内的金属消费量有关(目前俄冶金企业的废金属年消费量降至1 700万吨),折旧废金属回收量降幅相对较小则是

由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

大量消费的金属已转为折旧金属。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金属生产成本由于原料和能源价格上涨而提高,但俄罗斯的金属收购价反而下跌,使其废金属贸易收入降低,竞争加剧。许多回收商被迫退出市场并将资产甩卖给大的投机商,剩下的回收商正在经受重大的财务困难。

俄罗斯废金属回收量的低水平徘徊有以下四个原因。

资源不足

俄罗斯国内大部分回收商加工的废金属源自冶金企业生产过程。由于冶金企业产量增长不大,废金属产源相应减少。因此,目前俄罗斯废金属的主要来源转为零星回收商,即靠分散的回收商从各种工程工地、垃圾场回收废料。这些零星回收站分布在各居住区,将回收来的废金属送往批发仓库分选,之后批发商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或马上售给冶炼厂重熔,或库存等待市场价格回升。问题在于,俄罗斯的零星废金属回收站实际上是一个空地上的车厢式活动房。通常很多这样的回收站连个定点热照都没有,而办理一个执照要花40万~60万卢布,且需等待大约两个月。

金融危机前,这类零星回收站是由大型

冶金企业掌握的。当危机期间资金比较困难时,布设这类站点就太不合算了,因为除了执照,要合法地布设回收站点还需要租赁场地和购置诸如装卸、称重、打包、氧割、自卸车以及化学成分分析等设备与仪器。而设置一个没有执照的非法回收站点,则每月只需付给段警200~300美元。

此外,还需培训回收人员,多年来俄罗斯零星回收点的回收业者主要是俄罗斯无业游民、来自独联体其他国家的移民和退休族。这些回收业者从垃圾堆拣拾废金属(一个大型城市垃圾场每月能出约60吨有色金属),并和建筑工地队长一起从被改造和拆除的楼房中拆收废料。近来,俄罗斯废弃易拉罐的回收因无业游民不能“按时供货”和经常掺假(向罐内灌泥)而被退休族挤出市场。一个退休族在危机前三个月可挣约3万美元(每吨易拉罐收价原为1 900美元,现为1 200美元)。

零星回收站回收的废金属经批发库收购、分选,然后按不同等级售给冶炼厂,或通过交易所出售,赚取价差。俄罗斯从事废金属冶炼的大部分是拥有相应设备的小公司。一般情况下,零星回收站收入低,批发商赚得多,且两者相差很大。一个零星回收点每吨废铝赚约200美元,每吨废铜也只赚约500美元。俄罗斯的很多回收商还曾指望2010年的汽车报废回收计划会给回收行业发展带来刺激,但今年报废回收的40万辆汽车中只有20万吨金属,对2 600万吨的年回收量来说微不足道,不可能有大的促进。

价格偏低

由于俄罗斯大型钢铁企业借助国家的废钢铁出口方面的限制政策在废钢铁消费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俄罗斯四大钢铁公司消费的废钢占市场量的80%左右),使俄罗斯废钢铁的国内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约20美元/吨),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另一方面,废钢铁的运输费用占终端消费价格的比重却很高(国内供货占20%,出口供货占50%)。加上俄罗斯的法律将废钢铁和废金属的市场许可与海关税率调整合并在一起而不加区分,对废钢铁经营与违法的管理与制裁显得过分严厉。过高的废钢铁出口税导致俄罗斯国内的回收量下降了近20%,废金属大批“过剩”造成许多废金属加工企业破产。废金属出口的经济封锁也破坏了俄罗斯自己的冶金企业,因为破产的废金属加工企业迅速丧失经营能力,从而使冶金企业失去数百万吨原料。

市场垄断严重

俄罗斯缺少一个正常的国内废钢铁回收市场,很多依赖国家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大型冶金公司逐渐通过卡特尔协议垄断金属市场,还在一年多以前,他们就通过国内倾销彻底挤垮了有效益的钢铁企业,并且造成了国内市场金属产品价格反而比国外高的倒挂。同时,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他们把废钢铁的价格定得很低,比土耳其和各西方公司的出价低40%,这种情况下,一些废钢铁加工企业在低质废料的加工上甚至入不敷出,使数十万吨金属屑堆积无人问津。

回收体制不健全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苏联时期,俄罗斯每个地区都建立有技术装备很强的废金属回收加工专业化企业系统,所有产生废金属的企业都有义务向回收工厂交售废金属,加工厂加工后再供给冶金企业,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确保了俄罗斯国内废金属的完全回收。如今的俄罗斯废钢铁回收加工市场体系的形成始于1996年,当时因全面拖欠和换货(与钢厂)而破产的废钢加工企业,由于政府取消了废钢铁出口禁止性关税而找到了生路。从那时起,俄罗斯废金属市场主体开始大增,由1996年的大约200家上升至1998年的数千家。许多企业靠出口废金属走出了财务危机并提高了回收加工量。然而,新的废钢铁回收体系至今并未完全形成,市场存有大量非专业的小公司,他们没有自己的加工厂,也不投入资金用于维持和发展加工,而是主要经营不需要专门设备加工的优质废钢,以攫取最大利益,在这些企业中,还有大量不纳税的临时性公司,他们隐匿收入并突然从市场消失,从而使俄罗斯近年来的废金属季节回收量波动加大。

这些情况说明,俄罗斯的废金属回收企业仍处于冶金工业的“边缘”地位,他们常常因为市场经济过渡途中的体制畸形而受到震荡,国家政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俄罗斯的业内专家认为,国内的废金属市场仍处于不透明状态且无法掌控,废金属产生企业与取得执照的大型合法回收加工商之间的断面是该行业的主要问题,他们之间的数个中间环节形成的加价可以降低。

俄罗斯2009年的废金属进口下降了98%(按价值计算),出口则下降了78%,冶金工业的废金属原料需求下降,进口几乎停止(只有4 390吨),回收加工商只好向国外供货(出口365 870吨)。

2010年春季以来,俄罗斯废金属价格重回危机前水平,回升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市场出现了大量新的不起眼的参与者,他们从事居民点的废金属回收,然后转卖给批发商,且往往是以非法的方式。预计,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废金属市场受国际原料与能源价格上涨而造成的成本提高的影响,以及国内金属消费政策与市场不规范的双重打击,加上俄罗斯海关修订税则后又不准废金属经由滨海地区出口,其废金属价格不会有大的变化,呈现为较慢地增长,实际的提价要到2012年。

猜你喜欢
废金属废钢铁零星
流年似水
微书摘
利用化学史和手持技术促进初中学生认知发展——以“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为例
浅谈零星维修工程的内部审计
工信部印发《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旧相片
我国将迎来废金属再生浪潮
近期废钢铁市场虽整体强势 但已出现回调迹象
废钢铁加工管理缰绳收紧 行业或迎整合快速期
欧盟各国废钢铁用量和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