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直板和横板选手接发球技战术比较研究

2010-11-07 08:39王楠刘永立
运动 2010年6期
关键词:控制性北京体育大学接发球

王楠,刘永立,周 峰

(1.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直板和横板选手接发球技战术比较研究

(1.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直板和横板选手各2名在2007~2008年度参加国际大赛中的接发球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与对比,发现横板选手多采用进攻性接发球,技术手段多元化,且反手接发球技术使用率和得分效果好于直板,但控制性接发球不如直板严密;直板在接发球上的特点属于控制性,控制后的抢攻组合好于横板,但进攻性较差,凶狠不足。

乒乓球;直板;横板;接发球;技战术

随着人们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乒乓球规则的变化,乒乓球运动正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没有明显的漏洞以及‘前三板’上手快、相持攻防转换快、战术应变快”的方向前进。新规则实施后给乒乓球的技战术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打乱了原来乒乓球技战术三段的使用率分布规律。本研究比较了直、横板接发球技战术的区别,探讨各自在接发球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互相取长补短,旨在完善直、横板接发球技战术环节,提高接抢段的得分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世界优秀直板选手马林、柳承敏和横板选手张继科、马龙的接发球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调查访问法 对国家队教练员刘国正以及乒乓球理论专家进行了访谈。

1.2.3 录像观察法 对4名选手在2007~2008年度参加世界重要比赛的技术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和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在原有三段法的基础上,分别对直、横板接发球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等指标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直、横板接抢段总体比较

统计结果表明,直板和横板接发球使用率与得失分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新规则实施之后无论是直板还是横板在接发球段使用率都有明显的提升,接抢段在整个比赛的比重加大,前四板是争夺的焦点。由于直板选手在接发球时,大多使用搓和摆来控制对手,尽管对台内球控制上比横板有优势,但缺乏强攻击性;对于横板来说,尽管没有直板那么好的控制球的特点,但可以使用反手拧、正手挑等攻击性的技术来弥补其接发球控制的不足,并且使接发球技术多元化。因此直横板在接发球整体的得失分也无显著差异。

为了研究直板和横板运动员的接发球能力,把接发球环节分解为接发球控制、接发球抢攻、接发球被攻、接发球后抢攻、接发球后控制五个形式。从表1可以看出,直板和横板在接发球段各指标的使用整体分布上没有太大的差异,接发球后抢攻使用率最高,接发球后控制使用率最少。这充分说明了直、横板都强调了主动接发球意识。另外,直板在接发球控制和接发球后抢攻均高于横板选手。这是因为:(1)直板在接近网短球时更多的只能靠控制来摆短;(2)直板选手不希望把比赛拖进相持段,希望在2~4板内解决战斗;(3)直板在控制效果上好于横板,便于第四板的抢攻。从接发球技战术各指标分布来看,二、四板技术的衔接是接发球段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正确处理好接发球的控制性和凶狠性的关系。在11分赛制中,每分都很关键,因此技术要求要更精确。控制是接发球战术运用的基础,也是战术运用的立足点,技术的严密性比搏杀更重要。因此,从直横板接发球环节上来看,应该在运动员有较好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主动上手的比例。

2.2 直横板第二板技战术比较

2.2.1 直板和横板接发球手法的比较 接发球的技术如今已经多种多样,可概括为两类:(1)控制性接发球(稳接),分别是搓、摆、撇和切;(2)主动性接发球(凶接),分别是挑、拧和冲,其威胁较大。

从表2可以看出,直、横板在控制性技术中多采用摆短技术控制对方上手,但是横板在控制性技术中增大了劈长的比例。在进攻技术上横板更多采用挑和冲技术,在这一点上横板在接发球的意识更加主动而且变化多。而直板的接发球技术应该以盯住半出台球抢冲、挑打后的衔接为主,摆短和主动劈长为辅。重点是挑以后的衔接,打破以摆短为主的被动式接发球的旧框框。

2.2.2 直、横板正手、反手、侧身接发球使用率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直、横板选手使用正手接发球均高于反手接发球。因为:(1)正手接发球能够对对方有较好的控制性(逆旋转),同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2)接发球队员使用正手来接发球可以更好地衔接正手的抢攻或抢冲。说明直、横板在接发球环节中不断加强了二四板技术的衔接,还加强了接发球轮二四板的稳定性和威胁性。在战术的组合上,把接发球第二板和接发球后的第四板当成一个完整的组合来对待,提高二、四板的衔接,在稳定的同时,增加转攻和主动上手的机会。

表1 4名队员6场比赛中接发球段各指标使用数量统计表(单位:个)

表2 4名队员6场比赛中接发球技术手法的使用率比较

表3 4名队员正手、反手、侧身接发球使用率的比较

表4 4名队员板接发球控制性和进攻性技术使用率百分比

表5 直、横板接发球控制性和进攻性技术的得分关系

表6 4名选手接发球落点分布的比较

统计表明,直板选手反手接发球使用率显著低于横板选手。说明:(1)直板选手正在改变反手控制性的被动式接发球状态;(2)直板比横板选手更加希望接发球后的抢攻或者抢冲;(3)横板在接反手位或中路偏正手位时的球时多采用反手台内拧。横板用反手拧台内球易于发力并且成功率高、稳定,并且对对方有一定的攻击性。

2.2.3 直、横板控制性接发球和进攻性接发球的比较 在使用率方面,从表4可以看出,直、横板在接发球时都是以控制性接发球为主。统计表明,横板选手进攻性接发球使用率显著高于直板选手。横板在接近网反手位和正手位的短球时,可以分别采用反手拧和正手挑等进攻性技术;直板在接反手位近网短球时,大多采用搓、摆或者劈长等控制技术。因此,为了弥补直板反手技术进攻的不足,在吸取了横板反手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吴焕群等乒乓球科研工作者创新出了直板横打技术。

在直、横板控制性接发球和进攻性接发球与得分关系方面,从表5来看,整体上横板进攻性技术的得分率高于直板;直板控制性接发球高于横板。在处理台内球时直板手感好于横板,所以在接发球控制时比横板更严密。控制的严密对于2~4板衔接来说就更加有利。横板手感稍差于直板,所以只有从进攻的强度来弥补控制的不足。统计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了直板接发球中体现了直板接发球的稳,横板接发球时体现接发球的凶。

在直、横板接发球落点分布方面,在当今世界大赛中,运动员接发球抢攻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在落点上首先考虑的是尽量减少对方抢先上手的机会或增加对方进攻的难度。因此,现阶段发球战术潮流均是以“短”为主体,接发球的主要战术方式则是接短回短。由表6可见,直、横板运动员接发球到左半台短球和底线是最多的。在接发球时,运动员首先考虑的是压住对方反手位,即控制和限制对方,尽量减少其正手直接抢攻的机会。两名直拍选手在摆短时倾向于加强两个 “小三角” 位置和中路近网的位置,目的也是有效控制对方正手抢攻为自己创造机会。从两位横板选手接发球落点来看,他们不但加强了回摆短球,要有在逗短中回摆对方小三角区域的能力,迫使对方无法高质量上手;同时,他们敢于增加边线的出台球的落点变化:快搓底线两大角;慢搓加转底线两大角,这样迫使对手回球出台,尽量避免逗短,提前进入主动相持阶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新规则实施以后直板与横板在接抢段使用率上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没有显著差异,接抢段在整个比赛中的比重加大。

3.1.2 直板和横板在接抢段的得分率都较规则修改之前有所提高。直板和横板在接发球稳和凶方面互补,总体得分率没有显著差异;横板的反手接发球使用率高于直板,并且技术多样化。

3.1.3 直板在接发球二四板的衔接上,特别是在接发球控制后抢攻组合上,主动上手的机会和效果均好于横板。

3.1.4 直、横板在采用进攻性接发球使用率上有显著差异;在直、横板进攻和控制得分率上比较,横板进攻性技术的得分率高于直板;直板控制性接发球高于横板。

3.2 建 议

3.2.1 直、横板接发球环节都要处理好凶和稳的关系。

3.2.2 加强二四板技术的衔接。无论直板还是横板在战术的组合上,都应把接发球第二板和接发球后的第四板当成一个完整的组合来对待。

[1]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唐建军.乒乓球运动教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红玲.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曹海波.中国乒乓球男队主力队员比赛战术运用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6] 赵霞.对世界优秀男子直拍快攻打法选手的技战术分析及发展趋势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7] 李今亮,赵霞.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8] 乔红.对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主力队员的技战术跟踪分析与诊断[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

[9] 杨李丽.第48届世乒赛王励勤各项技术统计分析与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1).

[10] 张陶淘.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6):102-103.

G846

A

1674-151X(2010)06-020-03

投稿日期:2010-04-30

王楠(1970 ~),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小球训练与教学。

猜你喜欢
控制性北京体育大学接发球
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6级健美操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云南大临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 大邦五隧道顺利贯通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Rebecca by Du Maurier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全面启动
北京体育大学推进综合改革 成立马术等独立学院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