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之旅

2010-11-16 03:39孙志逾
电影评介 2010年1期
关键词:功夫熊猫功夫熊猫

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深刻领悟和把握,也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和传承,更离不开对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和再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势必要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基本,增加创意投入,创造出既有文化性又有娱乐性的文化产业品牌。好莱坞作为文化产业的重镇之一,尽管题材创新成了最大的难题,但是知名独立制片人彼得•罗异曾经说到,“上百年来好莱坞电影人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的本土题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此,引用其他国家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对于制片人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毫无当事国文化传统的束缚下进行艺术的自由发挥,更加容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大众文化要不断地迎合大众的口味,就需要不断创新。十几年前迪斯尼公司创造性的发掘出中国古典诗词《木兰辞》中的木兰形象,不管其如何植入了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和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从其票房成绩来讲,无疑是一次创意的胜利。2008年,梦工厂更是推出了借鉴中国诸多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片《功夫熊猫》,集合中国宫殿及各类中式建筑、龙柱、石狮门柱、太极八卦图、舞龙、卷轴、汉服、斗笠、兵器、竹笛、牌坊、庙宇、面条、豆腐、麻将、鞭炮、轿子、汉字、中国书法、手推车,四人轿、陶瓷器上的中式纹样、筷子、青釉碗,鞭炮、针灸等等元素于一身,配合美国典型的幽默搞笑夸张的表现形式,使得这部影片“很中国”,于是很买座,票房首个周末即拿到3800万人民币,而其在全球也获得5.5亿美元的营收。

本文以《功夫熊猫》这一成功的案例作为蓝本,从创意的方法入手,以“二旧化一新”创意法、水平思考法等创意方法为基准,以哲学、美学、道德、艺术、宗教、文化、娱乐等视角为出发点,探析在传统文化元素产业化的过程中,创意是如何被释放出来并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二旧化一新”创意法与《功夫熊猫》的形象创作分析

“二旧化一新”是亚瑟•科斯勒[1]在研究人类心志作用对创意的影响时提出的概念。“创意的行动”其实质就是“二旧化一新”,其含义是指新构想常出自两个相抵触的想法的再组合,而这种组合是以前从未想到的。即两个相当普遍的概念或想法、情况甚至两种事物,把它们放在一起,会神奇般地获得某种突破性的新组合。

1、“功夫+熊猫”创意

功夫和熊猫,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世界性的内容,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形象。将这两个元素挖掘出来,结合在一起,其文化想象力非同一般。同时,这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毫不客气的借用。功夫,作为中国独有的一门传统文化元素,深得广大民众喜爱,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积极的中国文化表达力之一。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同时,熊猫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因此功夫和熊猫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足以令中国观众兴奋,也足以让中国之外的各国观众充满兴趣。于是,这个美国人塑造的功夫和熊猫的结合体,在2008年成为一场席卷世界的“功夫熊猫风”。

2、片头LOGO创意

在电影最前面的LOGO出现的片段,不再在是一个坐在月牙上垂钓的小男孩,而变成了一个身穿唐装、头戴斗笠、手持少林棍的猴子,在中国传统的水墨丹青背景前展示中国武侠片中的轻功“燕子三抄水”在水面上掠过,瞬间跃上中式建筑的楼榭翘角,最后坐在月牙上垂钓。从进入影片的最开始就用足了中国的元素进行包装,从开篇就吸引了观众眼球。不能不说用猴子取代梦工厂的惯例小男孩作为这个影片的LOGO出现,显现出好莱坞电影制片商在为宣传影片的中国形象方面大胆、灵活的品质。

3、“熊猫的鸭子爸爸”创意

我们常讲“龙生龙,凤生凤”,鸭子怎么能和熊猫属于同一血脉呢?把这两个毫无关联的元素发在父子场景,造成了这个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回到“龙生龙,凤生凤”这个角度来看,一生只会做并钟爱做面条的鸭子爸爸,是怎么也生不出那个整天幻想变成武林斗士的大熊猫的。于是在影片结尾处当熊猫肥波问起鸭子爸爸到底他们是否有血缘关系的时候,鸭子爸爸回避了问题,道出了其一生所钟爱的秘制面条的秘方。而从这点上出发,其实鸭子爸爸是肯定了熊猫的问题,要不怎么会把秘方传给你?同时这个情节的设置也超出了血缘问题的回答,而重点是秘制秘方就是没有秘方,敲醒了深在迷茫中的熊猫肥波,成功的秘诀在于相信自己。

4、“五大高手”创意

影片中五大高手——老虎、螳螂、蛇、鹤、猴子等形象,作为熊猫肥波的师兄师姐,不仅能与中国传统武术的虎拳、螳螂拳、蛇拳、鹤拳、猴拳等一一对应,而且把外延繁复内涵抽象的“中国功夫”进行了一次高度概括与具象化,令人拍案叫绝。这个创意好就好在了为整个影片的开始部分制造了一个戏剧性的冲突,“龙斗士”不是这五大高手中的任意一个,而是在一旁旁观阴差阳错掉进比赛现场误打误撞的熊猫肥波,于是熊猫和以师父浣熊为代表的五大高手之间展开了一场幽默的冲突效果。“五大高手”所暗涵的中国功夫的五种拳术,在潜移默化中飘进观众的脑海,不是说教,而是娱乐。

二、水平思考创意法与《功夫熊猫》中所表达的文化张力分析

水平思考创意法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戴勃诺提出的,此方法通常又被称作戴勃诺理论。 [2]这种类型的思考法是指在思考问题时摆脱已有知识和旧的经验约束,冲破常规,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观点和方案。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基于人的发散性思维,故又把这种方法称为发散式思维法。水平思考法是一种促使创意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摆脱某种事物的固有模式,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和思考一件事,善于捕捉偶然发生的构想,从而产生意料不到的“创意”。

《功夫熊猫》中,通过其情节、形象、语言、场景等等的有机组合,彰显出了代表中国传统同时也相对突出的大量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一同建构了影片的文化性与思想性。本文所指向的文化张力就是在分析其文化性与思想性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其创意来源与创意手段,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或效果。

1、熊猫入选“龙斗士”

这个创意颠覆了习惯下人们对熊猫的认识,是对熊猫形象的再塑造。印象中,熊猫的想象是憨厚笨拙,与“神龙大侠”的身怀绝技、飞檐走壁等形象毫无关联。然而影片故意颠覆观众认知,把这个胸怀理想、性格多面的熊猫夸张成了肩负重任的大侠。

2、龟仙人的处世哲学

著名学者马未都先生在博客第二百零七篇中谈到,“我们电影创作中一般没有人顾及这个人生终极问题,没有人想过看待事物、对待人物还需要哲学意义的思考;而这些思考之深,之藏而不露令我吃惊。片中达到的高度,在我有限的观片生涯中搜索不到,片中有个老乌龟,字字珠玑,想必片外一定还有若干个老乌龟,指点人生迷津。”[3]在剧中,当龟仙人告诉浣熊师父他有预感太郎要回来了的消息时,浣熊师父说,“不可能,它在监狱里面呢。”龟仙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不可能。”当浣熊师父命令属下去监禁太郎的地方,让他们加倍严守,不能让太郎跑出来时。龟仙人说,“试图阻止注定的命运,经常会适得其反。”是祸躲不过,现实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厄运,这些困难常常是注定会出现的,非人为力量可以避免,明智的做法是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去战胜厄运。

3、道家思想的完美运用

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大量运用道教的创造性哲学思想,容高深理论与日常生活,在平凡中见证思想的深度。我们知道,熊猫是通过“吃”实现踏进学武之门的。为了吃,它开始与师傅争抢;为了吃,它做俯卧撑、做倒挂,也就是在这一自然的争抢甚至只是一种玩耍中,熊猫开始了自己的武艺生涯。正是以一种顺乎“自然”毫无强求的“无为”,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正是道家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儒家文化的精致体现

儒家文化尚道德至善,追求仁义境界。片中,比起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龙斗士更需要的是是否具有高尚的品德。龟仙人选择的是笨拙、憨实、因意外摔落到现场的熊猫,它拥有谦逊、忠诚、正直的美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熊猫不正是在被嘲讽、奚落、驱逐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吗?当熊猫得到浣熊师傅的培训,武功大有长进的时候,浣熊师傅表扬熊猫,“干得不错。”熊猫说,“仅仅是不错?我干得好极了。”浣熊师傅紧接着说,“真正的英雄要懂得谦虚。”“谦虚”正是儒家所崇尚的美德。可见,传统道德思想在影片中和谐的出现,潜移默化的走进观众的心理。正是这种道德上的追求,才不至于使影片显得过于娱乐而缺少思想上的高度,同时这种积极向上的说教也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的追求和提倡的整体价值观。

5、“龙之卷轴”的美学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有无相生的认识相当成熟。如果龙之卷轴中有武功秘籍,那就不是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了,变得直来直去毫无创意。《功夫熊猫》中对“龙之卷轴”涵义的说明是通过熊猫的父亲对其“秘之又秘的面汤配方”来阐述的,“什么也没有,那只是普通的面汤,什么特别的作料都没加,想让一件东西特别,你只要相信那是特别的就足够了”。熊猫最终明白根本就没有什么秘方,龙轴中的力量在于相信自己是特殊的,相信自己。

三、结语

功夫电影的选材在好莱坞是家常便饭,动画片的选取是好莱坞电影中靓丽的一道奇葩,将两项完全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东西拼凑在一块,而且这种拼凑涵盖了阵容强大的配音班底、可爱华丽的形象造型以及实力雄厚的动画制作技术,于是这种拼凑变成了组合,这种组合形成了创意,这种创意带来了成功。

谈起创作的初衷,导演约翰•史蒂芬森说,“我有两个女儿,奥斯本也有自己的孩子。我们的本意很简单,就是要制作一部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快乐的同时又受教育的作品,中心精神就‘是成为你自己的英雄’,道理很简单,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不可以貌相’。做好自己的同时,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要真正用心过,就可以得到你所期盼的一切,要努力把自己最好的那个部分呈现出来。”奥斯本接着说,“这部影片,从一开始就对我和史蒂芬森有着非凡的意义,《功夫熊猫》营造出的故事主题,传达的是一个非常正面、积极向上并且我们都愿意接受的信息,然后造想办法用有趣的经历和搞笑、壮观异常的动作场面将这个主题充实起来。”[4]可见,影片无论是选择古代的中国,还是鸭子爸爸是一个买面条的小商人,还或是最后的拈花指,都是这个主题下所延伸出来的一些创意而已。这种中国化的娱乐性和搞笑性使得影片的主题更加丰满。

从迪斯尼拍摄《花木兰》到梦工厂拍摄《功夫熊猫》,从影片本身去思考背后的文化,将会是一种激励,激发创作人员的创意精神和竞争意识。《功夫熊猫》给我们带来了娱乐的同时,我们更要去思考本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在拥有众多文化资源与文化遗产的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文化资源,如果不能调动我们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不能产出大量的切实可行而又具有超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意,那我们的文化产业终将跟随世界先进的文化后面,不能创新,很难进步。

注释

[1]白彩霞.好莱坞勾兑中国故事的若干方法——以迪士尼经典动画片《花木兰》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陈放,武力.创意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P190—199.

[3]马未都的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4769e0100ahhx.html,2008/8/2.

[4]杨玉洁.融合的力量——好莱坞三维动画长片《功夫熊猫》的启示[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8 (6).

[1]陈放,武力.创意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

[2]袁志忠.影视艺术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卢燕,李亦中.聚焦好莱坞——文化与市场对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贾磊磊.影像的传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移星.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J].理论与创作,2009(1).

[6]罗天昱,钟远波.解析好莱坞《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多方位演绎[J].电影评介,2008(19).

[7]孙立军,殷娜.《功夫熊猫》背后的文化功夫[J].领导之友,2008(5).

猜你喜欢
功夫熊猫功夫熊猫
我爱“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效应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