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制作中的音乐选择

2010-11-16 04:16彭向农
声屏世界 2010年9期
关键词:背景音乐专题片音量

□ 彭向农

音乐在专题片中具有渲染主题、深化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我们既希望它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又要求它用得恰到好处,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在编辑制作专题片的时候,用什么音乐,怎么用音乐,是决定一部专题片质量高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内容需要,精心选择音乐。在编辑制作专题片时,音乐的选用应该根据专题片的内容、主题、风格来精心选择,使音乐真正起到深刻揭示事物或人物内在品格、渲染主题、深化主题、烘托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在制作形象性专题片时,一般会在片头用恢宏大气的音乐,使其在一开头就让人感觉不同凡响。吉州区的党教专题片《春潮》的片头用的是合唱曲《祖国颂》的前奏部分。这段音乐健康向上、充满激情,十分契合主题。另外,在这个专题片一些平缓的叙述段落,选择的是班德瑞的休闲音乐《春野》。这段音乐舒缓优美,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放在片子的相应段落让人感到处处蕴育着生机,处处春意盎然。

在人物专题片中,优美舒缓的音乐用得更多一些。在制作这类专题片的时候,不但会用一些纯音乐,还会根据专题片的情境使用一些歌曲。人物专题片《好大姨郭招娣》,介绍的是一位群众热爱的社区干部的事迹。在这部专题片的叙述段落当中,用了大量的抒情音乐,在结尾处用了《你是这样的人》的音乐,更好地渲染了主题,充分体现了这位当年已是70高龄的社区干部超凡的公仆意识和奉献精神。

事件性专题片的适用音乐比较宽泛,具体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反映的是突发性事件,一般会用一些节奏快,让人产生紧迫感的音乐。如果反映的是灾难性的事件,就要选择沉重、悲壮的音乐。比如关于汶川地震的一些专题片,选用的音乐在让人感到凝重,悲壮的同时,还让人产生一种向上的、奋进的精神。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仪式上响彻全场的那支小号曲 《思念曲》,荡气回肠,让多少人在泪眼婆娑中重新找回了开始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巧妙运用音乐,提升全片意境。在专题片中,解说词采用先抑后扬写作手法的比较多,开篇通常比较平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让音乐先于解说词出来,让音乐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但是先出来的音乐不能太长,两三个小节之后就可以切入正题了。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片头部分会显得更有意境。而在制作结尾部分的时候,一般会让音乐比解说词晚一些结束,或者用特技让音乐渐弱从而显得余音袅袅,或者让音乐渐强并在高潮处戛然而止,都能使得结尾得到更加耐人寻味的效果。另外,很多专题片在转场时也会用上音乐,一个话题结束之后,让音乐渐起,再开始另外一个话题,这样的衔接就显得自然流畅。

现在的专题片编辑制作设备越来越先进,技术越来越完善,但是依然很少有条件能够为一部专题片量身定制专门的背景音乐,大多是在现成的音乐作品当中挑选。这样选定的音乐只能要求它在主题风格上与专题片吻合,其它方面就不能奢求了。既然不太合适,那就要做一些修改,在受条件限制的时候,可以利用非编技术对音乐进行简单的剪接。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人员对音乐进行再创作。大型专题片《香港十年》的片头音乐,就是将歌曲《东方明珠》变奏,丰富了音乐的艺术张力,强化了专题片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对祖国的热爱。

背景音乐的音量控制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音乐只是专题片的配角,所以它的音量不能超过配音的音量,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解说词与音乐的音量比为3:1或4:1比较合适。另外,一部专题片也不是非得要从头到尾,满满地全配上音乐,而是同内容一道,有起落,有间歇。

不拘泥于固有模式,不断创新背景音乐使用理念。专题片背景音乐的使用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以及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其理念也在不断创新。最早的专题片是不用背景音乐的,后来慢慢发展成为大部分要使用音乐。在一段时期专题片对歌曲是抵触的,后来又发展到不但用歌曲甚至专门创作歌曲。后来人们接受了专题片中使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做法,但是又对能不能用通俗歌曲展开了争论。通过实践,人们发现用得恰到好处的通俗歌曲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上也有其独到之处。还有关于汶川地震的很多专题片也都用了大量的公益歌曲。所以在为专题片配乐的时候,千万不能拘泥于原来固有的模式,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尽量为专题片配上合适的音乐。

猜你喜欢
背景音乐专题片音量
测测你的“音量值”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背景音乐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