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美”字了得
——浅析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审美特征

2010-11-16 06:40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张彦婷
电影评介 2010年21期
关键词:静秋山楂树之恋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张彦婷

怎一个“美”字了得
——浅析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审美特征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张彦婷

《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是一对有情人却未能终成眷属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故事叙述的诗意化、人物造型的纯真化、情感表达的纯美化,影片达到了“芙蓉出水,自然可爱”的审美境界。在淡淡的忧伤、浓浓的真情中,让已习惯了娱乐嬉闹的观众再次看到了中国电影已久别了的干净、纯洁、无伪、挚爱。

《山楂树之恋》 诗意 纯真 纯美

去年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票房得意,观众却很失望。

今年张艺谋又带着新片《山楂树之恋》和观众见面。

相较两片,审美特征真是相差甚远。前者可谓“灿烂之极”,后者却是“归于平淡”;前者力在制造娱乐噱头,后者却追求纯真无伪;前者注重外在形式,后者却转为关注内心。《山楂树之恋》秉持着纯美的制作理念,洗去了《三枪拍案惊奇》中的浮华,在“娱乐至上”的影坛可谓异军突起,给早已浮躁不堪的电影银幕带来了久违的新鲜气息。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影片的结构手法也并无新意,但就是这种简单直白的娓娓道来却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回顾整部影片,可以发现到处流露着对纯美的追求,可谓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一、诗意的叙述

影片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张艺谋却在这简单的叙述中注入了无限的诗意,使影片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文革期间,城里女学生静秋为了编写革命教材到农村体验生活。静秋出身不好,在那个“身份”至上的年代,她不得不战战兢兢的生活,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地质勘探队的帅气小伙老三,从此他们开始了一段属于那个年龄、那个时代特有的纯美恋情。制度的禁锢无法抵挡情感的洪流,他们开始偷偷的见面,直到被母亲发现,老三平静的离开,悄悄的探望变成了默默的守候。静秋抱着“等你一辈子”的希望,换来的却是老三病危的噩耗。“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老三走了,一对相爱的人就这样被生与死隔开。

这是一个迷梦般的爱情悲剧,但丝毫不同于台湾、韩国的苦情戏。电影较之于小说情节更简单、矛盾更简化,而诗意的色彩却更浓重。这是一个发生在文革期间的故事,导演并没有浓墨重彩的表现那个特殊的时代,恰恰相反,他似乎有意抽离故事的时代背景,只是通过几个简单的镜头让观众明白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矛盾处理上,影片也同样遵循着“减法原则”。老三骑车护送受伤的静秋,两个年轻人尽情的享受着难得的“阳光”,却偶遇静秋的母亲。因为父亲的问题,母亲一直小心翼翼的呵护着静秋,希望她不要犯一点错误,争取留校。这本应该是情感的高潮却嘎然的变成了一触即发的矛盾。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我们本期待的是一场激烈的争吵,家长的极力反对,年轻人的苦命相争。而事实上发生的却是,老三恳求为静秋包扎一下受伤的脚,并在最后选择了默默的离开,两年之内不再见静秋。影片用沉默、温情、诗意化解了争吵,简化了矛盾。

一个简单的故事,导演有意的抽离了它的时代背景,简化了它的矛盾冲突,却讲述的同样之美、之动人。影片里,没有斗资批修的愤怒,没有互相揭发的痛楚,没有矛盾演化的复杂,有的只是乡下人的淳朴,乡间景的纯净,相恋人的纯真。导演没有刻意的去追求诗意,却在人物的一颦一笑中,镜头的悠游游走中自然的流露出内在的诗意。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社会中,这种诗意的叙述给影片带来的是一种“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二、纯真的人物

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张艺谋即向观众讲述了一段纯朴美丽的爱情故事,塑造了单纯倔强的招娣,执著专情的生子爹。而《山楂树之恋》的人物形象,相较于《我的父亲母亲》主人公的单纯、执著、善良有过之而不及。

静秋的单纯无邪通过那双纯净透彻的双眸展露无遗。我们不得不佩服导演选演员的深厚功力,未进入社会的高三学生周冬雨,无论在形象气质还是姿态动作上都非常符合单纯的静秋。尤其是那双不谙世事的眼睛,丝毫没有欲念、纯净透彻。影片通过很多的细节巧妙的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个性羞涩的女孩。秉承着“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静秋,即使在天黑过河时,也畏惧的拒绝了老三伸出的手,无奈的老三找来一根木棍,静秋才勉强牵起了木棍的另一端;换泳衣的时候,静秋羞羞涩涩、遮遮掩掩,穿上了泳衣她也拘拘谨谨,显得本真可爱;女友怀孕,静秋不谙情事,还以为自己也被老三“得了手”,气愤的用浆糊抹掉脸盆上的“山楂树”,后来知道了老三对自己的好,就又深情的擦掉了“山楂树”上的浆糊。她的一瞥一笑,一怒一喜似乎都透露着那个时代少女的羞涩、纯真。

相对于静秋,老三更为成熟,更有社会经验,但却同样的纯真质朴,同样的可爱善良。老三给静秋钱,给她买球衣、买雨靴,给她家送核桃,买油条面窝,甚至不惜划伤自己而强迫静秋去看病,这些只是出于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单纯的喜欢,希望她好,而没有丝毫的私心和想要占有的欲望。即使当两人躺在同一个床上时,得到静秋的默许,将要发生什么的时候,老三却缩回了自己的手,用善良战胜了欲望,安然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孩入睡。影片最后,老三将要和静秋分离,一个在船上,一个在岸上,两人做长久怀抱状。虽然没有身体的接触,但呈现出的却是心灵的相依。此时的老三已经知道这一“抱”也许将会成为永别,为了把最美好的回忆留给静秋,宁愿自己独自承受这份永别的苦楚。

静秋和老三两个人仿佛都没有沾染世俗的污浊之气。从偷偷的相见到苦苦的相守,一次一次的重演,都可以说是心地纯真的少年才有的美好执守。

三、纯美的情感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这是老三给静秋的爱情誓言。他们之间的情感超越了物质,超越了“身份”,是精神的互相依恋。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审美时代,《山楂树之恋》却给电影银幕带来了久违的新鲜气息。那种看似童话似的纯美情感却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告诉我们爱的纯真本质。

文革,是一个论出身、看阶级的年代。老三是军区领导的儿子,又在地质勘探队工作,有粮票、邮票、身份证,还有钱。静秋却出身于一个“问题家庭”,父亲被打为右派,母亲带病劳改,家里生活困难。而这一切似乎都不会成为相爱的障碍。所以,从相恋之初,他们之间的感情就超越了阶级的限制,而带有为爱而爱的色彩。喜欢她(他)就是默默的守在他(她)身边,看着自己所爱的人幸福,而不为他(她)增加烦恼。静秋家庭困难,老三以村长家的名义,悄悄的帮助静秋而不求回报;老三无法忍受对静秋的思念而偷偷的在校园墙外看她打球,直到静秋出去捡球才看到了这个一直默默注视着自己的男孩;静秋为了好好表现,给学校拉水泥,而老三每次都会在上坡时出现,帮上心爱的女孩一把,却又在人多的地方默默的躲起来;得知老三得病静秋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不顾自己来之不易的前途而去照顾老三;老三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为了不给静秋添加负担,而悄悄的消失,却在自己的病房的屋顶上贴上两人的合照。情感内敛而不张扬,历来都是中国传统艺术表述的独特方式。影片中所描述的情感表达方式正好回应着中国观众内心深处的诉求。静秋和老三之间的爱情当之无愧的可以被称作“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即使两人躺在船上,老三的试探被静秋默许时,他却缩手而回,这背后又是怎样强大的单纯善良之心战胜了欲望之念。同时,在两人穿着泳衣在水中嬉闹时,我们看到的也不是肉欲,而是两颗纯真的心尽情的享受“阳光”的美好。

老三和静秋之间的爱是超越世俗的爱、超越欲望的爱,是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爱。这种爱所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不同于《红高粱》中的荡气回肠,不同于《菊豆》中的哀怨无奈,也不同于《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大胆直白,而是,悠悠然流于心底而让人哽塞凝噎。

四、结语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感受中,相较于“错采镂金”的“雕馈满眼”,我们更欣赏“芙蓉出水”的“自然可爱”。张艺谋的电影在审美特征上素以色彩造型等外在形式取胜,但《山楂树之恋》却反其道而行之,融入中国人传统的审美理念,将斑斓的色彩、华美的造型都隐没在自然质朴的情感表达之中。在这个娱乐至上无聊风行的时代,《山楂树之恋》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纯净之美。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1.015

张彦婷,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07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现已被保送至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文艺学专业,研究方向:审美文化学。

猜你喜欢
静秋山楂树之恋
秋天的山楂树
霞之恋
小巫婆和山楂树
山楂树秋冬季及早春病虫害防治
夷陵那棵山楂树
周冬雨 找到真我
山楂树之恋》:文革岁月中的纯爱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stabilization condition for discrete time-varying stochastic system s with multiplicative n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