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贷款资产减值预期损失法及其应用研究

2010-11-18 17:40张德刚潘杰
商业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资产减值住房贷款

张德刚 潘杰

[摘 要] 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具有顺周期效应,美国金融危机暴露了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弊端,IASB于2009年首次提出“预期损失模型”。近年来,IASB和FASB一直不断地完善改进预期损失模型,并提出多种方法,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基本已成定局。住房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资产,鉴于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状况,有必要采用预期损失模型对住房贷款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重建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系统,以确保持续核对信用损失的估计。

[关键词] 住房贷款;资产减值;顺周期效应;预期损失法

[中图分类号] F830.5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existing financial instruments impairmentmodel which is incurred loss model has the pro-cyclical effect.The U.S. financial crisis exposed itsdisadvantages. The IASB put forwardexpected loss model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9.In recent years, the IASB and FASB has been improving constantly the expected loss model, and put forward a variety of methods, so the expectedcredit loss modelis a foregone conclusion.Housing loan is the main financial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n view of the domestic real estate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expected loss model to prepare for housing loan provision impairment.Meanwhile,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rebuild the accounting policy a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o as to ensure continued check estimates of credit loss.

Key words: housing loans, asset impairment, pro-cyclical effect, expected loss method

一、引言

上世纪末,美国采取低利率刺激消费的方式,在给美国的经济注入强劲活力的同时,也为房地产泡沫埋下了隐患。2006年,次贷危机在美国开始逐步显现,危机迅速蔓延,致使全美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危席卷了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引发全球大规模经济激变。公允价值计量在推动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顺周期性促使金融危机在初始阶段的显现,并催化了金融危机的大规模蔓延。从而使顺周期性的显著特点充分显现,即在繁荣时加速经济发展,在衰退时恶化经济形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也同样具有“顺周期性特点,这是亟待改进与完善的步骤。

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存在的诸如顺周期性及利息收入大幅度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经济稳定具有不利的影响,为此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了改进资本监管和减值拨备的设想以期达到缓解顺周期性的目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加快了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有关的会计准则的修订。2009年11月,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旨在分三个阶段逐步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IAS39)。随后IASB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预期损失模型。该模型的提出意在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对具有大量金融资产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大多数http://www.chinairn.com/report/20140327/083504292.html房地产市场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两方面都有下跌的趋势。中国指数研究院调查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结果显示,2014年5月城镇住房均价环比下降0.32%,在房价持续上涨两年后首次下降。虽然各地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价量齐跌,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长出现放缓势头。2014年3月末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1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我国房地产贷款涨速持续在多个季度增加后的首次回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比上季末低0.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

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银行业提升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判断,预期未来房价可能下降,房地产贷款抵押品价值下跌,会带来潜在损失,银行业开始收紧贷款,减少贷款额度。针对我国目前个人住房贷款紧张、贷款难度大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希望商业银行能够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服务,对符合标准的个人住房贷款提高放款效率。应央行的要求,各大银行不得不放宽针对住房市场的信贷紧缩政策,同时也增加了贷款的风险。所以我国银行应该科学地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鉴于目前采用的“已发生损失法”相比于“预期损失模型”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前情况判断不够,风险预期不准确,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因此,我国银行应该借鉴IASB的做法,改用“预期损失法”,利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减值准备。endprint

二、关于预期损失法的国外理论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性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已发生损失法即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已经发生减值时,才可以按照贷款的摊余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差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经济繁荣时期,银行借贷的违约率与损失率较小,计提较少的贷款损失准备,利润增加,借贷规模增大,经济持续上行;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借贷的违约率与损失率较大,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借贷规模缩小,财务状况继续恶化。由此可见,已发生损失模型对于贷款损失准备的确认时间较晚,在贷款信用周期的早期计提准备金的金额较少,这使贷款早期利息收入被高估,贷款损失准备金无法得到有效积累以吸收经济下行时期产生的信用损失。

(二)贷款和其他金融工具计提减值准备方法的改革

2008年10月,IASB与FASB共同成立了金融危机咨询组(FCAG),提出使用考虑了预期信用风险的模型取代目前金融资产减值所使用的已发生损失方法。

2009年6月,IASB提出,可以用预期损失模型来取代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该方法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在项目初期合理估计,科学使用金融工具,对现金流量进行宏观把握,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009年11月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以及《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预期现金流量法提出了预期现金流量法的预期损失模型,摒弃了之前提出的公允价值模型、动态减值模型等备选方案。此时,FASB暂时决定保留已发生损失法。

2010年5月FASB发布了一份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会计以及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修订》(Proposed Accounting for Financial Instruments Update),综合考虑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减值和套期的。在减值模型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移除了确认减值的阀值(threshold),并且提出了在初始确认整个生命周期的预期损失的要求。

2011年1月31日,IASB和FASB联合发布了2009年11月的征求意见稿的补充文件《金融工具:减值》(下称“补充意见稿”)。补充意见稿建议依据金融资产现金流量可收回性的预期,区分好账(Good Book)和坏账(Bad Book)分别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针对意见反馈者提出的相关质疑,IASB和FASB于2011年6月提出预期损失模型“三分类法”,建议将金融资产按照内部信用层级区分为三类,信用风险由低到高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

FASB认为“三分类法”不易理解、难以操作和计算,于2012年12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用以提高信用损失确认的及时性和额外信用风险的透明度。该征求意见稿建议用FASB替代现行美国GAAP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FASB要求确认金融资产整个寿命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FASB就当前状态对金融工具进行预期损失的确认,不考虑其信用质量自初始确认以来是否恶化。

2013年3月,IASB发布了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提供了关于金融资产、信贷承诺的预期信用损失的相关信息,该征求意见稿提出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取消初始确认阀值(Ini-tial Recognition Threshold)(即识别信用损失事件),而是主体应基于对合同现金流量在报告日的预期缺短金额作出的当前估计值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三、FASB“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与IASB“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之争

FASB和IASB的模型在对预期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方面要求不同,IASB建议依据信用质量的不同级别分别确认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和生命周期的预期信用损失。FASB就当前状态对金融工具进行预期损失的确认,不考虑其信用质量自初始确认以来是否恶化。在“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在最初确认时即确认金融工具到期前所有预期信用损失;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要求在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才确认金融工具到期前所有预期信用损失。

IASB建议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FASB建议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确认信用损失方面表现的更为谨慎,二者都在征询意见稿中要求取消确认阀值。建议主体需要预期确认信用损失,并在预期损失发生变化时更新预期信用损失。相比于FASB规定主体在估计预期信用损失时只能使用有效利率对现金流进行折现;IASB建议主体在对预期信用损失估计进行折现时,可以选择有效利率或无风险利率,由于在使用无风险利率时,是用较低的利率对现金流进行折现,存在预期信用损失被高估的风险,因此需要从有效利率和无风险利率中选择一个合理的利率。此外,在确认预期信用损失时,IASB和FASB的最新征求意见稿考虑广泛的信息,比如:主体的历史信息,当前金融工具信用质量状况及可靠和有根据的预测。IASB的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接近金融工具的经济实质,但其可操作性的难度较高;FASB的模型对计提减值准备的预测更为谨慎,最大限度地、简捷高效地反映股东需求。

四、我国采用预期损失模型的选择及实施难点

IASB近年来进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基本已成定局,我国应及时考量应对之策。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旨在平滑各期利润,保证企业稳健运行,主要体现了金融监管的要求,但严重影响了会计的独立性。征求意见稿为了准确地反应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在金融工具信用质量转好的情况下,可以转回前期计提的减值准备,但这种做法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风险。IASB并未对转回提出严格的信用标准要求,并认为这样会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中立性和如实反映原则。因此,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重建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系统,以确保持续核对信用损失的估计。另外,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对其内部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或者重建,以确保能够提供相关的原始数据以支持对信用损失的估计。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将会导致银行大幅度提高准本金,最高增幅可能达到50%,但我国银行原本已经比较审慎的拨备计提制度以及存贷比制度的限制,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的压力会比较小。

IASB最新征求意见稿中强化了风险管理的作用,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信贷资产占了总资产的绝大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环境同国外的资本市场有很多相近之处,相对于其他行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有利于进行资本运作。但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水平总体较低,尚处于建设和完善阶段,对风险识别、计量和预测等方面的能力仍亟待提高。另外,最新征求意见稿所要求的信用风险管理和平常的信用风险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采纳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就要求改善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增加实施成本。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产减值住房贷款
六大行半年压降房贷近7000亿申请房贷会更难?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准则在航运业中的应用
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前9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63万亿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企业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