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分析

2010-11-18 03:52马春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

马春花

内容摘要: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贯穿于《金粉世家》的整部小说。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对他们的感情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正是这一特殊时代,让他们的爱情注定走向失败。冷清秋的悲剧可悲、可叹,具有一种悲剧美。金燕西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封建纨绔子弟的劣根性,婚前婚后他对冷清秋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反差。他们二人的爱情悲剧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关键词:《金粉世家》 时代环境 爱情悲剧

《金粉世家》是作者张恨水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中描写的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是豪门贵公子,一个是寒门平民女。两人的结合却颇为顺利,然而走进婚姻殿堂的他们却没有演绎出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佳话,最终劳燕分飞。

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有他们性格方面的因素,然而更多的是受时代的影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西方文明传入,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妇女解放思潮,主张社交公开,提倡自由、平等。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物难免受其影响,而本土思想对他们的影响也甚深。两种文化思想在交互冲击激荡中无形中对人物命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燕西和冷清秋既受了新思潮的影响,同时又未能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一.新思想影响了金燕西,但无法使其摆脱自身的劣根性

金燕西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比较显著,他的父母、哥哥和姐姐都出过洋,都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或多或少的思想,在回国后的家庭生活中也会有所表现,对金燕西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他们的西方文化思想。金燕西追求自由就是表现之一,虽然他所谓的“自由”有点极端。他提倡平等,对下人尤其是年轻的丫鬟,他都对之体贴关怀,这是因为年轻的丫鬟都是美丽善良的,他喜欢与她们交朋友是他对美好、善良事物的追求的表现。“燕西这个生活在温柔富贵之乡里的贵族公子有着善良、真实,追求自己幸福的一面,他对冷清秋的爱慕也是出于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冷清秋身上所蕴藏的气质是他生活现代社会阶层里没有的,这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的人物,甚至是他心目中的女神,是他潜意识里对纯洁、自由和智慧的追求。所以他会使尽一切手段追求冷清秋,并且向她表白:我们的爱情上,根本没有穷富可言。[1]

金燕西追求婚姻自由,他向冷清秋求婚时,表示他自己并没有门第之见,但冷清秋还是担心会遭到他家人的反对,但他的一番表白让冷清秋相信了他并不关心门第,认为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婚姻就可以成立。何况后来他们的婚姻并没有遇到障碍,而是很顺利的进行了。这样一来,让冷清秋认为嫁了这样一个男子实在是她的福气,自己的一生是有了依托了。

冷清秋的母亲原本也在担心,自己家里门户低,怕金家瞧不起,但在看到金燕西对清秋一味的退让,而他还把女儿当作先生,所以认为他一定是爱妻的,同时清秋又十分的谦逊,不肯赛过丈夫的情景后,这样正是相敬如宾的形式,所以也就很是放心地把女儿嫁了过去。就是金燕西本人也对他与冷清秋的婚姻很看好,对未来的生活他有着美好的憧憬。

他们的结合很顺利也与时代有关,金燕西的父母是有文化的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子女的婚姻问题上较开明。金太太表示:“我就不主张儿女婚姻,要论什么门第,只要孩子好,哪怕她家里穷得没有饭吃呢,那也没有关系。我们是娶人家孩子,不是娶人门第。”[2]父亲金铨见过冷清秋的照片和诗文后对其人品和才华很是欣赏,甚至还觉得燕西配不上人家。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等级制度的封建大家庭,婚姻的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如此普遍,那么出身和地位都差异很大的主人公几乎没费多大周折便喜结连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金燕西还是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之中,其内心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虽对丫鬟小怜、秋香、玉儿等体贴关怀,与他们一道谈自由、平等,口头上也不断标榜以出身于资产阶级自愧,以朋友的身份与她们相处,但实际上他对他们好是出于怜悯,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金燕西所标榜的自由、平等是建立在其背后强大的家族势力及雄厚的经济基础上的。在失去这个基础后,他很快就原形毕露。与冷清秋婚后不久,他常到外面拈花惹草,视妻子为陌路人,使冷清秋受尽了感情折磨。他在行动上对妻子不忠诚,根本就没有做到真正的平等。他口口声声说平等,声称不嫌冷家贫寒,但那只是在金家经济条件很好,他有所依倚,所谓财大气粗嘛,他家里多个冷清秋并不算什么,根本就不存在增加了多大的开销问题。但随着金铨的死,金家迅速地衰败了,金燕西失去了一向支撑着他的一切开销的强大后盾,他内心深处所认为的冷清求作为一个几乎没有陪嫁的妻子,就只是他的一件附庸品的思想便激发了出来,他内心深处还是有极深的阶级成见的。而他所追求的“不受干涉”的“自由”生活实质上是他猎艳、玩乐生活的无拘无束,是对婚姻生活的极不负责任的生活,是在用钱方面可以不受任何因素阻碍的自由生活。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贪恋,是对他人的极端不负责任和不尊重。因为他生活的金府是个貌似受新思潮影响的新式家庭,实质上仍是在一个有着极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封建大家庭,他在其中所沾染的一些积习已经深入骨髓。

在婚姻出现问题后,金燕西并没有积极地采取行动来找出症结所在,以解决问题,而是象父兄那样,能躲就躲;对妻子不满意就出去找情人。这就等同于封建贵族娶妾,讨姨太太。所以他口中的自由、平等只是作为一句时髦的话语而已。他甚至认为夫妻拆开与主人辞退一个下人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当他知道清秋并不是作样子吓唬人,而是真的要求离婚后,燕西竟鼓掌,对此,梅丽很为清秋感到委屈,觉得心寒。在金家那次火灾发生时,金燕西在喊了两声清秋没有回应后就急急忙忙去抢救他装钱的箱子。若他还对清秋有一点感情,对他的孩子他还有一点依恋,他就应该先确定他们母女的安全,而不是钱。就这一点就可以想见当时清秋趁火离去时的悲凉心境。

二.接受新时代洗礼的冷清秋,拒绝向旧时代的封建思想和行为妥协

出身书香门第的冷清秋自幼就接受了传统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和旧诗词歌赋的熏陶,自觉遵守封建礼教和伦理。同时冷清秋在新式学校读过书,受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启蒙教育,憧憬着资产阶级的个性只有和平等,努力追求自我的价值和尊严。她自身所具有的传统女子的道德品行和思想素养也是她能见容于金家,得到金铨首肯的重要因素。清秋由于出身低微,在与金家人相处时往往择词而说,不厌于人,生怕被人看不起。嫁入金家后更是步步小心,面对家庭中的各种纷争,她总能泰然处之。“她颇受婆婆的青睐,和燕西闹别扭时,婆婆总站在她这一边替她说话;同时她也倍受燕西姐姐的喜欢,又很受燕西嫂子的尊重。她身上似乎只有传统女子的美德,而无传统女子的恶习。除了燕西三嫂这个天然之敌外,冷清秋能很好地见容于金家。这一点与《红楼梦》的薛宝钗相比,冷清秋的协调能力似乎又在薛宝钗之上。薛宝钗靠小恩小惠,而冷清秋靠的是个人魅力,是传统女子的思想人格魅力。”[3]冷清秋从不对下人摆架子,她待人友好,所以丫头和跟班都喜欢她。而燕西的前女友白秀珠在这点上可以说很失败。金家虽然都还能够接受秀珠,只是觉得秀珠小姐脾气大了一点。但一旦知道燕西要娶的人并非秀珠时,只有秀珠的表姐,燕西的三嫂王玉芬不满意,除了她,竟再没有一个人为白秀珠打抱不平。虽说金家主张婚姻自由,但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不说秀珠确实不得人心。

婚后不久,在认清了金燕西纨绔子弟真面目之后,“心高气傲”的冷清秋面对这种屈辱的生活,陷入深深的烦恼和悔恨之中。由于她“是个受旧书束缚很深的人,她缺少‘五四先进青年所具有的对封建礼教乃至整个封建制度大胆叛逆的战斗热情和勇敢行为,因而使她迟迟不能从旧思想的枷锁中挣脱出来。”[4]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她没有采取断然行动,她对金燕西还抱有一份幻想,企图通过劝说,忍让等待他回心转意,她仍希望做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在怨恨与懊悔中清秋对自己的婚姻进行了深深的思考,从而有所觉悟,她有向往新知、追求平等、自立的现代女性意识。对自己的婚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毕竟她是个有知识的女子,有独立生活所具备的一切条件,但她却选择了门不当户不对的金燕西。梦醒后,她要另找出路,想到离婚,重获自由。贯穿于她这时的思想是维持女子独立人格的要求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她受到环境挤压而忍无可忍时,就能够勇敢地挣脱牢笼,从依附走向独立,其人格尊严的思想是很明确的。她具有知识分子常见的宁折不弯精神,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在抱着对婚姻的绝望离家出走后她始终没有放弃金太太的身份,没有另嫁他人,为自己的幸福寻求一份寄托,而是与儿子相依为命,了其余生。从这可以看出他对金燕西始终抱着从一而终的态度,她还是没有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白秀珠在感情上则显得有些糊涂,金燕西已经向冷清秋求婚后,她才知道有了情敌了,而在此之前她都被蒙在鼓里,可悲的是她还一直以七少奶奶的身份自居,她甚至都不知道是怎样失去自己的爱情的。

正是因为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冷清秋敢于上嫁总理之子,结婚后她没有将自己的命运系在丈夫的裤带上。冷清秋完全可以象她大嫂一样,对丈夫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吵吵闹闹地将婚姻之路走下去。虽说不能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但至少自己用不着外出谋食,艰辛地过活。但她偏偏又并非只是个恪守着传统思想的女子,她还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经济自立思想的现代女性,在预感到自己前途的危机后,她就积极准备脱离金家后谋生的自救手段。她是个有头脑,有见识,有自食其力的筹划和准备的聪明的女子。丈夫的背叛她没有装作视而不见,丈夫对她的侮辱她也并不一味忍让。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婚后,金燕西不顾家,还常与冷清秋争吵,在金燕西看来,冷清秋到了金家,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他们的,就应该一切顺从他,而且还常用难听的话刺激冷清秋。冷清秋没有因此妥协,而是把戒指扔还了金燕西,并毅然决定搬上楼去,不许任何人上楼。

冷清秋进金府就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样,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但却失去了婚姻的幸福,没能把爱情进行到底。进入金府的冷清秋目睹了其内部的各种丑恶,面对诸房为争夺家产,勾心斗角,尔虞尔诈造成的混乱局面,冷清秋洁身自好,不与之同流合污,最后毅然地与金燕西决裂,离家出走,冲破了“出嫁从夫”的封建婚姻伦理道德的束缚,维护了做人的尊严。在出走后,朴实且具有传统女性吃苦耐劳的韧劲的她,凭自己的知识和劳动,“书春”为生,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实现女性生活上的自立自强。现代意识使她追求经济自立、人格平等,传统的影响使她安贫乐道,不追求物质生活的奢靡。

三.结论

在当时的特殊时代和大环境的影响下,金燕西与冷清秋一方面受新思潮的影响,渴望自由的爱情,向往人性的解放,所以很自然的相爱,相恋并得到同样受到新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父兄与朋友的支持与理解,得以顺利的结合。但他们的婚姻最后却走向失败,其原因也是新思想对他们的影响远远不够彻底,不能让他们完全与旧的封建思想决裂,一旦二者出现冲突,新的思想便选择了向旧时代妥协与让步,使得金燕西与冷清秋在价值观上出现了截然相反的选择,最后导致他们婚姻的毁灭。他们婚姻的失败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具有时代的必然性,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从这一点来看,金粉世家的故事远远超出了一个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表面意义,而有着深层次的时代内涵和艺术价值。这背后隐藏着的深刻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1] 王伟伟.《金粉世家》古典性与现代性之一瞥[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3.

[2] 张恨水. 金粉世家(上).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552.

[3] 王少栋. 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73.

[4] 戴琥.论《金粉世家》现实主义特色[J].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94.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
论《人生》的爱情悲剧
《舞姬》中的爱情悲剧成因探析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浅析《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简析《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见证永恒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