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视角下中美贸易关系

2010-11-24 05:23孙少叶
关键词:中美摩擦出口

孙少叶

(烟台大学 文经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贸易保护视角下中美贸易关系

孙少叶

(烟台大学 文经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中美贸易发展迅速,虽然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互补性,但贸易摩擦从未停止。中美贸易不平衡和中国对美贸易依靠数量来获取利润的模式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美国出于政治目的和维持其技术领先地位的需要,未来将会继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为促进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应采取一系列与造成贸易保护的主要因素相对应的政策措施。

贸易保护;中美贸易;贸易摩擦

中美两国在自然和人力资源、市场、资金、技术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经贸关系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与中美贸易关系不断发展深化紧密相伴的,是美国贸易保护的频繁性、长期性和日益复杂化。要研究中美关系,促进中美贸易关系的良性发展,就有必要在正确认识中美贸易关系的同时对美国的贸易保护进行深入研究。

一、中美贸易关系概况

1.贸易规模

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持续增长,至2008年仍维持较高水平。1979年双方贸易额为24.51亿元,到2008年中美贸易总额达3337.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2523亿美元,从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贸易顺差达1708.6亿美元,如表1所示。由于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中美贸易增长速度出现放缓趋势,2009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和出口年率缩减均超过15%。但中美两国贸易关系仍然密切,依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5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美国在2006年时即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表1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总值

数据来源:历年海关统计。

2.贸易商品结构

从总体上看,两国经济已形成互相弥补、互相依赖的分工格局。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利用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劳动力价格较低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产品大量出口。而美国则具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将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业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发展利润更为丰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从贸易商品结构来看,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中国的优势在制造业,尤其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业产品,而这类商品具有高度竞争性,在全世界有广泛的供给来源,只有依靠低价竞争才能进入美国市场。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2008年分别进口1455.0亿美元、484.6亿美元和314.9亿美元,各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3.1%、14.4%和9.3%,分别增长3.4%、0.3%和1.0%,占美国进口市场的29.1%、65.7%、32.8%。另外,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塑料橡胶和化工产品也为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其中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及箱包分别占美国进口市场的74.5%和67.2%。但在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等产品上,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优势,中国仍有较大差距。[1]

而美国则在金融业和高科技领域具有优势,多向中国出口那些垄断程度较高的商品,其中有许多是美国厂商独家垄断,这种商品以垄断价格即可进入中国市场。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植物产品,2008年分别出口211.3亿美元、83.7亿美元和76.0亿美元,分别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9.6%、11.7%和10.6%,分别增长8.1%、11.1%和73.2%。[1]

所以,从贸易条件的角度来看,这种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全球化的分工在加大中国的贸易顺差的同时,无疑会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只有加速技术进步,才能减少对美国高技术商品的依赖并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因此,对中美贸易关系做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和完善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减少和去除两国贸易障碍,为中美两国带来长远的经济利益。

伴随着中美两国间贸易额的增长,美国的贸易保护却从未停止,贸易增长与贸易保护纠缠交错,摩擦频频发生。当今,美国国内经济进入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更会加强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为产品的流入设置更多的障碍。对于中美贸易关系的前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美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需求都将非常脆弱,中国对美国消费品的出口很难短期内大幅复苏。[2]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使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步履维艰,中国是这次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受害国”。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形形色色、应用广泛,目前来看主要包括WTO例外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和主要针对知识产权贸易领域争端而发起的337调查等。

(1)反倾销与反补贴。由于反补贴只针对“市场经济国家”,而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自1980年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反倾销一直是美国对来自中国的产品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2006年11月,美国商务部在对来自中国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发起首例反补贴调查,此后便频繁采用。2008年,中国遭遇10起反补贴调查,占到全球新发起反补贴调查总数的71%,其中5起是美国对中国碳钢钢管等产品发起的伴随着反倾销的反补贴调查。2009年以来,美国贸易救济调查机关已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4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均针对钢铁产品,且在近10日内连续发起3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3]到2009年6月30日为止,全球对中国发起3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诉讼,其中美国对中国发起“双反”调查18起。[4]这样一来,中国一方面要因为涉案行业无法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需根据替代国计算从而遭遇高反倾销税率,另一方面还要遭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补贴调查。

(2)特殊保障措施。特保条款指的是中国加入WTO签订的《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规定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指在中国加入WTO后12年内,当中国产品进口数量激增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者威胁造成市场扰乱,或发生“贸易转移”时,WTO成员可以随时发起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特保措施成为美国在中国加入WTO后的重要贸易保护手段。在布什时代,美国曾经对中国发起6起特保调查,其中4起被否决,2起以无损害结案。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对中国输美轿车、轻型卡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关税,该建议正在等待奥巴马政府9月前批准。[5]

(3)337调查。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简称“337条款”),对不公平的进口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337调查由于具有申请门槛低、制裁措施严厉、调查程序简单、应诉费用高昂等特点,已成为美国公司打击竞争对手的有利工具。截至2009年5月,美国已对中国发起337调查91起,其中76起集中于2002年以后,主要针对中国有出口成长潜力、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遭遇337调查最多的国家。[6]

二、中美贸易争端及美国采取贸易保护的原因

中美两国贸易争端的范围已超出贸易本身,主要表现在中美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以及产品安全等方面。对这些争端的分析有利于对美国贸易保护的原因作进一步探讨。

1.中美贸易争端

(1)中美贸易不平衡。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将加大美元贬值压力,随着“外国净所有权”的增加,每年流出美国的净投资收益、股息和利息也会增加。巨额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原因,而中美贸易差额一直是美国采取对华贸易保护的重要理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当两国间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时,就会发生激烈摩擦。[7]

但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并非表明中国出口企业不公平竞争,它是由许多原因导致的。一方面,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从传统工业向高科技经济转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钢铁、小型家电等领域失去成本优势,这些美国的“夕阳产业”被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很多企业投资,中国向美国输出的60%产品来自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其中不乏美国企业。[8]也就是说,美国在中国投资企业直接生产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而这些企业将产品出口到美国却同时增加了美国的进口量。截至2007年底,美国在中国实际投资为567亿美元,设立了5.48万家企业,2008年对中国实际投资29.44亿美元,2009年1~6月实际投资为13.74亿美元。[9]这些美资企业的产品大部分在中国市场销售或向中国附近的国家或地区出口。以通用汽车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为例,他们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与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热销,实际上取代了中国从美国进口汽车与手机。另一方面,在服务贸易方面,美方拥有顺差,同时实行技术出口管制。美国具备出口优势的是那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但由于国家安全、维持技术优势等原因,对向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损失了巨大的贸易额。这是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要扩大对中国的出口,美国必须应对高科技出口管制的挑战。美国新任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表达了放松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的意愿,“有不少机构的报告认为,我们(美国)的出口控制有大量改革和改进的空间”。[10]此外,中国的出口贸易方式中“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主导必然导致贸易差额的增加。而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认为,泡沫丰富而储蓄短缺的美国经济需要从国外引入额外储蓄来保持增长,这同时意味着它必须维持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及贸易赤字以吸引资金。[11]

五轮山井田隶属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北边与坪山井田为邻,东边过水公河向斜轴与补作勘查区相邻,西边与加戛背斜南西翼南段相毗邻,面积43.94 km2。井田煤层埋藏较浅,煤层原生结构完整,含气量高,煤层气资源丰富,平均资源丰度 8.04亿m3/km2,可采资源丰度2.63亿m3/km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勘探开发潜力巨大[14-16]。因此,分析了该区主采煤层8号煤层含气量的分布特征及地质影响因素,为五轮山井田煤层气勘探与开发试验提供地质依据。

(2)人民币汇率。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认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低估为中国产品出口增加了竞争优势,因而通过金融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是美国减少对中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渠道。但是,2009年1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一份名为《中国的经常账户及汇率》的工作报告显示,中国的双边及多边贸易流量并不像人民币打压派所想的那样对货币波动非常敏感。实际上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放弃单一货币挂钩以来,按贸易加权计算的实际汇率统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接近21%。[11]

(3)产品安全。产品安全是近年来中美贸易中颇受关注的问题,2007年以毒狗粮为起因,引发了一起关于中国玩具和食品质量安全的风波。直到2009年,与产品安全有关的召回从未停止(见表2),产品主要涉及玩具、纺织服装产品、日用品、机电产品等。

表2 2009年1~6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中国产消费品召回次数

数据来源: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网站http://www.cpsc.gov。

2.美国采取贸易保护的原因

中国与美国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技术水平方面均差距悬殊,中国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消费品,同时并不构成对美国国内产业的冲击,相反却有利于增加美国福利,中美贸易是双赢的,而美国频频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原因是什么呢?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

刘阳[12]对美国的反倾销法法律渊源与改革进行分析后认为,美国借助反倾销法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李春顶[13]分析得出无论从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H-O理论)、新贸易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及产品生命周期等),还是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克鲁格曼的战略性贸易理论,均无法合理地解释中美间贸易摩擦的原因,认为经济领域的摩擦问题只是一个表象和诱因,真正的原因是美国国内的制度、政治及心理失衡导致的非理性想法。王帆、纳鸥[14]认为中美贸易问题的产生是以美国国内单边贸易主义和非平等贸易政策为根源的,中美贸易顺差绝非是引起美国国内问题和贸易问题的根本原因。按照徐婷[15]的观点,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和美国政治实体对中美贸易的干涉。张文斌[7]认为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尹翔硕、李春顶[16]认为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原因的一个解释就是,边际保护(夕阳产业保护)动机导致了美国政府的加权福利计算,又引起了对于边际产业的过度保护,从而使贸易摩擦滋生和激化;同时认为无论两国之间的贸易如何失衡,只要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贸易对于两国经济都是有益的。也许边际保护才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和政治方面的原因是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出发点,同时中国出口产品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易于被替代的特点也不可忽视。作为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行为,只要中国对美出口保持较高顺差,只要中国对美贸易依然是以低端产品为主和依靠数量规模来获取利润的模式,中美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另外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以及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美国出于政治目的和维持其技术领先地位及延长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的需要,贸易保护仍然会继续下去。从长远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美国,由于后发国家对技术的学习和模仿,技术进步的速度也较快,那么中美两国的产业互补性必将逐渐减弱。随着产业范围重叠部分的逐渐增多以及中国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两国间的贸易争端也难以避免。而中国要有效地利用中美贸易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作出反应。

三、新形势下积极促进中美贸易关系的政策建议

结合以上分析,为积极推进中美贸易关系,有效降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增设的各种贸易障碍,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国内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变目前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导的出口结构,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和维护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第二,发挥进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作为后发国家,进口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应引导企业有计划地促进对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能源、中间品和关键技术的进口。第三,完善贸易法律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减少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许多出品企业的恶性竞争仍是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参与整顿的重要方面。第四,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战略和重外贸轻内贸的政策思维导向,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的广阔市场来拉动经济增长。

[1]2008年美国货物贸易及中美双边贸易概况[EB/OL].[2009-08-09].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asp?news_id=13415.

[2]渣打银行: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首先关注贸易问题[EB/OL].(2009-07-28)[2009-08-09].http://content.caixun.com/NE/01/g4/NE01g4do.shtm.

[3]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对美国在10天内接连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3起“两反”调查表示严重关注[EB/OL].(2009-07-03)[2009-08-09].http://gpj.mofcom.gov.cn/aarticle/cn/200907/20090706377715.html.

[4]李溯婉.美频频发起“双反”调查中美贸易摩擦渐升级[N].第一财经日报,2009-07-23(A15).

[5]宦 璐.限制进口中国轮胎无助解决美失业问题[N].上海证券报,2009-07-24(B8).

[6]截至5月份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已达91起[EB/OL].(2009-07-10)[2009-08-09].http://content.caixun.com/NE/01/f6/NE01f6od.shtm.

[7]张文斌.浅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原因[J].企业家天地,2008(2):93.

[8]吴 婷.中国驻美商务参赞表示中美经贸摩擦开始增多[N].上海证券报,2009-03-20(封二).

[9]2009年1-6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EB/OL].(2009-07-15)[2009-08-09].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tongjiziliao/v/200908/20090806440924.html.

[10]熊 敏.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或放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4-15(1).

[11]韩瑞芸.对华贸易制裁或成美元危机“导火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2-23(10).

[12]刘 阳.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专题法律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3]李春顶.中美贸易摩擦成因中的心理、制度和政治因素分析[J].财贸研究,2007(3):50-56.

[14]王 帆,纳 鸥.中美贸易关系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7(4):266.

[15]徐 婷.浅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原因[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11):121.

[16]尹翔硕,李春顶.边际保护、加权福利与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J].财经问题研究,2008(4):18-24.

Sino-UStraderelationshipinviewoftradeprotection

SUN Shao-ye

(Wenjing College, Yantai Univ., Yantai 264005, China)

Sino-US trade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rade conflicts have never stopped despite the complementary structure of good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Sino-US trade disequilibrium and the mode that China's export relies on quantity to get profit are the causes of Sino-US trade conflicts. For the reason of political factors and the necessity of keeping its technology advantage, the US will continue to take trade protection measures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Sino-US trade relationship, China has to take measu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factors that bring protection actions.

trade protection; Sino-US trade; trade conflicts

1671-7041(2010)02-0030-04

F752.7

A*

2009-09-18

孙少叶(1974-),女,山东烟台人,助教;

E-mailwillassy@yahoo.com.cn

猜你喜欢
中美摩擦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神奇的摩擦起电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解读摩擦起电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