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中国散文诗的理论体系

2010-11-25 03:41徐成淼
散文诗世界 2010年4期
关键词:散文诗理论研究

徐成淼

2009年年底,《散文诗世界》杂志社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加大刊物的理论研究力度。“为了扫清散文诗发展之路”,该刊“计划2010年以特大版面发表散文诗理论文章”。这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势必对中国当代散文诗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新时期以来,中国散文诗发展迅猛。作者队伍迅速扩大,作品数量急遽上升,散文诗社团纷纷建立,散文诗专业报刊陆续创办,优秀散文诗作品时有所见。散文诗由一个处境落寞的小品种,正在成长为成绩斐然的文学样式。但这些成就,多来自散文诗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要是和其他文学品种作横向比较,彼此间的差距即显而易见。新时期以来,当诗歌、小说等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的时候,散文诗基本维持原有的风貌,少有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散文诗总体面貌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尚未彻底摆脱清浅柔弱的状貌,少有充满时代气息的厚重大气之作,少有风格独异的个性化力作,少有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突破性作品;二、少有以散文诗写作著称的代表性人物,少有有强烈感召力的、贡献卓著的旗帜式作家,少有为文学界普遍尊崇的影响力人物;三、未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创作群体和流派,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基本上沿袭旧有的审美观念,很少受到新理念的猛烈冲激。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诗是新时期中变化最少的文体之一。因此,虽然我们拥有众多的散文诗作者,虽然我们创作了大量散文诗作品,其中不乏质量上乘之作,我们仍不得不承认,散文诗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力仍然微弱。在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我们至今还在为散文诗在文学中的位置竭力呼吁,我们还在用各种方式,说服人们承认散文诗的文体地位。这本身就在证明,散文诗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看到散文诗繁荣发展的显著成绩的同时,清醒地判断当代散文诗的不足之处,正是为了中国散文诗进一步发展,取得更大成功。

在这样的形势下,《散文诗世界》杂志社明确指出:“本刊这些年着重在扶持作者,培养新秀方面下功夫,而对于散文理论建设有所疏漏”,这一认识是深刻而及时的。这不仅是一本杂志的不足,这其实是当代散文诗的总体性欠缺。一个文学品种的发展和繁荣,应立足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应有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理论基础的薄弱,正是当代散文诗不足之处的根源。《散文诗世界》杂志以自我反思的方式,提出加强散文诗理论建设的新举措,是有意以自身为例,向当代散文诗提出了全局性的警示。这证明,《散文诗世界》的编者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散文诗世界》的这一呼吁,目的在于打破当代散文诗的凝滞局面,寻求中国散文诗新的转机和突破,它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必将在不远的将来为更多的人们所认同。

散文诗理论的滞后,是影响中国散文诗更好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一种文学体裁,没有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就只能停留在“自发”的层面。理论指导不仅起着“导向”的作用,理论指导还是启迪文学智慧、开发审美潜能的一个枢纽。观念的碰撞和冲击,会引发作者的灵感,开启作者的思考,促进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理论引导还能为那些可能被屏蔽、被忽视甚至被否定的幼芽提供保护,给予鼓励和滋养,促使其茁壮成长。某种风格的作品刚刚出土时,可能是幼稚的、柔弱的,需要有人鼓励扶持,才能破除成见,引起重视,顺利成长。

当代中国散文诗缺少的,正是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表现如下:

一、当代散文诗理论研究起点不高,发展迟缓。新时期之初,散文诗处于恢复阶段,起步艰难。为及时满足读者和作者的需要,当时的理论研究者做了许多启蒙工作,对散文诗的定义、特点、类别等基础知识做解说和普及的工作。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必要的,有效的。然而,此后20多年中,散文诗理论研究进展迟缓。至今一些著述还在重复宣讲散文诗的性质、特点、写法等基础知识,少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这些应用式的普及文章,缺乏学术高度和理论深度,未能对当代散文诗做全局性、根本性的研究,总体上未能摆脱幼稚性的一面。其间也有学术水平较高的散文诗理论专著问世,但数量少,且不能持之以恒。

二、当代散文诗研究者,多由散文诗作家兼任,许多理论文章,出自散文诗作家之手,缺少专业性、专职性的专家学者。散文诗作家客串理论研究,有亲身体验,便于现身说法,有明显的示范性和辅导性,易于取得阶段性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作家兼做理论研究工作,容易流于零散,多为评点式文字,缺乏系统的、深层的学术研究,难以达到必要的学术高度和理论深度,难以发挥全局性、方针性的导向作用,难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当代散文诗研究队伍总体上是散兵式的,缺乏导向性的理论集团军。缺少旗帜式的领军人物,缺少高举理论大旗、敢于冲锋陷阵的勇者,少有有号召力的理论大家,学术带头人。

三、总体上看,当代散文诗理论观念陈旧,未能超越原有的理论范畴,缺乏革故鼎新、进行一场美学革命的实力和勇气,迄未引发新的散文诗美学原则的崛起。当代散文诗研究缺乏对新思潮、新流派的敏感,缺乏对散文诗新变化的审美感知,未能对新思潮、新观念和新锐作家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引导。一些著述观念雷同或近似,同义反复现象严重,未能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流派。学术气氛沉闷,少有理论交锋和争鸣论辩。

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正是开创全新局面的希望之所在。在新世纪又一个十年来到之际,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2010年代,将是中国散文诗脱出旧轨、迈向新天的年代。在未来年代里,中国散文诗可望迎来这样一些新变:

一、将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散文诗理论研究队伍,将涌现一批以研究散文诗理论为专业的高水平的理论家、评论家。他们中间的杰出者,将被逐步推上领军人物的位置,将对中国散文诗产生转捩性的影响。

二、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理论派别。不同艺术倾向和美学主张的研究群体,将在理论交锋中相互砥砺,在论辩和竞争中形成丰富的理论生态环境。各种理论主张将分别影响各类散文诗作者,从而促进散文诗流派的形成和壮大。

三、在发展过程中,当代散文诗将加强理论研究的专业化和学科化。不仅要有综合性的研究,还要有现代散文诗美学、心理学、艺术学、结构学、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音韵学等学科的分类研究。散文诗理论研究的专业化和学科化,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散文诗理论体系,有助于增加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四、将有更多散文诗理论家专注于对新倾向、新思维、新观念的研究。他们更年轻,对旧物更少羁恋,对新事物更为敏感。他们更勇于颠覆旧的美学观念,更具现代意识。在他们的鼓吹下,当代散文诗将以更快的速度与时俱进,迎来中国散文诗的全新局面。

我们期待着。

猜你喜欢
散文诗理论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散文诗八骏
有一种守望等待你来陪伴(散文诗两章)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散文诗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