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信访思想的永恒价值

2010-11-26 11:53
办公室业务 2010年11期
关键词:信访工作群众思想

李 秀 芹

田家英信访思想的永恒价值

李 秀 芹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就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还就此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并就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其中一点就是“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在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今天,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党老一辈著名秘书田家英的信访思想,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田家英是新中国信访工作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者。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西柏坡移居北京后,田家英由独自协助毛泽东处理每一封人民来信,到具体领导承办信访工作的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从建议全国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设置专职信访机构,到创立中共秘书史上前所未有的“分别处理,综合反映”信访工作原则。在长达18年的秘书生涯中,信访一直是他深切关注,并为之呕心沥血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办的信访工作,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制度,并逐步加以完善,为全党的信访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正是在这漫长而又丰富的信访工作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访思想,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

田家英信访思想的核心,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尊重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他时常说,群众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要求帮助解决困难,反映情况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是人民群众对党信任的表现,是党真正代表群众利益的一个标志,如果不认真对待,那就既对不起党,也对不起人民。基于这样的认识,他要求秘书室人员,将群众写给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信,一件一件地处理好,做到件件有交待,案案有着落,以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起初,田家英把人民来信,按内容分为“反映”、“求决”、“建议”、“致敬”、“旧谊”等门类,并分别轻重缓急,依次予以处理,这种办法沿用多年。后来,随着信访工作的发展,又在此基础上按地区分类,并设专人负责,这就是田家英所谓信访工作的“分别处理”。“综合反映”是指在分别处理一件件具体来信来访活动时,善于从中分析、归纳和概括带有普遍性的群众意见,及时写成综合材料,送给党中央作为制定大政方针及各项具体政策的参考,作为确定不同时期重大政治任务的基本依据。不论是“分别处理”,还是“综合反映”, 田家英都要求信访工作者必须具备为人民利益而不惜个人一切的崇高思想境界。1961年前后,不少群众来信揭发某些干部对上级隐瞒真相,只报喜不报忧,并对如实反映情况的群众进行打击报复,田家英对此深感忧虑。他说,应该通过信访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并要求秘书室人员如实向中央反映这种情况。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反映农村缺粮的信件较多,但因政治气候所致,当时秘书室人员尚有思想顾虑,不敢向上反映。田家英为此心急如焚,夜不能寐,他说:“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怕丢乌纱帽,就不给老百姓办事,这像什么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做不到,难道连后天下之忧而忧也做不到吗!”他督促有关人员赶快把这方面的情况向中央反映,并说:“如果出了什么问题,由我田某负责。”

田家英首创的“分别处理,综合反映”的信访工作原则,既能解决群众提出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维护其合法权益,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又能及时向党中央反映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二者兼顾而不废其一,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

信访工作中的“分别处理”,只要秘书人员忠于职守,尊重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一般都能做到。而“综合反映”则将信访工作提高了一个层次,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了。秘书人员除了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之外,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如政治家的视野,学者型的知识结构,“文必切于时用”的写作理念,以及善于调查研究的功力等。田家英在长期秘书实践中因为练就了这些功夫,所以才能通过处理大量具体的信访工作,从中倾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愿望,并通过辅助领导决策,促进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具体说来有三个特点。

其一,把微观的信访工作与宏观的政治任务结合起来,显示了田家英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之一,是如何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当家作主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克服官僚主义与腐败现象。从外部条件看,中共在接管北平时,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就提出:“国民党取得政权后二十年就腐化了,结果被人民打倒,共产党执政后,三十年、四十年以后是不是也会腐化?”在中共方面,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则把进北平看作是“进京赶考”,并且希望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所以在此前回答国民政府参议员黄炎培提出的“国家兴衰周期率”时,毛泽东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这种背景下,田家英处理信访工作时,总是与党和国家的政治大局联系起来。他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级领导机关普遍不够重视信访工作的情况,向党中央写了报告,得到毛泽东的赞同和肯定。毛泽东说:“我认为这个报告的观点是正确的。”“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这充分体现了田家英在处理信访问题上的政治敏感性。

1953年,田家英指导有关同志对检举揭发危害人民利益问题的来信来访进行分析研究,写成综合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中央把这个报告转发各级党委,毛泽东的批语说,要“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检查一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情况,并向他们开展坚决的斗争。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其违法乱纪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以法律的制裁,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由此看出田家英处理信访工作的政治水平。

其二,把具体的信访事件与整体的大政方针结合起来,反映了田家英较高的政策水平。

中共建党30周年前夕,许多干部和群众,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出于对中共及其领袖毛泽东的热爱,一度纷纷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致敬信、送礼品等,但有些地方也出现发动甚至强迫群众这样做的现象。在处理这些人民来信时,田家英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关于禁止对党的领袖歌功颂德的决议精神,及时向中央写报告反映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在批转这份报告时,对这种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造成不良政治影响的事提出尖锐批评:“某些党政机关动员群众写致敬信,发祝贺电,以及机关团体和群众给中央送锦旗送礼品的事情,不但是一种浪费,而且是一种政治错误。”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田家英让秘书室人员在回信中宣传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说服他们不要这样做;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送来的礼物,原则上一律退回,不便退回的按市价付款。他还代中央起草了关于禁止给领导人送礼的通知。

田家英对待领导人的态度与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是一致的。他在处理涉及中央领导个人的事件时,从不把领导人看成是一个孤立的个人,而是与党的大政方针紧密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他指示办信的同志,凡是毛泽东写的亲笔信,都要把信的全文抄录后再发出去,后来发展到除个别特殊情况,统统拍照后再发出。这样做为党和国家保存了一批珍贵文献,为后人研究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其三,把日常的信访活动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体现了田家英作为秘书善于辅助领导决策的才干。

1949年秋,上海的一些人民来信反映那里有许多人失业,生活发生困难。田家英立即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中央很快做出“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的重要决策,指示全国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包括前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内的失业者给以工作,给以饭吃。当年9月,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用这个事实驳斥了艾奇逊攻击中共解决不了失业问题的无耻谰言。1950年,田家英看到一封反映北京大学学生功课负担太重,营养不足,健康水平下降的来信,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立即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批给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后来中央做出了减轻大专院校课程负担,改善学生生活的重要决策。诸如此类,中央有许多重要政策,都是根据人民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制定的,这其中很多都有功于田家英围绕其信访思想而展开的有声有色的信访工作。

(三)

田家英信访思想的形成是与毛泽东的影响分不开的。他一生中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最深的,一是实事求是,二是关心群众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曾经说过,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思想已溶化到他的血液里。其中,毛泽东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思想,则对田家英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1951年8月27日和31日,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和石景山钢铁厂分别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当时厂内工资不合理的状况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办信的同志压了几天,未将两信的内容及时报告。毛泽东知道后,发了大脾气,说:“共产党员不为工人阶级办事,还算什么共产党员!”田家英代人受过,承担了责任,作了检讨。1950年夏,毛泽东在批阅淮北灾情报告的时候,看到一份电报里说,有些灾民因躲水不及,爬到树上,有的被毒蛇咬死,这时毛泽东流了眼泪。田家英在讲这些话的时候,也快要落泪了。可见毛泽东关心民众疾苦冷暖的思想,对田家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何等深刻。

田家英信访思想形成的内因是他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950年8月,他在一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会上说:“改造中国的实践过程,包括改造客观现实和改造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经过改造—改造自己的人生观,改造自己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立场,改造旧的生活方式,就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就不会工作,不能把工作做好。”这体现了田家英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主动性。

田家英一生勤奋学习,重视自我改造。早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同志们在充分肯定了他的优点以后,也诚恳地批评了他骄傲自满和自由主义的毛病。当天晚上他没有吃饭,躺在床上痛心地哭了。他对妻子董边说:“思想改造是要自觉的,不经过痛苦的思索,不想清楚产生错误的根源,是改不了的。”为了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做群众工作,接受教育和锻炼。自此田家英严于律己,从不居功自傲。1955年以后,他除继续做毛泽东的秘书外,还先后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重要职务。但他经常说:“一个人的职位不等于他的办事能力,群众要求的是给他们办事,并不需要你的职位。”可见他虽职位高了,但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和高尚品质并未改变。他对信访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能严肃对待,一一予以答复,这既是他注重世界观改造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信访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信访工作群众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工商银行湖南邵阳分行构建分工清晰责任明确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做好基层信访工作 共建平安家园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