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0-11-30 08:37李素者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0年20期
关键词:创设意识思维

李素者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和创新。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疑问意识,让学生大胆质疑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的一切思维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是学生探索、思考的开始,一直到他们找到答案或者形成持续发展的兴趣。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疑问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笔者曾经进行了如下尝试: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进行“情景引入”环节时,教师可以不自觉地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围绕教材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解答这些问题。但要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仅由学生自己提问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在全面把握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创设问题情景。二是创设条件或提供具体材料,让学生主动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好是能在此基础上再产生新的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把握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思考性。

二、创造宽松、自由、充满竞争和激励的教学环境,改革评价方式

宽松、自由、充满竞争和激励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而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创设这样的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首先,建立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我们应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对学生态度要温和、包容,要有和学生共同学习创新的姿态。课堂上,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尽量多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来研究”、“请你帮我……”等话语。甚至允许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有秩序地插话,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让学生觉得你是他求知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健康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自由地想和做。

其次,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授《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时,曾经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色中有哪些人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也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笔者因势利导,开展了“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考试的时候应该多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根据当前教育“减负”的要求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提问、课堂发言、小组互助合作、亲自动手操作、当堂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 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四,教师要灵活地引导学生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设计有灵活答案的试题, 鼓励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从不同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一定要给予鼓励,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加强思想品德课的社会实践环节

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状况,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的状况,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

首先,课堂教学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或者学生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请有代表性的人到学校作专题报告。

其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模拟扮演、辩论,以及通过收集材料举办展览、出黑板报等。尽管后者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实践活动,但它们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深刻认识事物、提高能力、转变情感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强化这个环节。

第三,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四、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具体分析每个学生思维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记忆型。这类学生主要通过记忆来学习。听、读、看、记为其学习的主要手段。另一种是创造型。这类学生主要通过思考来学习, 有较强的学习效率的意识。教师对记忆型学生应当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特别是扩散思维的训练。即使是创造型学生, 对于创造思维的两种形式, 也并不是都擅长的。往往擅长扩散思维的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较弱,对擅长集中思维的学生,则要加强扩散思维的训练。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师应在对学生、对教材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创设意识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