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

2010-12-01 09:30孙小军卢竞前李易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期
关键词:稳定型标志物斑块

孙小军 卢竞前 李易

易损斑块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之间关系密切,如何防止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进展,防止斑块破裂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量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做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写入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近年研究发现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通过多种生物学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加剧,从而促进AMI的发生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冠心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AMI患者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为下一步寻找临床更为特异的炎症指标和特异性治疗奠定基础和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间住院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根据临床和冠造结果,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06年ESC《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标准分为:对照组(排除冠心病,n=20),女6例,男14例,平均年龄(65.70±5.83)岁;稳定型心绞痛组(n=20),女8例,男12例,平均(67.20±5.96)岁;急性心肌梗死组组(n=40),女12例,男28例,平均年龄(65.43±7.01)岁,详细资料见表1。

1.2 诊治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改变初步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所有入选的患者最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最终诊断,稳定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且无心肌酶学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且伴有心肌酶学增高3倍以上并心电图有相邻导联ST段抬高大于0.1 mV以上,对照组则为有胸痛症状但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按照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胸痛至入院时间,结合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和患者及家属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直接PCI、溶栓后补救PCI或择期PCI治疗。

1.3 sCD40L和hs-CRP检测 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即采集静脉血5 ml,置于普通离心管,在2 h内以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以Eppendorf管分装后置于-70℃冰箱中贮存。应用sCD40L试剂盒(奥地利Bender Medsystems提供)和hs-CRP试剂盒(德国Herrenberg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在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包。计量资料统计学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3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家族史、BMI等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3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3组血清sCD40L浓度比较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sCD40L水平(2.02±0.35 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1.20±0.23 ng/ml)血清sCD40L水平高于对照组(1.04±0.12)ng/ml,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hs-CRP浓度比较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3.41±0.38)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水平(2.21±0.2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11±0.13)mg/L(P<0.05)。通过对血清sCD40L和hs-CRP的相关性分析,可见sCD40L和 hs-CRP两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r=0.894,P <0.05)。

表2 3组血清sCD40L(ng/ml)和hs-CRP(mg/L)浓度比较

3 讨论

已有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在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心血管触发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随着对AMI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发现粥样斑块内局部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全身性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 AMI的主要原因之一[2]。Nemann等[3]研究也提示AMI患者中存在一种炎症的高反应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生化标志物被用于识别具有高危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炎症生化标志物作为有别于心肌坏死和血流动力学应激标志物,能够定量评价心血管特异性炎症,为临床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提供依据,因而备受关注。

CRP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参与全身或局部炎性反应,是最广泛应用的炎性标志物之一。大量的研究已明确证实CRP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标志物,而最新的研究表明,CRP可能还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检测出低水平(0.1~10.0 mg/L)的CRP浓度,在临床上已经普遍应用,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4],被认为是与AS关系最密切的炎症标志物之一。CRP通过在AS中的直接病理作用,诱导细胞粘附分子的产生,诱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产生,减少血管内皮减少一氧化氮(NO)的表达[5],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并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表达及生物活性[6],促进循环纤溶系统失衡,从而易导致血栓形成。本实验中AM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对照组证明炎症参与了AMI的病理过程,这与许多国内外研究结果相一致。

但是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除了心脏疾患,其他组织炎症也对其产生影响,为寻找更为特异性的炎症指标,本研究测定了sCD40L水平,sCD40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是目前冠心病研究中一个较新的特异性炎症性标记物。近年研究发现它广泛存在于斑块的各种细胞(ECs、SMCs 和 Mf)[7],并且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Francesco等[8]发现冠状动脉介入术前高的血清sCD40L水平预示着更强的炎症反应,并与介入术后的再狭窄有关。sCD40L可以促进炎症介质IL-1、TNF-α的表达,诱导一系列粘附分子如E-选择素、VCAM、ICAM-1等的表达,诱导趋化因子如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间质细胞来源因子-1(SDF-1)和MCP-1等的表达和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凋亡,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并促进粥样斑块中新生血管形成,因此sCD40L可能是导致AMI血栓形成的更为特异的炎性介质之一。本实验中AMI组血清sCD40L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分别在稳定型心绞痛组和AMI患者中浓度逐级升高,提示sCD40L可能是冠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而且sCD40L水平和hs-CRP水平相关,更提示了炎症与AMI的发生有关,且sCD40L作为反映炎症程度和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1]Schonbeck U,Libby P.CD40signaling and plaque instability.Circulation research,2001,89(12):1092-1103.

[2]Conti CR.Updated pathophysiologic concepts in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 Heart J,2001,141(2 suppls):S12-S14.

[3]Davies MJ.The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Heart,2000,83(3):361-366.

[4]Oltrona L,Ardission D,Merlini PA,et al.C-reactive elevation and early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Am J Cardiol,1997,80(8):1002-1006.

[5]Blake GJ,Ridker PM.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inflammatory risk marker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Am Coil Cardiol,2003 ,41(4SupplS):S37-S47.

[6]Ridker PM,Bassuk SS,Toth PP.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Evidence and clinicial application.Curr Atheroscler Rep,2003,5(5):341-349.

[7]Bruemmer D,Riggers U,Holzmeister J,et al.Expression of CD40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macrophages is associated with early development of human atherosclerotic lesions.Am J Cardiol,2001,87(1):21-27.

[8]Francesco C,Claudio F,Giovambattista D.Preprocedural level of soluble CD40L is predictive of enhan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angioplasty.Circulation,2003,108(22):2776-2782.

猜你喜欢
稳定型标志物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