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对风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

2010-12-01 09:30邓斯影李婵郑凯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期
关键词:风湿病效能护士

邓斯影 李婵 郑凯兰

风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症状和体征各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疗效慢、易反复等特点,使患者内心活动极为复杂。如敏感多疑、悲观失望等,这些不良心态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治疗、康复及生活质量[1],需要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进行改善。为此,本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对住院的风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风湿病患者共86例,病种: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9例,强直性脊柱炎18例,多发性肌炎5例,系统性硬化症2例,干燥综合征4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基本一致,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如下自我管理教育。

1.2.2 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动 包括集体教育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集体教育活动主要由责任护士负责,小组讨论主要围绕有相同问题的一组患者进行,责任护士根据这些问题对他们进行小组教育,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自我管理相关知识,并互相交流对疾病的认识和经历。个别指导以电话指导和门诊再教育为主。由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的全程追踪随访,随访形式包括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每例患者每月至少随访1次,病情不平稳时,则增加电话随访频率。随访时,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再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

1.2.3 自我管理教育内容 ①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报刊文摘、健康小册子、健康节目频道等;②借助数字或图片与患者讨论

风湿病是何种性质的疾病、原因、治疗方法、预后、急性期以及慢性期的注意事项等,同时教会患者及家属一些简单的护理常识和技能。集体健康教育5~8例患者为一小组,每周3次,每次40 min,讲解有关风湿病常识,点播各自病情,自我分析,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③对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的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疾病的治疗,用药及转归,告诉患者尽量避免加重疾病的各种诱因,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风湿病大多病程迁延,不能操之过急。过高地估计治疗效果而达不到心理上的满意度时,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要准确认识疾病,客观面对治疗效果,既不能丧失信心,也不能盲目乐观;④进食低盐、低糖、高蛋白质的饮食,每餐吃到七成饱,适当控制饮食,适当坚持锻炼,监测体质量,对于已经发胖的患者,告知停药后症状会自动消失,以消除顾虑,切记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现象,加重病情;⑤告知发生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如入厕、起床、洗涤等要站稳后移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上下楼梯及公共汽车时要扶扶手,穿合脚的防滑鞋,地板不宜过湿等。同时注意补钙;⑥帮助个体之间形成互助小组,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共同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1.2.4 观察比较指标 采用自设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先向患者解释问卷中各问题及填表要求,然后由患者自行填写,如患者无法填写,则由患者自述,护士代写。分别于教育前和教育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评分。本研究评价问卷及评分标准,①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研究中心Dr1Kate Lorig等人创建的《自我效能测量表》及其评分[2]标准。评价内容包括6项,每项以1~10分进行测量,1分表示“毫无自信”,10分表示“非常自信”。评价指标有两个:1~4项的平均分反映“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管理疲劳、疼痛等症状的自信心);5~6项的平均分反映“疾病共性管理的自我效能”(在总体上管理所患疾病,如锻练、按医嘱服药等的自信心)。②自行设计的风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该问卷由30个条目组成,分6个项目,即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自我处置药物行为、自我监控症状行为、心理自我调整行为、出现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复诊,每项得分分为 4个等级 (0~3分),即:未做到=0分,部分做到=1分,大部分做到=2分,完全做到=3分。由于自我管理的各分项目所包含的条目数不同,为使评价时项目之间具有可比性,分析时转换为10分制记分,总体自我管理行为为各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越好。本问卷经过咨询专家并经预试验反复修改而成。

1.2.5 资料收集方法 自我管理教育前和自我管理教育后6个月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自己填写,无阅读能力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解释并协助填写。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6个月自我效能评分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6个月自我效能评分的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组患者经过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6个月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6个月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6个月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s)

?

3 讨论

3.1 自我管理教育对风湿病患者的重要性 风湿病的临床特点是病程长,需长期服药,且病情时有反复,疼痛活动受限,长期卧床,久经病痛折磨,且失去或部分失去在家庭、社会中所担任的角色,又进入患者角色,不同程度存在各种各样的忧虑,如担心疾病复发,拖累家人,增加经济负担;患病后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行为的调整等等。对于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为的调整、对疾病的有效自我管理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行为的调整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艰难的过程。长久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对此笔者采用自我管理教育帮助患者进行持续的指导,协助他们做到疾病的自我管理,及时调整心态,克服由此产生的负性影响,维持患者良好的健康状况。

3.2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风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和自我效能 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并不等同于单纯的说教式教育,还包括教给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不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的自我管理研究项目均表明,自我管理教育比单纯的说教式的患者教育更有效[3]。由表2、表3可见,实验组患者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后,在患者自我效能提高的同时,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处置药物行为、自我监控症状行为、心理自我调整行为、出现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复诊等分项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结果。笔者通过自我管理教育使患者掌握与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如:病因、症状、治疗、预后、急性期、慢性期的注意事项,再与患者共同分析自身状况,制定科学的保健康复目标,并付诸实施,到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做到坚持规律用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Barlow将自我管理定义为[4]: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有效的自我管理是为了维持满意的生活质量,个人必须具备能力去监测身体状态,同时还要管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的反应,如抑郁、愤怒等。所以,自我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于治疗的依从性,身体和社会等方面的管理都应融合到长期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它的形成与其所获得的实践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及情绪和生理状态有关。由此可见,应用自我管理教育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必要的。

[1]孙利萍,刘春娟,王云.影响风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陕西医学杂志,2001,30(5):302-303.

[2]Lorig K,StewartA,Ritter P,et al.Outcome measure for health edu2 cation and other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s.ThousandOaks(CA):Sage Publications,1996:41-44.

[3]刘鹏飞,汪涛,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356.

[4]Barlow J,Wright C,Sheasby J,et al.Self 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review.Pat2ient Educ Couns,2002 ,48:177-187.

猜你喜欢
风湿病效能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藏医风湿病护理概述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