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2010-12-26 14:27
航天器工程 2010年6期
关键词:空间站航天太空

美大学将为GOES-R 气象卫星提供关键设备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近期,美国汉普郡学院太空科学中心(SSC)被要求为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一台关键设备“活化重锂传感器”(EHIS)。它是NOAA近期与NASA合作的项目“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R(GOES-R)的有效载荷,GO ES-R 将升级美国已经运行了近30年的气象卫星。根据GOES-R 网站,卫星将使用升级的航天器技术和设备工艺,带来时效性和精确性更高的气象预测,提高对气象观测的支持。

GOES-R卫星

SSC 最初接到的订单是为GOES-R 设计一台EHIS 设备,在2010年6月通过关键评审之后,由于设计功能得到认可,SSC 再次接到为GOES-S、GOES-T 和GOES-U 卫星生产额外三台设备的订单。首颗GOES-R 系列卫星目前定于2015年升空。

美国防部研究部署小卫星用于战区无人机通信

据航天新闻网2010年10月15日报道,美国军事和工业部门官员称,美国国防部正在研究是否要部署一组小卫星(可能由工商企业运营),以确保与飞行在冲突地区边缘或外围的无人机的通信。该计划名为“机载情报、监视与侦察”(AISR),其特点是多颗卫星带有4个Ku 和Ka频段转发器,从而确保有足够的卫星带宽供全球鹰先遣机或其他无人机使用,避免处在冲突地区密集处的它们丧失与卫星的连接。

美国空军上校、军事卫星通信网络综合组司令Charles Cynamon 称,AIS R可以由商业卫星舰队运营商建造或与之共同建造,这是美国空军看待商业卫星部门方式的一个进步。AIS R卫星可以由商业卫星运营商所有并租给军方。或者军方可以在商业卫星上安置军方所有的AIS R 有效载荷。Charles Cynamon 称AIS R 研究的初始合同可能会在2010年底前授出。

北京一号小卫星将超期服役两到三年

据北京晨报报道,截至2010年10月27日14时52分,北京一号小卫星圆满完成5年设计寿命期内各项任务,目前状态良好,将超期服役两到三年。

5年来,北京一号小卫星已获取全球8.03亿平方千米的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农业调查统计、环境及灾害监测、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国务院空间信息系统、全国土地调查等近400个项目。本市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评价、水资源调查等多方面数据都由北京一号小卫星提供支持。小卫星还为汶川大地震等抗灾救灾提供了重要的遥感数据和信息支持。

5年来,北京一号小卫星对地观测系统一直高效稳定运行。到目前为止,小卫星的天线系统、测控系统和接收系统的可用度均达到99.5%以上。当前,小卫星上的太阳电池阵电源等设备的运行状况良好,与5年前发射时的指标基本一致,性能稳定。另外,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影响卫星寿命的主要能源指标等问题也得到处理。根据这些情况,负责小卫星运营的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智勇说,“北京一号小卫星至少还能稳定工作两年,争取三年。”

中国卫通公司计划2015年拥有15颗以上卫星

据人民网报道,2010年10月25日中国卫星通信公司副总经理姚发海透露,作为大陆唯一的卫星运营企业,中国卫星通信公司计划2015年左右拥有15颗以上卫星,其实力将跻身世界第四,在全球主要运营商中,将占据较重要的位置。

NASA评出航天器设计优秀创新奖

年轻的捷克建筑师Tomas Rousek为美国NASA设计的航天器,最近在NASA组织的Explore N ow 会议上,获得了优秀创新奖。

刊载在New Scientist 杂志上由Tomas Rousek 绘制的航天器

Tomas Rousek为计划进行的小行星探测,绘制了一个旋转的航天器。他提交了两种能产生“人工重力”的旋转的航天器。宇航员或者在一种特殊的充气的居住舱内生活和工作,或者将“国际空间站”(ISS)上现有的功能舱用来建造居住舱。

宇航员的居住舱将用长达200m 的合成纤维(这种纤维的强度是钢的5倍以上)绳子与主航天器连接。这两个部分将相互转动,从而在航天器上产生人工重力。此外,Tomas Rousek 的设想能使目前的“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期限延长到2020年。

欧洲载人飞船发展面临抉择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成员国将决定是否批准拨款对其自动转移飞船(ATV)进行升级。目前,该飞船主要用于向“国际空间站”(ISS)运送补给物资。但经过升级,它将具备运送物资设备重返地球的能力,甚至可以载人飞行。对于这项升级的可行性研究将需要额外的1.5亿欧元拨款,欧洲国家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决定是否继续这一项目。

该项目是否能争取到足够的拨款将取决于各成员国领导层如何看待载人航天计划的前景。“国际空间站”目前需要更多的资金以便将其运行维持到2020年,在那之后,这一空间轨道平台及其配套飞船系统的命运仍然是个未知数。这样的局面意味着ESA的成员国可能会对花费巨资的这样一款用途有限的飞船进行升级心存疑虑。

来自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系统公司(意大利)的林吉·玛丽亚·凯格利诺(Luigi Maria Quaglino)说,他相信意大利航天局(ASI)对于这样一个升级项目将会持观望态度。

ATV 的缺陷就是它无法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重返地面。目前,它完成任务之后的命运就是在大气层中焚毁。但是该飞船的升级版本“先进大气层再入运载器”(ARV)则可以穿越大气层重返地面。ARV 飞船如果适时服役,无疑将对“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提供支持。

ESA目前很多成员国财政吃紧,而另外几个国家则干脆表示ARV 飞船项目不是他们目前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ARV 飞船项目二期研究计划得到批准,工程师们将得以开始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试验,如飞船再入大气层之后用于减速的降落伞系统,以确保飞船安全降落海面。

日本寻求调整太空开支促进商业航天活动

日本政府和工业官员2010年9月28日表示,政府希望通过调整投资重点,关注商业导向的研究,起草新的法律允许商业发射服务,促进私营部门更多从事航天研发。日本太空政策战略司令部秘书长山川浩(Hiroshi Yamakaw a)表示,日本政府已经决定了创造更富有商业化色彩的太空文化。

在捷克举行的第61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日本官员宣布,日本政府近期决定将研发“艾普西隆”(Epsilon)小卫星运载火箭;将重型H-2A火箭的发射窗改为全年可发射;以及启动研发400kg 重的地球观测卫星等。

日本下一步将发布《太空活动法》,目前政府正对该法进行讨论中,该法将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之外的运载火箭研制提供第三方责任保障。

美国可能允许印度火箭发射其小卫星

据今日航天网2010年10月17日报道,美国有可能允许把小卫星的发射外包给印度。近日,美国最大的防务、宇航、军事技术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 RO)及其下属出口企业Antrix 公司提出了这一建议。

洛马公司印度区总裁在接受《印度战略防御》杂志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在转向更长期的目标和更先进的探测器,给小卫星的商业发射外包带来商机。目前世界上缺少低成本运载器,但ISRO 和Antrix 公司在此领域具备优势。一些与洛马公司签约的卫星可以外包给印度,搭乘印度火箭发射。

洛马公司还表达了就印度载人航天飞行与IS RO 开展合作的兴趣,并认为如果美印两国合作不断深化,印度多家公司可能成为洛马公司国际供应链上的一环。

目前,IS RO 尚在美国的“实体清单”(Entities List)中,按照商务部的规定,美国公司无法与清单上的实体分享军民两用技术。印度政府已经要求美国政府将ISRO 和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从黑名单上剔除,以便开展双边合作。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2010年11月访问印度,届时将解决这一问题。

通用电气和霍尼韦尔竞购BAE 航空航天部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 ell International Inc)及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争相竞购欧洲最大的国防承包商BAE Systems 的航空航天部门,收购价有望达到20亿美元。

BAE Systems 即将完成与数十家战略收购公司及私募股权公司的高层洽谈。2010年9月第一轮招标涌现的竞购者目前正在对BAE Systems 的航空航天部门进行调查,最后一轮招标将于11月份举行。

日本辅助导航定位卫星指路号开始传输全部定位信号

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网站2010年10月27日报道,继10月19日日本首颗辅助导航定位卫星指路号(M ichibiki)的L1-SAIF 天线传送了L1-SAIF 信号之后,其它的定位信号(L1-C/A、L2C、L5、L1C、LEX)也已从 指路号上的L频段螺旋形天线上传送。设在国内外的9个观测点已确认收到全部6种定位信号。JAXA确定包括GPS 服务在内的常规卫星定位业务并没有受到干扰,逐渐提高了信号的输出功率,到10月26日卫星开始以额定的全功率传输信号。JAXA将与参与技术验证的机构一起,继续进行星载设备的初始功能验证工作。指路号卫星于9月11日发射,9月21日卫星进入临时转移轨道,9月27日进入最终轨道。

哈萨克斯坦政府公布四年太空计划草案

据今日航天网2010年10月19日报道,哈萨克斯坦政府10月18日通过了太空计划草案。草案内容包括未来4年的新太空技术发展计划。按照新计划,政府将为航天局和进行应用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投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哈萨克斯坦还希望拓展其卫星固定通信和卫星导航业务。哈萨克斯坦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称新计划将重点发展通信和导航卫星。俄罗斯可能在这些领域与哈萨克斯坦密切合作,尤其是在导航卫星项目上。新太空计划期望哈萨克斯坦政府最终完全控制拜科努尔发射场。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201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将充分继承载人航天工程前期成果,继续使用已有的神舟飞船、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场和着陆场。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可进一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将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贡献。

按照工程计划,我国将于明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

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11月16日-21日在广东省珠海市航展中心举行。本届航展目前的招商工作基本结束,已确定的室内参展净面积超过2.3 万平方米,近600 家中外航空航天厂商参展,参展规模超过以往历届。

本届航展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共同主办,执行单位为珠海市人民政府,由珠海航展有限公司承办。

国内航空航天企业以超大规模和全新阵容亮相。除中国民用航空局管辖的各大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航展主办单位仍以更大规模参展外,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次以展台形式参展;首次加入中国航展主办单位行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以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亮相。此外国内民营航空航天配套企业、国内相关产业园区也纷纷亮相航展。

波音、空中客车、罗尔斯·罗伊斯、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等中国航展国外老客户再次齐聚珠海,其中,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法国宇航协会、赛峰集团、阿古斯特直升机公司、钻石飞机制造公司、美国科莱特半导体产品有限公司、美国泰科电子、派克宇航等国外知名航空航天企业的展位面积比上届有较大幅度增加。美国卡莱集团、美国派力肯产品有限公司、美国旋翼式直升机生产企业G ROEN BO THERS AVIATION 公司、意大利华宝钢厂、德国斯穆-碧根柏贸易有限公司、德马吉机床有限公司、德钛有限公司、俄罗斯普瑞玛有限公司、乌克兰FED 飞机机械制造集团公司等首次参展,美国知名航空航天企业霍尼韦尔公司在阔别8年后也重返中国航展舞台。这将大大提高本届航展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也意味着中国航展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宣告退役

据中新社2010年10月22日报道,中国第一代第一艘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在结束32年的海上征程后宣告退役,并于10月22日返回江南造船集团。

10月22日下午,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捐赠交船仪式在长江入海口的长兴岛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在捐赠仪式上称,远望一号是中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其建成使用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航天测量船的国家,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副馆长龚汉明在采访中表示,退役后的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将入驻世博园江南造船厂原址保留的2 号船坞。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办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

2010年10月21日,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院长杨保华等领导及有关方面专家等出席。与会专家在展示了我国火星探测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实施我国自主火星探测,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

叶培建、欧阳自远等7 位专家在报告中,就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的实现、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方案、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展示了我国开展火星探测工程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就火星探测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嫦娥一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综合应用月球探测一期、二期工程技术,已研究并提出了我国自主火星环绕探测的技术方案,与国外近年来典型火星探测器比较,均达到较高的水平。CAS T 论坛是中国空间技术领域常设性高层论坛,自2005年开办以来,在业内反响强烈。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率团访华

据新华网报道,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邀请,2010年10月18日-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率团来华进行了友好访问。双方介绍了本国载人航天发展基本情况,并就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有关问题交换了看法。

2010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陈求发在北京会见了查尔斯·博尔登。双方在会谈中回顾了两国航天局合作历程,一致同意将采取积极务实态度,扩大和深化双方在航天领域合作。博尔登首先对中国政府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卫星表示祝贺。他说,“我们在地球以及太空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两国之间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并遵循‘透明、开放、互让、互利' 的原则,美方愿与中方在月球及行星科学活动领域开展合作”。陈求发指出,希望双方在原有良好合作基础上,再加大力度推进,进一步加强航天领域的合作。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据《中国日报》(英文版)2010年10月21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裁殷礼明10月20日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称,未来几年内,长城公司将投资数亿元资金,分批采购多颗通信卫星与运载火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国际航天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

他说,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促进国际合作,长城公司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整星出口占国际商业卫星市场份额的10%,商业发射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5%。明年,长城公司将进行3次商业发射,包括法国泰雷兹公司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生产的一颗通信卫星,采用东方红四号平台生产的巴基斯坦-1R 通信卫星和替代在轨失效的尼日利亚-1 的尼日利亚-1R 通信卫星。在未来几年内,长城公司还将为老挝发射一颗东方红四号平台的通信卫星并在轨交付,以及发射两颗由泰雷兹-阿莱尼亚公司为亚太卫星公司研制的通信卫星。

鑫诺六号卫星接替鑫诺三号C频段转发器业务

据国资委网站报道,2010年10月20日,随着鑫诺六号卫星C频段转发器的陆续打开,以及鑫诺三号卫星C频段转发器的陆续关闭,位于东经125°轨道位置上的这两颗通信广播卫星顺利完成了业务交接。至此,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鑫诺六号广播通信卫星正式接替鑫诺三号卫星工作圆满完成,进入业务运营阶段。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发海表示:“卫星业务的顺利平移,标志着鑫诺六号卫星性能满足指标要求,可以为国家广电业务提供长期服务。目前,国家广电总局正在积极安排新增上星业务。卫星的Ku频段也已完成在轨测试,S频段转发器正在测试中。”

鑫诺六号卫星于9月5日由长征-3B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9月12日8 点,卫星成功定点在东经126.4°测试轨位。完成预定在轨测试内容后,9月25日卫星开始漂移,9月28日成功定点在东经125°工作轨位,与鑫诺三号卫星实现共轨。10月8日,通过了由王礼恒院士和孙家栋院士主持的广播电视专用卫星在轨测试评审。评审一致认为,卫星具备在轨交付使用条件。

航天科技集团成立空间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2010年10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暨挂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以及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出席仪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将以空间生物环境诱变育种和空间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两大主要研究方向,运用空间技术与生物技术交叉结合等方式,探究并揭示空间环境对生物体产生有益变化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生物技术,以及生物新品种、新医药和新健康产品。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航天科技集团在空间生物领域的核心研发能力,对空间生物领域未来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中国与老挝签署老挝一号卫星项目

据中新网报道,2010年9月25日中国与老挝在老挝首都万象共同签署“老挝卫星广播通信系统建设及商业运营项目谅解备忘录”,将实现中国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梁小虹、老挝总理府科学与技术署部长本滇·披沙迈分别代表中老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中方将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老挝发射一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基于“东方红”卫星平台研制的老挝一号卫星,并在老挝建设卫星地面测控站和地面广播通信网络。

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将作为老挝一号卫星项目建设阶段的总承包商和商业运营阶段的合作伙伴,与老挝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卫星运营服务,并以此为平台,向老挝基础电信和媒体领域扩展,成为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卫星通信运营商。此外,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今后还将与老挝政府进一步加强合作,在老挝及周边地区开展卫星应用业务。

老挝一号卫星将成为继尼日利亚一号卫星、委内瑞拉一号卫星之后,中国航天第三颗整星出口的通信卫星。

第一个商业太空飞行跑道正式运行 太空旅行将导致地球极地升温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0月22日,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建造的世界第一个商业太空飞行跑道正式运行。维珍银河公司老板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爵士称,太空旅游飞行估计在9~18个月之内实现,同时他将成为第一批太空旅行乘客。太空飞行跑道位于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塞斯以北72.42km 的平坦灰尘平原上,这条3.22km 长的飞行跑道能够适应世界上各种类型的飞行器。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最新研究称,商业太空飞行会对全球气候和温度变化产生破坏性影响。科学家相信由新一代太空船释放的大量黑烟会使地球极地区域和全球温度改变,因为用于地球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器需要使用特定的燃料。目前,维珍银河等公司均计划使用“混合型”火箭引擎,该引擎点燃带有一氧化二氮的碳氢化合物,将比传统商业火箭引擎释放更多的黑色碳物质。他们模拟显示,太空飞行将导致极地表面温度上升1℃,同时,极地海冰将减少5%~15%。由商业太空飞行形成的黑碳浮层将导致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温度下降0.4℃。目前,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期刊上。

这项最新研究暗示1年之内抵达同温层的1 000枚私人火箭将改变臭氧层的循环和产生,在短短10年内将出现显著性的变化。该项研究作者马丁·罗斯(M artin Ross)说:“在对地球环境没有影响的前提下,人类活动能够向太空释放的物质应有限制。”

VSS 企业号太空飞行器在新墨西哥州的世界第一个商业太空飞行跑道上空飞行

发现号航天飞机更换燃料系统密封设备

发现号航天飞机固定到位以检测其燃料箱及推进器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据美国CBS 电台2010年10月24日报道,美国工程师已经从发现号航天飞机的轨道机动系统火箭吊舱内排出了有毒推进剂,干燥了线路,10月23日拆解了燃料管路凸缘(fuelline flange),并更换了两个内部密封设备,以防止再次发生泄漏。

NASA10月21日宣称发现发现号燃油泄漏,开始调查故障发生的原因。在航天飞机的右侧轨道机动系统火箭吊舱的推进剂管道交叉供应的凸缘,发现渗漏的甲基肼(MM H)火箭燃料。密封设备的更换工作已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23日完成。重装凸缘后,工程师重新注满了轨道机动系统吊舱推进剂储箱。

NASA11月2日宣布,发现号一个主发动机的备用控制器出现电子故障。11月5日,NASA再次宣布发现号外部燃料箱发生氢气泄露。

国际太空对接标准发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10月20日宣布,“国际空间站”多边协调委员会(M CB)批准了一项太空对接标准。这项标准将为从载人宇宙飞船到无人飞船、从低地球轨道飞行器到深空探测飞行器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接口规范。

MCB是“国际空间站”的资深管理机构,负责协调轨道实验室的运转以及各成员之间的活动,由NASA、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欧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派出的高级代表组成。

MCB 主席、NASA空间站工程主管比尔·格斯坦尼梅尔称,该标准旨在创建一个标准接口,使两种不同的航天器在未来执行任务和操作的过程中能在太空中对接。他还指出:“目前,在太空探索领域,国际合作方兴未艾,这套标准将减轻国际空间合作过程中的难度,使太空救援成为可能。”

这套标准将确保接口的通用性,不会为标准接口规定任何特殊的设计。该标准还包含一些必要的信息,描述了标准接口的外观特征、物理性质以及设计载重。由上述5个太空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将继续努力,对该原始标准进行精炼和修订。

奥巴马签署《201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授权法案》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10年10月11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授权法案》,使其成为正式法律。该法案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标志着NASA发展战略的重大变革——未来私企也可制造航天器,将宇航员送往太空。

9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该法案,建议今后3个财年为NASA提供总额为580亿美元的预算。其中2011 财年的预算为190亿美元,这笔资金将使NASA大大扩展很多领域的研发活动,包括对地观测领域等。该法案还要求NASA于2011年6月或者7月为航天飞机增加一次飞行任务,届时,4 名宇航员将随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大型设备和货物。

该法案也要求N ASA开始研制新式重型火箭,用于小行星、火星等外层空间的探索;向私营企业拨付13亿美元,让其研制可运送宇航员和货物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器;建议联邦政府资助私营企业研发商用宇宙飞船。

该法案也标志着乔治·布什政府旨在用新探月飞船“猎户座”(Orion)和战神-1(Ares-I)、战神-5(Ares-5)新式运载火箭让人类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寿终正寝”,并希望NASA在未来6年内能获得总额为115亿美元的资金,到2016年12月31日之前,研发出新式重型火箭替代“星座”计划,做好发射准备。

奥巴马签署这项法案,标志着美国国会长达8个月的争论尘埃落定。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接受BBC 采访时表示,美国领导人为NASA绘制了一幅蓝图,要求NASA在开拓科技创新和发现的前沿方面一马当先。美国首名进入太空的女性萨莉·赖德也是奥巴马政府评估载人航天计划的专家组成员,她表示,这项法案将夯实NASA的基础,促进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发展。

波音公司宣布涉足航天客运 飞船有望在2015年正式发射

波音公司研制的CST-100 飞船与其空间站对接示意图

波音公司2010年9月25日宣布,已与弗吉尼亚的太空探险(Space Adventures)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实现航天民用化的目标。波音公司将负责航天器的建造,而Space Adventures 公司将负责营销工作。

波音公司制造的飞船名为CS T-100,如果一切顺利,将于2015年正式发射升空。飞船能容纳7 位乘客,其中的4个座位已由NASA预订,准备将4名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剩下的3个座位则由S pace Adventures 公司向个人、私营企业、NASA之外的联邦机构或者别国政府推销。

按照波音公司目前的计划,CST-100 将在佛罗里达州的卡拉维拉尔角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计划若能顺利实施,波音公司就将陆续生产其他飞船,预计每艘至少使用10次,每两次飞行的间隔为6个月。

NASA已经与波音公司签订了总额1 800万美元的合约,作为初期研发和试验经费。波音公司亦表示来自NASA的注资十分必要,如果这笔经费跟不上研发的脚步,计划就有可能泡汤,飞船也无法在2015年顺利升空。

CS T-100 已经于7月在英国的法布罗航展上亮相,最近将进行4次试飞:2次试验其紧急撤离系统,1次无人轨道飞行,1次载人轨道飞行。

俄罗斯将于2013年开始实施“重返”月球计划

俄罗斯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总经理兼总设计师哈尔托夫2010年10月18日透露,俄将于2013年开始实施重返月球探测计划,2015年以后在月球上建自动航天器着陆基地。

哈尔托夫说,俄计划于2013年将“月球-国际”探测器发射升空,科学家将利用绕月研究月球及其表面构造。这是俄重返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阶段。在探月计划的第二阶段,俄罗斯将与印度共同实施探测月球的月球-资源1 计划,印度负责研制轨道探测器、小型月球车和运载火箭,俄罗斯负责研制着陆装置。

哈尔托夫透露,2015年之后俄将启动月球-资源2 项目,这是俄重返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把一个重型月球车送上月球,让月球车在月球表面采集土壤样本,使用从月球上发射的火箭把土壤样本送回地球。为此,俄计划在月球表面建立一个着陆平台。

俄罗斯准备授权乌克兰将Glonass 卫星用于军事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表示,俄罗斯准备授权乌克兰访问“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号。伊万诺夫说,如果乌克兰政府有意访问“格洛纳斯”高精度信号,俄罗斯将对此加以考虑。

俄罗斯将推出绕地轨道太空旅馆可同时容纳7 人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莫斯科的太空轨道科技公司表示,他们准备在太空轨道修建酒店,以填补太空旅游市场的空缺。也许用不了多久,游客们不仅可以在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太空酒店入住,而且还能品尝名厨掌勺烹制的美味佳肴。

太空轨道科技公司的太空酒店内部设想图

目前尚不确定的是,俄罗斯国有的能源(Energia)太空火箭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执行这项计划。能源公司建造了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等到明年美国航天飞机按计划退役后,唯一有能力往“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和物资的就剩下了该公司。

莫斯科太空轨道技术公司表示,他们希望第一批客人能在2016年入住太空酒店。该公司信心满怀地期待,他们设想中的商业空间站既可以接待个人游客,同时也可以把多余的房间转借给“国际空间站”,或充当科学项目的工作区,他们也可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对生活空间进行适当增加或减少。该公司打算发射1 座7个房间空间站的时间是2016年。

德国要求欧盟削减伽利略计划成本

新华社柏林2010年10月28日报道,德国交通部的一位发言人日前表示,德国政府已要求欧盟委员会提出可行性方案,以削减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伽利略计划)的实施成本。

德国媒体援引这位发言人的话报道说,欧盟委员会将就具体成本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伽利略计划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德国媒体曾报道说,该计划有可能再次推迟完成,而成本可能会大幅增加。

据报道,德国政府希望欧盟能将伽利略计划的成本削减5亿~7亿欧元,并希望在发射伽利略导航卫星时,弃用欧洲阿里安-5 型火箭,改用成本更低的俄罗斯联盟号火箭。

阿里安航天公司看好亚洲卫星发射市场潜力

据新华网报道,欧洲卫星发射商阿里安航天公司2010年10月27日表示,亚太地区作为公司的核心市场之一,占公司业务比重约1/3,该区域内的卫星发射市场仍具潜力,预计未来会进一步扩大。

10月27日于香港举行的阿里安航天公司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中,公司区域销售与市场主管菲利普·巴拉姆表示,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占有率,并增强与亚太地区各国政府以及潜在商业客户间的联系。公司已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客户发射商用卫星。目前,该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商用卫星发射市场占有率约为70%,预计其业务未来将会占到公司业务总量的40%左右。

法国将在未来5年增加航天投资

新华社2010年10月27日报道,法国高教与科研部10月26日与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CNES)签署协议,以在未来5年内增加对航天领域的投资。

高教与科研部当天发表公报称,2011~2015年间,政府将增加1 500万欧元的补贴,资助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参与各种国际多边合作计划。这样,法国在航天方面的投资总额将达到7.61亿欧元。此外,法国还将增加向欧洲航天局(ESA)缴纳的份额,其增加的金额约为7 000万欧元。

高教与科研部部长瓦莱丽佩克雷斯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应在未来继续努力,在欧盟合作的框架下完成“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系统”(GMES)两个项目。此外,该机构在未来的主要任务还包括研发新一代的卫星运载器以及多种新型卫星。

欧洲航天会议探讨太空探索远景 建议开放“国际空间站”

据新华社报道,欧洲航天局近日发表公报说,由欧洲发起的第二届太空探索国际大会日前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落下帷幕,与会代表探讨了太空探索共同远景,并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权应向所有参与太空探索者开放。

公报说,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 多名航天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认为,太空探索不但能推动创新、新技术开发和科学发现,还肩负了政治和全球使命,欧洲需要采取行动,以保证在未来太空探索中扮演“显著角色”。

公报说,太空探索需要长期战略眼光,需要各方加强合作。具体而言,合作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在开发太空探索技术上要加强信息交流,并考虑将太空探索技术应用到非航天领域,增加社会效益。第二,在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应制定一套通用的太空运输政策。第三,作为目前唯一的太空科研平台,“国际空间站”的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在合适的条件下,它的使用权应向所有有意参与太空探索者开放。第四,应设立一个研讨太空探索的高级别会议。与会代表还同意于明年在意大利举行高级别会议,进一步讨论未来太空探索活动的发展方向。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或面临长期亏损

据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估算,已经延期的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因为实际投入费用远远超出预期,可能陷入“财政无底洞”。

德国政府的一份财政预算报告日前披露,欧盟委员会对伽利略计划的投入做了估算,认为这个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增加15~17亿欧元,这远远超出了计划。欧盟委员会表示,增加的费用主要来自火箭发射费、安全保险费的提高,以及延期的费用,伽利略计划可能面临长期亏损。

伽利略计划先期的财务统计显示,该工程长期以来入不敷出。欧盟委员会认为该计划未来平均每年的费用将达到7.5亿欧元,而现在的预算是每年只需投入2.5亿欧元。欧盟报告认为,未来的支出主要来自系统的不断扩建,商业收入估计可能会“明显减少”,因为这个卫星导航系统的商业用途目前看来非常有限,对最大的客户美国的G PS 全球定位系统的合作还是免费提供。

猜你喜欢
空间站航天太空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自制空间站模型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空间站日记
上太空,安个“家”
逐梦航天日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太空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