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收入差距监测预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2010-12-27 01:07孙敬水顾晶晶
财经论丛 2010年5期
关键词:警情差距浙江省

孙敬水,顾晶晶

(1.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在自身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创新与求变,获得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比如行业收入分配问题。2001年,浙江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为24019元),最低的行业是采矿业 (为10276元),两者相差近2.11倍。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 (为92509元),最低的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 (为22052元),两者相差4.20倍。短短8年间,行业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3倍左右的合理水平。

目前,理论界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主要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劳动力市场竞争性因素 (如人力资本因素)和非竞争性因素 (如体制因素),而大多数文献侧重于从非竞争性角度来加以分析,认为体制因素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Pugel(1980)研究认为行业的市场集中率对行业工资造成较大影响,但在控制了个人特征后,这种影响变得不显著[1]。蔡(2005)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垄断地位在行业工资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是高工资的垄断行业,国有比重越大[2]。李实、罗楚亮 (2007)通过对15大分类行业工资差距不平等程度的考察,发现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日益严重[3]。从监测预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方面我国起步较晚。顾海兵(1990)对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4]。陆铭、田士超 (2007)从基础指标选择、警戒线设定和预警信号设计三个角度,构建了一个收入差距的预警体系,并结合上海市的数据对该体系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5]。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行业收入差距问题虽然得到了理论界广大学者的关注,却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对行业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忽略了利用实证分析从竞争性因素和非竞争性因素两个角度来寻找行业收入差距不合理的原因;(2)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基本都集中在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预警,而对中观产业层面的预警研究涉及不多。因此,本文将从监测预警的角度来研究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问题。

一、行业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

行业收入差距监测预警体系主要由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确定警限及预报警度等构成。

(一)明确警情

明确警情是预警的前提。警情又叫警义,是指在预警时确定需要监测和预报的内容。确定行业收入差距作为警情,需要探讨衡量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使其既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又能很好地度量行业收入差距。

衡量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有很多,如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众多学者倾向于使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差距及评判公平与否的标准,而其作为衡量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尼系数只反映整体的收入差距平等或不平等情况,难以反映整体差距中各个个体之间或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程度[6]。

为克服基尼系数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引入泰尔指数作为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即

其中,N为行业个数 (即N=19),Yi为第i个行业的收入,Pi为第i个行业的就业人数,Y、P分别是总体内的总收入和总就业人数。

(二)寻找警源

寻找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产生警情的根源,是“火种”。从警源的产生原因及生成机制来看,它可以分为自然警源、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本文的自然警源即为各种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灾害等)间接地影响行业收入差距,外生警源是指对行业收入分配有影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如通货膨胀、税率等),内生警源是指行业内部结构、人力资本以及企业投入产出之间的变动等内部因素的变化。

(三)分析警兆

分析警兆是进行经济预警的关键环节。由警源这一“火种”到产生警情这一“火灾”,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警情先兆现象,即警兆。通过分析警兆以及确定相应的预警区间即可预测警情。

(四)确定警度并预报警情

预报警度是整个经济预警的最终目的。根据警兆的变动情况以及预警区间,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来预报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本文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2年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的运行趋势进行预测。

二、行业收入差距监测预警实证分析

(一)单指标监测预警

1.基于泰尔指数的监测预警。在分析行业收入差距预警之前,有必要对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从浙江省历年统计年鉴可知,1995-2008年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从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值来看,增长了近5.92倍,说明职工工资水平总体而言还是处于增长的态势,且增幅较大。从行业工资极值比来看,增长近2.69倍,表明职工工资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之间的差距在快速扩大。从变异系数来看,分别上升到2008年的0.433、0.351,说明行业间工资差距整体而言同样表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利用公式 (1)可计算1995-2008年浙江历年行业收入差距泰尔指数,同时利用系统化方法来划分预警区间,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交错上升的走势,2001年以前浙江省的行业收入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都处于较为安全的无警区域,2001年之后浙江省的泰尔指数增长的趋势明显加快,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由相对安全的轻警区域向中警甚至重警区域靠拢,特别是2006-2007年泰尔指数处于极度严重的巨警区域,这无疑拉响了收入分配警报,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警兆指标的监测预警。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监测预警,不仅可以从警情的角度来进行预警,还可以从警兆指标的角度来进行更为具体的预警。基于警兆指标的监测预警,首先需要建立评价行业收入差距的指标体系,由于影响行业收入的因素很多,同时我国在2003年划分三次产业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而各行业的数据统计较晚且不同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行业收入差距评价体系。本文试图从科学性、合理性、可控性等角度出发,设计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

图1 浙江和全国行业收入差距泰尔指数历年趋势图

考虑到以上指标体系对具体行业的数据搜集的可得性,最后筛选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6个行业的2001-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上所需数据主要从《浙江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表1 行业收入差距指标体系

本文利用误差理论的3σ方法划分各警兆指标标准差系数的预警区间。总体而言,各警兆指标的运行趋势基本与警情指标一致。指标X1在2001-2008年间基本在中警与轻警之间徘徊,说明全员劳动生产率差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指标X2在2001-2002年处于极其严重的重警区域,随后年份基本处于中警状态,说明各行业之间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差别程度影响了不同行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高低;指标X3基本处于中警区间,但2003、2008年分别出现重警的状况,表明行业人均利润率差别大小的确影响并决定了不同行业之间收入水平的高低;指标X4一直处于较为危险的中警状态,说明行业GDP所占份额差异度同人均利润率差别一样都有类似的效果影响着收入差距;指标X5和X6则基本在中警与轻警之间徘徊前进,说明行业就业人员所占比例的差异与行业规模差距这两个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通过对各个警兆指标标准差系数划分预警,我们可以更好地监测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二)综合指标监测预警

行业收入差距的监测预警不仅可以从单指标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利用因子分析从综合指标的角度进行研究。

1.确定指标权重。本文利用上述建立的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综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首先提取公共因子,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变异化处理,利用各指标的标准化系数进行因子分析,其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及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2所示。从表2可以得出,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235%,大于85%的要求,因此选择前3个因子作为主成分。

表2 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及累计方差贡献率

其次确定指标权重。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各公共因子的得分函数,从而根据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可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2.划分预警区间。依然根据误差理论的3σ法划分预警区间,根据各指标确定的预警区间对其数据进行赋值,即依照其严重程度分别赋值5、4、3、2、1。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历年的综合预警值M=H*W(H为指标赋值,W为指标权重,M为综合预警值),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预警区间

3.确定综合警度值。根据上文得到的历年综合预警值作为最终的综合警度值,结果见表4和图2所示。

表4 浙江省2001-2008年行业收入差距的综合警度值

结合表4和图2可以看出,浙江省在2001-2008年间行业收入差距基本上处于较为严重的中警状态,其中个别年份 (如2006年)甚至达到了极其严重的重警区间,这说明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确实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浙江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其职工工资水平更是远远高于竞争性行业的工资水平,这种由于体制因素被过分拉大的行业收入差距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显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关注经济各项指标上涨的同时,应当时刻注意由于收入分配而产生的公平与公正问题。

图2 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综合警度值趋势图

(三)行业收入差距综合警度的预测

对行业收入差距进行预警分析,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收入差距的历史运行状况作出较为合理的预测与警示,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预测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本文获得的样本容量有限,无法进行大样本容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因此选择能克服数据宽容性和样本容量小这两个问题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灰色预测模型为:

本文以2001-2008年的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综合警度值建立GM(1,1)模型,并对今后2年的综合警度值进行预测。通过灰色系统专业软件的运算,我们得到的结果为:发展灰度a=-0.014,内生控制灰度b=2.559,时间响应函数为:

再根据 (4)式累加还原,则可得2009、2010年综合警度的预测值分别为2.889和2.930。

一般情况下,要求相对残差应小于5%。通过计算,本文的后验比C=0.025,小误差概率P= 1.000,因此从C和P的数值来看,模型是符合预测要求的。根据预测结果,2008、2010年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的综合警度值分别为2.889和2.930。从预警区间来看,处于较为危险的中警状态,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还是比较相符的。从最近几年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的运行情况来看,基本处于中警状态,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2010年预测值为2.930,已经非常接近重警区间,因此实时关注行业收入差距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成为当务之急。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利用单指标预警,划分出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的预警区间。本文从警情和警兆两个方面,分别利用系统化方法和3σ方法划分出各自的预警区间。从结论来看,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在2001年之后有向重警甚至巨警靠拢的趋势,而从警兆指标得出的结论是基本处于中警和轻警之间。

2.利用综合指标预警,通过因子分析划分预警区间并确定综合警度值。本文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而确定历年的综合警度值,利用3σ方法划分预警区间得出的结论是浙江省行业收入差距主要在中警和轻警之间,与前述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

3.建立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基本可靠。本文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浙江省2009-2010年的行业收入差距运行状况进行预测,得到的预测值分别为2.889和2.930,二者均处于中警状态,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预测结果可靠。

(二)政策建议

1.建立工资正常增长的监测机制。竞争性行业与非竞争性行业的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工资正常增长的监测机制,使真正创造利润的劳动者能够得到应有的报酬。同时,针对非竞争性行业的非正常收入提高应加以控制,从而缩小两者间的收入差距。

2.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综合因素的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特别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差异。因此,处于人力资本劣势的行业 (如农林牧渔业等)应加强从业人员相关技术水平的培训,缩小行业之间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差异,这对于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收入调节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连续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均是垄断行业。垄断行业高额的垄断利润变相提高了职工收入,从而拉大了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不合理因素。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政府有必要加强收入调节制度,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同时提高垄断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从而间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1]Pugel T.Profitability,Concentration and the Inter-industry Variation in Wages[J].Review of Economicsand Statistics,1980(62),248-253.

[3]罗楚亮等.人力资本、行业特征与收入差距——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的经验研究 [J].管理世界,2007,(10):19-30.

[4]顾海兵.中国宏观经济预警的系统研究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10):32-40.

[5]陆铭,田士超.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及预警体系构建 [J].学习与探索,2007,(2):9-13.

[6]权衡.收入流动与自由发展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79.

猜你喜欢
警情差距浙江省
重点车辆警情生成及快速处置软件研发应用
《初心》
一种基于空间位置进行警情高发统计的方法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浅谈警情的及时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