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2010-12-31 17:04秦瑞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6期
关键词:断桩孔壁桩基础

秦瑞祥

(个旧市工程质量监督站,云南 个旧 661000)

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秦瑞祥

(个旧市工程质量监督站,云南 个旧 661000)

针对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灌注,详细阐述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控制要点;并对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与处理办法。基于成桩后出现的质量缺陷,提出了补强的方法。结合桩身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体会,谈几点桩基础质量检验及控制方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法;质量控制

前言

当地基浅层土质不良、结构物的荷载较大时,采用浅基础无法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的要求时,做人工地基又没有条件或不经济时,往往需要采用深基础。

1 一般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测定桩位 (桩位和放样)→埋设护筒→桩机就位→钻孔(设泥浆池制备泥浆、泥浆循环清渣)→设立钢筋骨架→清孔→设立导管→灌筑水下混凝土→混凝土养生→拔除护筒。

2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若干问题处理

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关键环节,但往往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断桩、堵管、夹泥、蜂窝、少灌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选用科学、实用的混凝土灌注工艺,对确保工程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导管接头严重漏水,造成断桩。发生这种故障的后果非常严重,进水后使混凝土形成松散层或囊体,出现浮浆夹层造成断桩,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导致废桩重做。

导管轻微漏水、导管埋入混凝土太深、混凝土含砂率偏小、和易性欠佳等因素,可能造成导管的堵塞,导致浇注中断,若重新灌注,则混凝土内存在浮浆夹层,造成断桩。

护筒外壁冒水,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位移,使桩孔偏斜,无法施工。

孔壁坍塌。各种钻孔方法都有可能发生孔壁坍塌事故,施工中发生孔壁坍塌往往是有前兆的。例如: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都是塌孔的迹象。

3 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措施及方法

为防止导管接头与导管漏水,施工中应通过严格的控制,保证导管制作具备以下条件:

①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

②下端一节导管长度长一些,一般为5~6m,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在混凝土内,每节导管的长度要整齐统一,便于丈量长度,并作出标记和记录。

③导管使用前做好水密性试验。导管埋人混凝土不过深,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等技术指标。

④导管内径应一致,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

⑤所有法兰盘接头均须垫人5~7mm厚橡胶垫圈,安放时须对正放平,拧紧螺栓,严防漏水。

为预防孔壁坍塌,在松散沙土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比重、粘度、胶体率的泥浆,在操作中避免碰撞孔壁,并随时注意控制泥浆的比重和含砂率。

混凝土自拌合机出料至开灌时间不宜超过30min,施工中间每隔30min要上下活动导管,防止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提升导管困难,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在施工过程中,中途中断浇注时间不宜超过30min,整个桩的浇注时间不宜过长。

注意灌注所需混凝土数量,为避免混凝土超灌,要掌握好钻孔速度,在正常钻孔作业时,中途不要随便停钻,以避免扩孔导致混凝土超灌。浇注标高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l.0m,以便清除浮浆和消除测量误差。务必注意,不要因误测而造成断桩。导管的埋人深度取决于浇注速度和混凝土的性质,但任何时候不得小于lm,一般应控制在3~5m内。施工中,应注意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发生导管接头漏水形成浮浆夹层造成断桩,也不出现孔壁坍塌等质量问题。

4 施工工艺浅析

4.1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参数及性能

混凝土原材料:粗骨料宜选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防止堵管。

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混凝土初凝时间仅3~5h,只能满足浅孔小桩径灌注要求,而深桩灌注时间约为5~7h,因此应加缓凝剂,使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8h。

混凝土搅拌方法和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流动性,应按合理的配合比将水泥、石子、砂子倒人料斗后,先开启搅拌机并加人30%的水,然后与拌合料一起均匀加人6O%的水,最后再加人10%的水,最后加水到出料时间控制在60~90s内。坍落度选择: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00mm之内,以确保桩顶浮浆不过高。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拌和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当运距较远时必须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4.2 混凝土灌注操作技术

首批混凝土灌注:首批混凝土的灌注与泥浆至混凝土面高度、混凝土面至孔底高度、泥浆的密度、导管内径及桩孔直径有关。孔径越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量越多,由于混凝土量大,搅拌时间长,因此可能出现离析现象,首批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受的阻力变大,常出现导管中堵满混凝土,甚至漏斗内还有部分混凝土,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能力,以便迅速向漏斗加入混凝土,然后再稍提导管,这样能使混凝土顺利下滑至孔底,下灌后,继续向漏斗中加人混凝土,进行后续灌注。

后续混凝土灌注:后续混凝土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漏斗中的混凝土下落后,应当上下提动导管,并观察孔口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再向漏斗中加人混凝土,上下提动导管的作用如下:

①有利于后续混凝土的顺利下落,否则混凝土在导管中存留时间太长,其流动性能变差,与导管问摩擦阻力随之增强,造成水泥浆缓慢流坠,而骨料都滞留在导管中,使混凝土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灌注混凝土下落困难,导致断桩,同时,由于粗骨料问有大量空隙,后续混凝土加入后形成的高压气囊,会挤破管节间的密封胶垫而导致漏水,有时还会形成蜂窝状混凝土,严重影响成柱质量。

②上下提动导管增强混凝土向周边扩散,加强柱身与周边地层的有效结合,增大桩体摩擦阻力,同时加大混凝土与钢筋笼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

后期混凝土灌注:在混凝土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混凝土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

4.3 混凝土灌注速度

在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同时,必须合理地加快灌注速度,这对提高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应做好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总之,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结构物的工程质量,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应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按设计部门的设计修改通知进行施工。

[1]任艳华.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断桩的避免[J].河北水利,2007-09-28.

[2]关丽红.浅析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断桩的处理[J].山西建筑,2003-03-15.

猜你喜欢
断桩孔壁桩基础
基于矿用钻孔成像仪的孔壁模拟实验装置研制
钻孔灌注桩基础“断桩”的成因与应对探讨
砂土地区钻孔桩孔壁稳定性与评价方法研究
桩基础古今之用
CFG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承台在桩基础抗弯中的应用
砼灌注桩避免断桩的措施
钻孔灌注桩断桩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
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中钻井液渗透对孔壁塑性半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