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1-01-05 07:11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皖江安徽效应

王 珍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皖江城市带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王 珍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在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旅游业被定位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全民旅游计划也应运而生。而崛起中的安徽旅游业,更应抓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优化我省旅游产业布局,使我省旅游业迈上一个新台阶。文章利用安徽省皖江城市带2005~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对皖江城市带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旅游服务贸易;皖江城市带;面板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将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

从资源上看,在这条新皖江“巨龙”所涉及到的地区中,旅游资源是安徽除了黄山之外,旅游资源第二大丰富的地区。在合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中心城市优势;在芜湖,有现在安徽旅游新的增长极——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在巢湖、六安、滁州,有丰富的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在铜陵、安庆、马鞍山,有丰富的长江旅游文化资源;在池州,有九华山这一著名的佛教圣地;在宣城,有宣纸、徽墨为代表的文房四宝系列。按照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同频共振”的发展原则,可以预见,未来这些旅游资源有望串联整合,共谋发展。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统计,2005年,皖江城市带旅游总收入149.8682万元,占安徽省旅游收入和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0.9%和3.149%;2009年,皖江城市带旅游总收入达到552.071万元,占安徽省旅游总收入和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3.9%和5.486%,比2005年增长了268.4%①,皖江城市旅游贸易额占据全省旅游业的重要份额,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在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这一研究领域,大多学者只是就宏观面即全国的角度来考虑,很少有对某一省市地区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分析。目前对安徽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非常少,尤其是皖江城市带服务贸易的实证分析方面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皖江城市带发展旅游服务贸易乃至对安徽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一些合理的参考及建议。

二、实证分析过程

(一)模型设定

旅游业作为一个具有很强关联性的产业,其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黄金红(2008)等运用计量经济软件的分析结果为: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是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王占祥(2008)的研究结果为:人均GDP、旅游人数和国物价水平都与国内旅游收人显著正相关。许建国(2009)从众多的旅游收入影响因素中选取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建立模型。卢玲(2009)等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凤凰景区的旅游收入与当地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凤凰景区的住宿业和饮食业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不够显著,说明其还具有发展的潜力。

综合以上的分析,本文模型中的相关数据均取自2006-20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各市旅游总收入TRAVEL(单位:万元),解释变量有三个,其中变量ROM代表城市旅游星级宾馆房间数(单位:间),变量ROAD表示各市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单位:公里),包括高速公路线路在内。变量CPI表示各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借助软件stata10对变量关系进行面板分析,建立实证模型如下:

其中,i代表不同截面单元,t代表不同年份,TRAVEL代表各市旅游总收入,α为常数项,ui为反映个体效应的虚拟变量,εit为随机干扰项[1]。

对于面板数据模型,存在三种基本的估计方法可供选择: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如果个体效应ui显著异于零,则需要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如果个体效应不显著,则直接采用混合OLS即可。在个体效应显著的情况下,还需要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之间进行选择。为此,我们首先采用F检验方法,得到检验统计量的值为1.09,不能拒绝“个体效应等于零”的零假设,表明在混合OLS与固定效应模型之间,应该选择混合效应模型;其次,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方法,得到检验统计量χ2(1)=0.00,拒绝“个体效应方差为零”的零假设,表明在混合OLS与随机效应模型之间,应该选择混合效应模型[2]。因此,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估计,表1给出了估计结果。

表1 变量的相关统计

三、结论及建议

从分析结果来看,变量ROAD和ROM对旅游收入变动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公路线路增加1万公里,旅游收入将增长0.99亿元。这表明交通对旅游的影响意义重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为远距离的旅游提供可能,交通网络的扩大也能使得人们外出旅行的地域范围扩大。星级宾馆数每增加1%,旅游收入将增长0.24%,宾馆数量的增加,可以为多数选择多日游的旅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住宿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本选择一日游的旅客考虑增加旅游天数,从而促进了旅游收入的增加。变量CPI的作用不显著,虽然近些年来,CPI指数稳定中有上涨趋势,但皖江地带整体消费水平并不高,所以CPI对不同的收入群体的影响并无特定规律,物价指数的攀升对旅游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加上旅游区的景点的稀缺性,使得CPI不会成为影响旅游收入的制约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改善交通运输现状

安徽旅游业要加快发展,必须改变当前相对落后的交通状况,努力构筑快捷的陆运、空运、水运立体化交通网络:

1.加大对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力度,提高公路的等级,开辟公路直达运输;修建通往“两山一湖”等重要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缩短旅途时间;

2.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增加铁路客运能力,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与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对接,形成通畅的铁路运输网络,定期推出旅游专列;

3.争取合肥机场对外籍飞机开放,充分发挥安庆、阜阳等机场的潜力,加强与海外客源市场的空中联系,大力发展通往省内的外国直飞包机,从客观上缩短旅游过程中的时问距离和感应距离,在整体上提高可进入性。

(二)加块区域旅游合作一体化建设

区域旅游合作代表了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的产品信息。因此,合作、协作是树立旅游整体形象、吸引旅游者的必然选择,区域合作旅游已成热潮。伴随着皖江城市带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各城市间旅游发展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基于目前皖江城市带旅游的发展现状,需要构建以中心地城市合肥为核心的皖江城市带不同层次的旅游圈,带动周边城市巢湖、马鞍山等各旅游圈旅游发展的相互协调和区域联动,以及以城市为依托的若干风景区构成各自相对比较完整的旅游区,进而再形成一个旅游圈。这也有利于加快整个皖江城市带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皖江城市具有出众的旅游资源比较优势,但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产品优势,产品创新化开发不够,一定程度上还是低层次的“虚拟”优势[3]。只有不断完善老产品和适时开发全新产品,才能推动旅游创新。

1.在开发设计商品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切实了解市场需求和规模,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并能被旅游者认可的商品。同时依据游客购物需求变动趋势,对旅游商品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分级开发。开发反应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避免旅游商品的趋同化。

2.在老景区中开辟新景点,把浏览与娱乐活动、节庆活动进一步结合起来,将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表演节目和手工产品、艺术品制作项目叠加到观光浏览中,让游客亲身体验,既可提高观光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又能增加景区的旅游购物收入。

3.同时,要积极规划旅游业的支柱产业—旅游宾馆的发展,针对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应适当增建四、五星级饭店以及多功能的大型连锁经营饭店,扩大旅游企业的规模,满足较高需求层次游客的差异化需求,解决季节性过剩与不足的突出矛盾;培训一批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旅游饭店的形象;提高景区的综合接待能力,使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

注:

①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1]李仲广,王娟.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旅游业GDP关系的时间序列模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21-25.

[2]陈艳欣,刘雪梅.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09,(1):160-160.

[3]盛学峰,李德明.安徽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J].特区经济,2009,(6):129-131.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Trade in Tourism Sevices of 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Wang Zhe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41,China)

In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in 2009,the tourism industry is positioned to a breakthrough of Chines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and a national travel plan comes to being.The rising tourism industry of Anhui should seize the historic opportunity by optimizing tne industrial transfer of 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and make our province a higher level of tourism by utilizing the layout of tourism in Anhui.This article analyzes influence factors on trade in tourism services of 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y making use of Anhui Province’s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09.Then,it is useful to make referr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Anhui.

Service Trade;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panel analysis

F127

A

1672-0547(2011)03-0059-02

2011-03-17

王 珍(1987-),女,安徽东至人,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皖江安徽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小鲟”过皖江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