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史话(3)——大冶湖北水泥厂

2011-01-05 06:13周醉天韩长凯
水泥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水泥厂湖北水泥

周醉天,韩长凯

中国水泥史话(3)
——大冶湖北水泥厂

History of China Cement(Ⅲ)

周醉天1,韩长凯2

1 美国来信唤起百年记忆

进入新世纪的2001年,一封飞鸿从美国漂洋过海,飞到湖北黄石中国华新水泥公司。寄信人是美国硅谷程氏电力系统公司的员工侯涛。侯涛在信中说:美国硅谷程氏电力系统公司董事长叫程大酉,程大酉博士祖籍中国福建,但是他说湖北黄石是他的故乡,他要寻找祖辈和故乡的遗迹和历史资料,以便教育后代,同时希望与故乡加强联系与合作,愿意为故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程大酉博士的祖辈是谁?他为什么把黄石称作他的故乡呢?他的祖辈与华新水泥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这得从100年以前说起。清光绪33年,也就是1907年,当时湖广总督是洋务派的朝廷重臣张之洞。张之洞自1889年任湖广总督以后,以武汉三镇为中心,开工厂,办实业,大兴洋务,开创了一个长达18年的“湖北新政”。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了著名的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局(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听到的所谓的“汉阳造”步枪,就生产于此),还有湖北丝、麻、沙、布、砖局等一批官办企业,他还主持修建了卢汉铁路、粤汉铁路和汉口江堤等大型工程。正是因为张之洞的“湖北新政”打下了近代工业的基础,武汉才得以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工业城市。

1905年,张之洞在武汉开展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波“新政”,向社会公开进行招商,项目包括造纸、制革、制毡、水泥等。由于亲办洋务,张之洞对于建设工程建筑材料也可说是见多识广,当时正要兴办粤汉铁路,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钢轨可取之汉阳铁厂,枕木、水泥尚需购自外洋。而水泥则是筑路、造桥、建厂等所必需使用的材料。那么用中国的银两,换取外国的土(指水泥),就太亏了。所以张之洞早就做了开办水泥厂的准备,他派人采集矿石样本,寄往德国,经化验得知大冶黄石附近的石灰石可以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因而张之洞在水泥厂招商布告中指出:制造水泥的原材料,大冶出产甚丰,因此应该在这一带建厂。建厂的成本不过银二十万两。这是新兴的工业,收益肯定是非常丰厚的。同时告示允诺,投资者可获双重优待:在湖北境内享受独家办厂十五年的特权;保利经营五年(即创办前五年,公司所获盈余不足官利五厘的,由官方拨款补助)。

要说晚清新政鼓励实业的政策真是不错,在一个地区保护你十几年的独家生产,政府还要补助经营利润,这样的鼓励政策,现在都做不到。

就是这样优惠的政策和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使一个人揭下了张之洞的招商告示,他要集资兴办水泥厂,他是谁呢?

2 程祖福创办大冶湖北水泥厂

这个人叫程祖福,字听彝,福建人,担任过福建存记道,还当过吉林省官银号驻上海分号的总办。后来弃官从商,在上海经商,创办了清华实业公司,担任总经理,经营数年收益颇丰。

商人程祖福对商机非常敏感,他非常清楚当时中国水泥生产的现状:广东士敏土厂正在建设,日本人开设的大连水泥厂也在建设,北方只有启新洋灰公司一家国产水泥生产厂家,而武汉的各项工程和粤汉铁路都需要大量水泥,市场前景看好,投资有利可图。于是,程祖福约请福建同乡林述庆等七人,集资42万元,准备响应张之洞的招商邀约,开办水泥厂。

1907年2月,程祖福上书张之洞,请求开办湖北水泥厂。7月,张之洞批准了程祖福的要求,但张之洞特别强调只允许征招华人股份,禁止招收外国股份。年底,清政府批准了湖北水泥厂的项目,按照政府批准的文件,确实为修建铁路所用的水泥,享受免税的待遇,其他的照章纳税,按照启新洋灰公司现有的办法,逢百抽五,类似现在的5%的营业税。

1908年4月22日,程祖福在清政府农工商部注册登记,大冶湖北水泥厂股本为库平银150万两,年生产水泥4~5万吨,使用“宝塔牌”商标。

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设在上海英租界内,厂址经程祖福派人勘测,选定为大冶黄石港明家嘴(原址现为黄石袁仓煤矿)。其厂址滨临长江,上游距汉口143公里,下游可通达南京、上海各大商埠,运输极为便利。长江中、下游各省皆为理想的水泥销售市场。而且原料矿山紧靠厂后,储量极丰,获取原料成本低廉,给生产水泥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获准办厂后,程祖福马上赴上海订购机器设备。其时,恰逢香港九龙一家外籍水泥厂停办,正委托德商瑞记洋行出售其200t/d水泥的全套机器设备。获知消息后,程祖福马上和该洋行洽谈,成功谈妥后由该洋行负责全套设备的拆迁、运输和安装。土木建筑工程经过招标,由上海姚新记承建。

大冶湖北水泥厂主要的水泥生产设备有:Φ2.1m×35m干法回转窑2台、Φ1.8m×7.8m磨机4台、烘干罐2台;另有轧石机、磨煤机、蒸汽机、发电机、装包机、物料输送机、车床、刨床等配套设备,设计能力为水泥200t/d。厂内设有轧石、原料烘干、生料、旋窑、煤磨、水泥磨、装包、电气等部门和引擎房、锅炉房及修理间,共11个生产部门。德国人克来芝门被程祖福聘为技师。

该厂采用干法制造工艺进行水泥生产。石灰石矿经过轧石机破碎后,进入烘干罐烘干,然后送进生料磨,磨至工艺规定的细度,再入回转窑煅烧成水泥熟料,经过回冷筒,进入熟料棚存放一定时间后,再送入水泥磨,磨为水泥,转送到水泥仓,经过水泥包装机灌进木桶,就可以出厂销售了。

大冶湖北水泥厂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于1909年5月2日建成投产,由于其水泥质量优良,在宣统2年(1910年),清政府农工商部送该厂生产的宝塔牌水泥参加南洋劝业会,分别获南洋劝业会头等金、银奖牌各1枚。宝塔牌水泥质量的优良品质为中外人士所称赞。

大冶湖北水泥厂的创始人程祖福,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美国硅谷程氏电力系统公司董事长程大酉博士的先人,程大酉先生托人自美国寄往湖北的信中,所要追寻的就是九十多年前其祖先程祖福开办大冶湖北水泥厂的这段历史。

大冶湖北水泥厂后来怎么样了呢?程祖福为什么于7年之后离开了他苦心创办的水泥厂呢?大冶湖北水泥厂为什么又被直隶启新洋灰公司所兼并呢?

3 资金不足的危机

1909年,当大冶湖北水泥厂建成投产的时候,武汉洋务运动和新政的领袖,为武汉打下近代化基础的张之洞大人去世了。

张之洞虽然热心实业,主持建立了许多近代工业,但他毕竟是一个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旧官僚,而且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对于建立工厂的细节并不十分清楚,其开始招商时言二十万银可以开办水泥厂,而程祖福打报告要求建立水泥厂也称集资三十万银,尽管到获准开办时已筹集资金42万银,但是对于建立水泥厂这只是杯水车薪,只好在水泥厂建设过程中不断发行股票以集资,四处举债。

1908年2月、8月、10月,大冶湖北水泥厂连续三次向湖北官银号借银十三万两;程祖福又以公司股票及自己在上海的房产作抵押,向吉林官银号借款六十八万两;然后又将湖北水泥厂的机器、厂房、土地为抵押,于1910、1911年两次向日本三菱公司借得72万日元。以上借款共计一百五十万两,加上程祖福筹集的四十二万两,到1911年公司投入的资金已近二百万两,其中债务占四分之三以上。

工厂建成后的头两年,公司尚能支付债款利息,但是资金成本的压力实在太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是非常大的危险。

今天,在华新水泥公司的档案馆里,还保存着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发行的股票原件。股票正面最上端印有“准奏商办”和“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的字样。股票背面印有公司简明章程共九条,列明股本募集总额、股东身份、股票类别、股金管理、股息分配、股票转让等事项。章程明确公司募集股本六十万两,并规定只能由华人购买,不附洋股。章程规定,股票分为库平纹银十两、一百两、一千两和一万两等四种;同时规定,一次购买十五万两者为最优先股,其余为优先股。章程规定,股东可按购股金额的七厘获得年息。对于公司所得利润的分配,章程规定,先提一成分配给最优先股的股东;其余再分为二十等份,其中,十二份均分股东,四份留作公积金,四份作为办事人酬劳。章程还规定,公司红利在湖北水泥厂创办三年后首次结算,以后每年结算一次。

这张珍存百年的股票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直到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也就是湖北水泥厂开工建设的第四年,由程祖福担任总理的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仍在筹集资金;公司章程明确的股本募集总额只有六十万两,远低于办厂所需资金的数额,也明显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数额;公司对股资按七厘派发年息,大大高于当时银号存款年息五厘的水平。程祖福办厂资金严重不足,且筹资困难的窘境显现无遗。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武汉周边战事激烈,时局动荡,市面萧条。湖北水泥厂也无法正常生产和经营。至1912年,公司明亏暗损逾40万元,已无力偿还债款本息。

4日本鬼子的野心

湖北大冶水泥厂陷入资金危机,工厂命运也就到了生死关头。

日本人自19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和20世纪初在中国东北展开的日俄战争胜利以后,基本吞食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取得了攫取中国利益的巨大特权。1906年开始,日本在大连建造水泥厂,下一集将讲述日本水泥进入中国和日本在中国建造水泥厂的史实。这里所要讲的是,日本一直希望在中国内地建造水泥厂,以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中国财富。因此湖北大冶水泥厂建造之初,张之洞就明确指示大冶水泥厂只许招纳华人股份,不得招收外国股份,目的就是保护民族工业,防止外国人控制。所以大冶水泥厂建厂之初,因资金不足,只向日本三菱公司借款72万,而没有吸收其作为股份。而三菱公司为了有朝一日取得大冶水泥厂的产权,慷慨借款毫不犹豫。在大冶水泥厂陷入资金危机,不能偿还本金利息的情况下,三菱公司就开始了他们的阴谋。

在当时的日本,有两个著名的水泥制造企业,几乎垄断了日本的水泥制造业,一个是小野田洋灰制造株式会社,他们在日本占领大连的时候就进入大连,于1907年在大连建厂(这是下一讲的内容);而另一家叫浅草洋灰株式会社,是隶属于三菱财团的企业。眼看着小野田进入大连,三菱公司就想通过吞并大冶来实现进入中国的目的。所以,三菱公司首先同意大冶水泥厂暂缓偿还本息的要求,继而提出可以再向大冶水泥厂出借巨款,偿还其他债务,而条件是大冶水泥厂须交由日方管理。

程祖福当即拒绝了三菱公司的条件。同时,为了表明自己绝不将工厂交与日本人的态度和决心,程祖福又筹集8万余元,偿还三菱公司到期利息。奇怪的是,日本三菱公司拒绝接受利息,并且撕毁可以暂缓还款的协议,要求大冶水泥厂连本带息一次性还清其所有欠款,将大冶水泥厂逼上了绝路。

程祖福聘请律师与日方交涉,但三菱公司不予理会,直接向湖北省政府提出了查封工厂、变卖资产的要求。

对于三菱公司查封工厂的要求,湖北省政府先是婉拒,并发文要求湖北公司与三菱公司协商解决。

1913年3月,三菱公司第四期借款到期,湖北公司仍不能还款。三菱公司于3月4日分别在上海、武汉两地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立即查封湖北水泥厂,提出湖北公司若不能在一周内清偿欠款,就应变卖工厂资产还债。3月23日,日本驻汉领事到湖北省政府质询此案,限湖北公司两日内还清欠款,否则要求政府立即查封工厂。

令湖北大冶水泥厂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吉林官银号也致电湖北省政府,要求湖北公司还债。

这是一起经济纠纷案件,而湖北大冶水泥厂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确实不占理,应当承担败诉责任。由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加上日本政府强硬的态度,湖北省政府也只好依法办事了。1913年3月25日,湖北省政府派员赴大冶查封了湖北水泥厂。

三菱公司步步紧逼,一方面公开登报,自行宣布拍卖湖北水泥厂的资产;另一方面,则暗中行贿湖北省实业司官员,雇佣中国人开设了一家新的公司——日华公司,想利用这个新公司买下工厂的资产,以规避中国政府不附洋股的限制。

日本鬼子的阴谋是否会得逞呢?国人又将如何面对呢?

5 黎元洪向袁世凯发出求助电

大冶湖北水泥厂被查封事件一经披露,即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汉口《震旦民报》以《实业危哉水泥厂》为题,详细报道了事件经过,对日商谋夺产权表示气愤,对政府封厂屈从日方表示强烈不满。湖北省咨议局专门就此案举行会议,研究对策,给政府施加压力。议员们提出,为免工厂落入外商之手,可以采取“收回官办”或“招商承顶”等办法。

面对社会舆论和人民代表的呼声,湖北都督(省长)黎元洪颇感压力。于是他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发出求助电报。电报说:这个厂是中国的一个大型企业,现在因为欠债就要破产了,但是社会舆论和百姓不明真相,必然要责备湖北省政府,认为湖北省政府不维护大局,向着外国人,摧残民族工业。他们不知道该厂的失败有三个原因,一是有合同,须按合同办事;二是没有筹备现金;三是失去信用。由于这三个原因,才造成今天的结果。湖北省政府已经维持了数月时间,实在没有办法了,现在没有现金,一切都是空谈。这一次查封工厂,实在是依法办案,不是湖北省政府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所以,我湖北省政府的处境和苦心,应该得到天下人的谅解。黎元洪还说,虽然封厂,但是变卖不是很快能办到的,现在企业还是我们的企业,没有任何损失。

自此,这个大冶湖北水泥厂债务危机的事件,已经转化并上升为保护中国民族工业的事件。

那么,袁世凯的中华民国政府,是如何化解这场中国民族工业危机的呢?大冶湖北水泥厂又是怎样免遭日本人吞并的呢?

6 周学熙的救赎

大冶湖北水泥厂建厂初期,就吸引了行业内所有人的眼球。之所以吸引眼球,主要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政策。依山傍水,依山,就地采矿,原料充足可以节省成本;傍水,运输方便。那时候公路、铁路都不发达,水路是最经济便捷的交通方式了。地处武汉,辐射华东、华南、中部和西南,尤其是对于控制长江中下游市场十分便利;还有省内独家、保利经营等政策。这一切都使远在直隶天津的启新洋灰公司的老板们羡慕不已。他们知道,若启新公司控制了湖北厂,就可以南北配合,掌控中国大部分水泥市场;若湖北厂发展顺利而壮大,势必成为启新的竞争对手。

接下来的事实是,启新的发展,顺风顺水;大冶的道路,跌宕起伏。

1908年1月,启新公司采用新设备生产水泥,当年产量就达到了4万余吨。到1912年,产量上升到5.9万余吨,基本实现设计生产能力。由于水泥畅销市场,成本控制有法,公司持续盈利。到1912年底,启新公司盈利累计近160万元,股东的本钱基本回收。与此同时,为扩大生产能力,公司又增加了新的生产线。

在大冶建厂初期,周学熙就派其二哥周学铭与洪述祖等人到上海向程祖福提出过两厂合并的建议;后又派其九弟周学辉等,向程祖福商谈收购条件。但程祖福不舍得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工厂被人兼并,所以只希望启新参股湖北公司,双方未能达成共识。1911年初,陷于资金困局的程祖福,不再坚持原来立场,主动向启新提出售让湖北公司股权的建议。3月,启新公司董事会指派董事李希明与程祖福洽商。同时,派启新的德国技师汉斯·昆德赴大冶考察工厂。

在谈判中,程祖福向启新要价为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万两。汉斯·昆德技师了解到,湖北厂的实际生产能力只有5万余吨,机器、房产价值约值七十五万两,而湖北方面却称花费九十三万两。他认为,湖北厂厂址不甚合理,煤价过高,生产设备水平也逊于唐山厂。

根据调查的情况,启新公司董事会认为,收购大冶,价钱太高,成本过大,没有把握;以唐山厂的水泥成本,经火车运到汉口完全可以同湖北厂竞争。所以启新公司董事会否决了接收大冶湖北水泥厂的项目。

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统袁世凯于1912年7月任命周学熙为民国政府的财政总长。作为财长的周学熙,十分清楚湖北水泥厂被查封前后的情况。同时,周学熙也十分清楚,在华北和东北市场上,启新“马牌”水泥与小野田洋灰厂“龙牌”水泥竞争多年,十分激烈。周学熙深知湖北水泥厂一旦落入日商手中,启新将面临南北夹击的严峻形势。于是,为了大冶湖北水泥厂的前途,也为了启新的前途,甚至为了中国水泥的前途,周学熙开始了他的救赎。

7日本人的企图落空了

1913年3月,吉林官银号向程祖福逼债。而日本人更是出招凶狠,招招见血,先是借钱,后是逼债,再是查封,还要拍卖,日本政府也出面干涉,形势危急,大冶湖北水泥厂被日本人攫取似乎即将成为现实。

但周学熙是不会让日本人的阴谋得逞的。身为启新的老板,周学熙就曾经动过大冶水泥的心思,现在,日本人打大冶的主意,已经贵为民国政府财长的他,怎么能让日本人得逞呢?小野田在大连的“龙牌”水泥已经与启新开始了激烈的竞争,怎么还能让三菱的浅草水泥占领中国腹地市场呢?不就是欠债还钱吗,周学熙胸有成竹。

周学熙是跟随袁世凯在天津主持直隶新政而崛起的,启新就是直隶新政的产物,而他现在又贵为政府财长,所以不但启新是他说了算,各官银号和国有银行也归他调遣。于是周学熙命吉林官银号与天津北洋保商银行协同解决大冶湖北水泥厂的债务危机,即:让天津北洋保商银行给大冶湖北水泥厂贷款,用于偿还吉林官银号和日本三菱公司的欠款。

天津北洋保商银行是袁世凯主持直隶新政,为清理天津华商积欠洋商债款而设立的,与外商打交道素有经验。吉林官银号和日本三菱公司是湖北公司的主要债权人,大冶水泥厂只要接受天津保商银行的贷款,就可以全面清偿三菱公司和吉林官银号的全部债款。

虽然周学熙于1913年5月辞去政府财长职务,但是在他的运作之下,启新接手大冶已经不可逆转。对于程祖福而言,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为了工厂不致落入日商之手,程祖福终于同意以公司全部资财作为抵押,并且同意将湖北水泥厂经营权托管出去。

1913年11月程祖福代表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与天津北洋保商银行达成协议,获得140万元(两)的20年长期贷款。随后,由民国政府农工商部为债务人作保,湖北省政府将湖北水泥厂启封,交天津北洋保商银行接管,天津北洋保商银行再偿还三菱公司和吉林官银号的债务。协议规定:此项借款发生以后、还清以前,所有经营工作、用人一切事务,均付托甲方(指北洋保商银行)全权代为管理。还规定:甲方对于工厂的一切权利,均可自由让渡与中国人。

协议表明,中国人欠钱,中国人还;中国人的企业只可以卖给中国人。日本人的企图落空了。

8 创始人走了

至此,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存在,但已无权管理湖北水泥厂了。

天津北洋保商银行取得了大冶湖北水泥厂经营管理权,但因为银行并不会搞水泥生产,所以银行势必会将该经营管理权让渡给他人,这一切都在周学熙掌控之中。

周学熙命启新董事会进一步介入此事。启新经研究认为:保商银行不可能自行经营水泥厂,必然向第三方让渡湖北厂经营权。如启新不接手,迟早会有其他人接手,而其他人接手后,湖北厂就有可能再次成为启新的对手。另外,保商银行给予湖北公司140万元的贷款,较之先前程祖福出让湖北厂的要价低了许多,又是20年长期贷款,启新接手负担较轻,风险可控。启新董事会于是决定接手。

在周学熙的操控下,大冶湖北水泥厂没有落入日本人之手,但因他曾经是政府财长同时又是启新的老板,如果由启新直接接手,恐怕会有周学熙和启新公司乘人之危等不利之词。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启新公司决定由公司董事王锡彤等七人组成了另一个法人——华丰兴业社,并由启新公司作保,用该社名义向保商银行短期借贷140万元,偿还了湖北公司的借款。那么华丰兴业社也就从保商银行手上,获得了湖北水泥厂经营权的让渡,实际上就是启新公司获得了大冶湖北水泥厂的经营管理权。

启新公司控制湖北水泥厂后,将厂名改为华记湖北水泥厂。从此,大冶湖北水泥厂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应该说大冶湖北水泥厂的创办人有两个,一个是张之洞,一个是程祖福。

张之洞于1909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他应该是看到了大冶湖北水泥厂的建成投产的。这个厂是他湖北新政的最后一个大项目,也是他一生之中为中国、为湖北所建立的最后一个大型企业,他可以瞑目九泉了。

而另一个创办人程祖福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满怀憧憬地开创了湖北水泥工业,千辛万苦地建成了大冶湖北水泥厂,又历尽艰辛地与日本人周旋,经历了被逼债、被查封的心痛,又眼睁睁地看着工厂被启新“拿走了”。

老人一定心痛至肝肠寸断啊!他一定是一步三回头地走出工厂大门,一定是依依不舍地离开湖北的,他似乎知道又似乎不明白的是,他将永远失去他曾满怀憧憬并耗费心血创办的大冶湖北水泥厂了。

大冶湖北水泥厂的创始人,走了。

1940年,大冶湖北水泥厂终于被启新洋灰公司兼并,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第一次企业兼并。

创始人走了,大冶湖北水泥厂被启新洋灰公司兼并了,这毕竟还是中国企业之间的分分合合,在与日本人的较量中,算是取得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但是,积贫积弱、腐败落后的中国,连领土和主权都捍卫不了,也就注定保护不了自己的民族工业。日本,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魔鬼,是如何侵略中国,又是如何侵蚀中国水泥工业的呢?请看下集《中国水泥史话(4)——大连水泥厂和山东洋灰公司》

[1]王燕谋.中国水泥发展史[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程国安.黎元洪传[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9年版.

[1]姚抗.周学熙传[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7年版.

[1]程莉.周学熙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雪珥(澳大利亚).国运1909[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刘平.张之洞传[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TQ172.8

A

1001-6171(2011)03-0023-06

通讯地址:1天津市气象台路33号507室,天津 300070;2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400;

2010-11-16;

沈 颖

猜你喜欢
水泥厂湖北水泥
The rise of China-Chic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驰援湖北
水泥厂风扫煤磨机的永磁直驱改造
湖北武汉卷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水泥厂购置使用袋式、电袋复合除尘器可享受税收优惠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专注水泥工业绿色发展
——专业服务大型水泥厂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