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国际共运历史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界热议《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

2011-01-11 10:31郭光明
决策与信息 2011年6期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解体

文/郭光明

总结国际共运历史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各界热议《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

文/郭光明

今年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就专著《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一书出版,邀请社会各界学者专家就苏联剧变的原因,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多角度剖析,普遍认为,20年来,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尽管有“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解读,但专著的论断是科学的: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于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这是国际共运应当铭记的深刻教训。

下面摘要介绍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等领导人和多位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对苏联亡党亡国的现实思考

1991年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李慎明同志主编的这本《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深刻论述,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下面,谈几点体会。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从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到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赫鲁晓夫最为典型,1939年3月,他在苏共十八次代表大会上20分钟的发言中,居然把斯大林恭维了32次;在1952年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同样大肆吹捧斯大林;1954年他还下令刊登斯大林逝世一周年的歌功颂德的社论;但到苏共二十大却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的谎言。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多年的执政历史。这种所谓评价使苏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提出了一系列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这样一来就把苏共党员以及苏联人民的思想搞乱了,也为后来戈尔巴乔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埋下了伏笔。赫鲁晓夫改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提出的“全民党”、“全民国家”,搞“工业党”、“农业党”,造成了严重混乱。

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勃列日涅夫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修正主义不仅使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而且滋生了一批瓦解苏共的亲西方的政治人物。

到了戈尔巴乔夫,彻底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的“新思维”和“民主化”、“公开性”,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他强调:“新思维”就是促进“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限制”和“精神垄断”,打破“一切理论的局限”,实质上就是打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列宁时期,非常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列宁强调:哪里有群众,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斯大林在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方面也是令人称赞的楷模。和平建设时期,他一直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一件短皮大衣竟然从十月革命一直穿到去世。他去世后清点其物品时,发现他仅有900卢布存款。当然,斯大林在其晚年也存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的问题,特别是大搞“个人崇拜”,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受到严重损害,党内滋生了特殊化倾向。

赫鲁晓夫时期,党风进一步败坏,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赫鲁晓夫不讲原则,瞎指挥,讲大话、空话、套话。他在1961年提出苏共的新纲领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纲领,并宣布:我们这一代人将要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盲目开垦“处女地”扩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损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党风更是严重败坏。勃列日涅夫本人热衷于追求表面荣誉和奖赏,在其执政期间他一个人竟然拿到200多枚各种勋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更加严重。戈尔巴乔夫本人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出风头的领导人。他经常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大声朗读国外对他的所谓改革的评价,这种东西有时会读上几个小时。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时期特权阶层恶性发展,特权阶层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将过去对国有资产的支配权转化为实际的占有权。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党政干部。所以,一个美国学者讲:“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四个重要原因:干部路线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

苏联的干部路线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实际上的任人唯亲,干部的任免和分配完全取决于上级领导人的好恶,上下级干部之间形成了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提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就是看是不是自己人。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在组织上更加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干部路线,违反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在选拔干部问题上的政治标准、德才原则,完全被任人唯亲所取代。错误的干部路线造成党政军干部队伍思想空前混乱,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造成了干部对党的离心倾向。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五个重要原因:严重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改变了党的颜色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搞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即修正主义,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鼓吹“全民党”、“全民国家”,实行资产阶级的“公开性”、“民主化”,否定党的领袖、党的历史,造成了全党的思想混乱,很多党员感到迷茫。苏联解体前,几百万党员退党,大难临头时,很多党员无所适从,或不知不觉站在了错误路线一边。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李力安:坚定信仰高举旗帜正视历史依靠群众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读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这本书,给人很多启示。

——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之一,首先是苏共领导层动摇和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员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信条,而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导人们寻求自身解放的真理。马克思在批判和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科学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必然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光明前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这一规律的客观存在。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各项工作。苏共接受了资产阶级多元化思想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动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乱了党员、群众的思想,导致反党势力日益发展扩大。历史发展进程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进程和发展成果,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它落实到指导宣传工作、教育工作、出版工作以及一切建设工作中去,大力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阵地。

——必须正确对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一旦对本国的历史产生了认识上的扭曲,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就会失去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者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党的历史、党的主要领导干部予以实事求是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肯定正确的,改正错误的。

——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苏共亡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政者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戈尔巴乔夫将一个代表人民的政党逐步地蜕化为代表少数特权阶层利益的集团,最终被人民抛弃,走向灭亡。我们党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写入了党章,也正因为我们党正确地处理了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多少次的艰难曲折,依靠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目前,西方各种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和足够地重视这个问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防微杜渐,坚决打胜这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教授刘书林:苏联垮台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社会主义

思想理论界深刻地认识和总结苏联垮台的教训,意义深远。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老老实实地弄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诚心诚意地坚持马列主义。虚荣狂妄,动辄提出全民党、有限主权论、新思维之类的所谓新理论,就会走到斜路上去,背离社会主义。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保障条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持之以恒地改善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规定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兴制度,对抗资本主义压力而采取的一个根本性的举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脉所在。取消《宪法》规定的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是灭亡的开始。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不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性质,提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存废的实质性的条件。进行改革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只有保证公有制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根基才会牢稳。如果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儿戏,把它看作过时的桎梏,一定要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搞光,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消失之日,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灭亡之时。

第四,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思想条件是抓紧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和说明现实当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社会理论与实践脱节了,思想混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萎缩。人们没有了理想的热情,国家哪里还有灵魂?!

第五,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国际条件,是对西方敌对势力必须有足够的警惕,具备有效的应对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教授周新城:站在人民的立场解读苏联剧变的教训

苏联问题非常复杂,国内因素、国外因素、党内因素、党外因素,经济的、政治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因素,究竟哪个因素发生过作用,产生过影响,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分析是一个大问题,同时也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例如:1954年苏联内政部给赫鲁晓夫写了一个报告,报告说1921年到1954年,苏联因反革命罪查处了300多万人,其中判死刑的64万人。时至今日,我国出版的一些书还在坚持说前苏联杀了五千万人。由此看来,是从材料出发,还是从事实出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归根结底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造成的。我记得彭真同志在1993年就提出了这个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共产党也可能犯错误。但是,我们一旦发现错了就可以纠正。怕就怕你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道路,那就非垮台不可。

前苏联共产党垮就垮在放弃了旗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最深刻的教训。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那就是死路一条。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拒腐防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确实非常复杂,有内部的原因、有外部的原因,归根到底的原因,就是苏共领导层的逐渐蜕变,从偏离、背离到背叛马克思主义,就是苏共自己一手摧毁了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旗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在思考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教训的时候,也要联系到苏共解体20年我国发生的变化。我们的党没有步苏共的后尘,我们的国家没有步苏联的后尘,不但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还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在各种各样的风浪乃至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国内重大自然灾害考验面前,我们走过来了。我国国力比20年前大大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也明显增强。尽管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变化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关注中国、研究中国、思考中国为什么没有步苏联后尘的人多了起来,要破解中国发展之谜的人多了起来。他们试图研究中国的制度,与此同时对比西方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只要我们党从上到下坚持正确的理论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我们的前进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要我们党能够妥善解决好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两大课题,党的先进性就能够保持,就没有哪个内外部力量能够把共产党打倒。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原主任张国祚:为什么前苏联会不攻自破?

当苏联解体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员站出来维护共产党执政的苏联呢?当时苏联的军队可以和美国叫板,苏联的基础设施:工业基础、科技基础、教育基础均属世界一流水平。但这些都阻止不了苏联的解体。这个国家是不打自败的,因为它丧失了灵魂。苏联解体就是这样一个最惨痛也最有说服力的教训。

苏联意识形态防线的崩溃始于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大肆诽谤斯大林,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他这样一攻击,整个苏联舆论、社会心理、思想界就开始发生变化。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持不同政见者。美国也在苏联周围建了60多个电台,全天候用苏联各民族语言对苏联广播,它不是空喊口号“打倒苏联共产党”、“推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取了纪实、回忆录、实录等方式,把虚假或歪曲的事实弄得有鼻子有眼,让苏联老百姓听了感到苏联自己的宣传假大空,而美国和西方宣传似乎还有可信之处。苏联的意识形态渐渐地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到戈尔巴乔夫散布“新思维”的时候,就很有市场了。再到叶利钦在装甲车上振臂一挥时,就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失去人心就是意识形态防线崩溃的标志。

实际上,这是西方摧毁社会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谋略。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重要手法之一,也是丑化、诬蔑毛泽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晚年也确实犯有严重的错误。但是,综观毛泽东一生,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错。我们的一些学者没有搞清楚西方为什么把攻击的矛头对准毛泽东,不加分析地跟着瞎说一气,这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清醒,仅仅把毛泽东看成是他个人,而没有看成他同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制度、我们的历史密不可分,那我们就会犯极大的错误,甚至会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这不是危言耸听。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梁柱:对苏联解体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我是搞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作出了苏联共产党开始变质并可能灭亡的判断。我觉得这个判断是非常深刻的、非常有历史预见的。我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使我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读的一本书,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驻苏联最后一任大使马特洛克写的回忆录。看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讲到美苏关系的改善,说如果苏联领导人还在喋喋不休地讲阶级斗争这套理论的话,美苏关系任何改善都是虚幻的,没有意义的。他还注意到了当时的戈尔巴乔夫这些人已经不讲阶级斗争了,虽然他们还在讲马克思主义。马特洛克认为苏共要抛弃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政治家是非常敏锐的。像苏联共产党这么强大的一个党,能够搞垮它的,只能是它自己。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研究苏联解体对我们来说的的确确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苏联解体,当然有体制问题,所以上个世纪,毛泽东就讲《十大关系》,让我们不要照搬苏联人做法。但如果把苏联解体完全归结为体制问题,并照此加以一概否定,表面上是否定了苏联体制中的过分集中等弊端,实际上是否定了这个体制中所包含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就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且也会影响到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所以说搞清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有助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陈之骅: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蜕化变质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首先是苏共的基本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工作指导方针和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深刻揭示了苏共之所以亡党是其领导集团逐渐背离直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结果。第二是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党的领导权没有牢牢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第三是苏共的党风。主要说明苏共在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以及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方面出了问题。第四是苏共的民主集中制、干部路线和监督机制陷于瘫痪。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体现了苏共历届最高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与执政能力,以及他们应对西方世界一贯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及其种种手法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揭示出在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问题上外因的重要性,以及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一般理论。

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如果说在其形成之初只是一个贪污腐败、追求享乐和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群体,那么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目标的社会阶层,从而成为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物质力量和原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苏共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集团在苏联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作用,不能不使人们进一步深思执政党的领导人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问题上所起的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作用。研究理论、研究历史并不是为理论而理论,或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执政的共产党,特别是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认真思考。

猜你喜欢
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解体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
反思苏联解体的国际影响
二十年后看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政界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有关1991、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的民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