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肼标准溶液浊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1-01-11 08:01何随梅陈建麟
浙江化工 2011年2期
关键词:絮凝剂浊度标准溶液

何随梅 陈建麟

(1.新疆华康制药厂,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2.新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浊度,又称为浑浊度,表示水的浑浊程度。水的浊度是由无机质和有机质悬浮物、泥土、微生物等微粒悬浮物所引起,是悬浮物的不同大小、比重、形状的悬状物、胶体物质等杂质对光所产生效应的反映。。浊度是一项物理性状感官项目,是饮用水、水源水等卫生监督的重要指标。

对其检定和日常测量的校准采用标准物质,以前曾用二氧化硅、硫酸钡、硅藻土等配制浊度标准液[1]。在国标中有两种浊度的测定方法:《水质浊度的测定》(GB13200-91)[2]和《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浊度的测定-散射光法》(GB/T15893.1-1995)[3],分别为分光光度法和目视比浊法。目视比浊法是以硅藻土为标准,由于该标准受到种类、质量、配制条件、稳定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配制复杂,再现性差等问题,导致浊度测定误差较大。按照GB13200-91配制的硫酸肼(福尔马肼)标准溶液,由硫酸肼和六次甲基四胺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得到一种白色高分子稳定聚合物,其颗粒易分散,易于控制颗粒大小、分布[4]。所获浊度值定为标准值(400度)[5]。其配制和测定简单,重复性好,现已成为主要测定浊度的方法。

目前,在水质絮凝剂的研制过程中广泛采用GB13200-91,但不同类型的絮凝剂使用条件差别比较大,导致硫酸肼标准溶液实际使用条件与国标中的条件差别比较大。国标中未对使用条件进行说明。本文针对絮凝剂测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对硫酸肼标准溶液的使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标准溶液的pH值对吸光度有较显著的影响,而时间、温度、配置方式等则影响不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

硫酸联胺(硫酸肼)((NH2)2SO4·H2SO4)(西安化学试剂厂,分析纯);六次甲基四胺(沈阳市新西试剂厂,分析纯)。

1.2 硫酸肼标准溶液配制

按照国家标准GB/T15893.1-1995的方法配制。722型分光光度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硫酸肼标准溶液影响因素的试验

2.1.1 配制方式对硫酸肼标准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GB/T15893.1-1995配制标准溶液中规定,将硫酸肼和六次甲基四胺按比例配制成混合液进行反应,静置24h,标准浊度为400度,然后稀释到所需浓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稀释过程可有两种方法:一是在进行絮凝试验时稀释到要求浓度,称为"现配";二是为了使用方便,先稀释到使用浓度,随时取用,称为"配好"。

本试验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分析,分析配制时间、测定波长和浊度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另根据试验考察放置时间与浊度的交互作用[6]。正交表结果见表1,试验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从表2的结果可看出,对于现配和配好的最优方案均为B1C2A4,即结果一致,两种配制方法没有差别。分析交互影响,交互作用A×B的水平搭配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看出,"现配"和"配好"两种配制方法K平均值最大的为A4×B1,与表2确定的最优试验方案一致。

采用F检验,检验两个母体(假设为正态分布)的方差。

检验假设H:σ1=σ2,σ用二子样方差取代,构造统计量为:

F=S12/S22(S12>S22)

子样方差S1=0.236,S2=0.224,F=1.115。自信度α=0.10,自由度(15,15),上限值F0.10=1.97,下限制F0.90=0.508。根据α的值,两种方法的精度相同,差别不显著。

F=1.115<F0.10=1.97,故原假设成立,可以认定"现配"和"配好"两种方法差别不显著。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浊度试验中为方便起见,可将硫酸肼标准溶液先稀释到一定要求浓度后使用,但最好在15d内使用完。

表2 试验结果

表3 交互作用水平搭配结果之和

2.1.2 温度对硫酸肼标准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絮凝剂经常使用于低温水,但由于絮凝体的成形效果不好,导致絮凝效果较差。那么在低温条件下,硫酸肼标准溶液中的高聚物是否凝聚?

将硫酸肼标准溶液配制成100度和200度,在波长为680nm、不同温度下测定吸光度,考察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

由图1可见,在5℃~20℃范围内,温度对配制好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影响几乎不大,曲线基本为一条水平直线。添加趋势线后可看出,两条线基本为水平直线,趋势线的R2分别为0.0469和0.0747,说明在该温度范围内及常温下温度对标准液浊度的测定没有影响。

2.1.3 放置天数对硫酸肼标准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将硫酸肼标准溶液按照GB/T15893.1-1995方法稀释成100度和200度,在室温下保存[3]。分别于300、400nm的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时间间隔为2d。结果见图2。

图2 放置时间与稳定性的关系

从图2可以看出,100度和200度的标准液在前9d其稳定性较为平稳,而10d后吸光度有下降的趋势,100度的标准液下降趋势较小,而200度的标准液下降趋势较大,降幅达到7.7%。

硫酸肼悬浮液颗粒直径为0.6μm,溶液浓度较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颗粒之间的碰撞几率,颗粒容易团聚[4]。在存放过程中,浓度较高的标准溶液中悬浮颗粒物发生相吸,形成不易分散的聚合体,沉淀后导致吸光度下降。在实际存放中可看到容器底部有白色沉淀,液体中有白色颗粒物出现。在使用过程中,摇匀的程度和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吸光度。

因此,认为硫酸肼标准溶液的贮存时间不要超过15d,配制后不要长期存放,在使用之前应剧烈振摇,使之分散均匀。

2.1.4 短时间放置对硫酸肼标准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将硫酸肼标准溶液按GB/T15893.1-1995配制成100度和200度,每隔5min测定吸光度的变化,结果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100度的标准溶液基本上为水平线,表明在试验时间内,放置时间对吸光度影响不明显;但200度的标准溶液,则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吸光度有下降的趋势。故对于200度以上浊度的标准溶液,静置超过15min以上,在使用之前应重新摇匀;对于低浊度的样品,可放置30min。

2.1.5 标准液pH值对吸光度的影响

硫酸肼标准溶液的pH为6.2。若絮凝试验所用的絮凝剂为酸性,滴加到标准溶液中会降低pH,故在标准溶液中用硫酸调整pH,考察pH对吸光度的影响。吸光度随pH变化的情况见图4。

从图4中可看出,随着pH的降低,吸光度也明显下降,当pH为2.0时,吸光度下降至0.337,与pH为6.2标准液的吸光度相比,下降5.3%,下降幅度较大。随着pH的升高,吸光度增加的幅度为2.3%,但当pH大于11.0后,吸光度迅速下降,下降幅度达1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PH的剧烈变动,使形成的高聚物更易发生凝聚,导致标准液的浊度改变,所以使用硫酸肼标准液的pH值在区间6.2~10.2的范围以外时,其标准浊度不是400NTU,需要进行校正。

图4 吸光度与pH值的关系图

3 结论

(1)浊度分析中,分光光度法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受pH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好的pH范围在6.2~10.2,超出此范围则应对吸光度的进行校准。

(2)温度、放置时间、配制方式等对吸光度的影响不大,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

总体来说,硫酸肼标准溶液作为浊度标准液,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1]鄂学礼,张岚.浊度的测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2):244-247.

[2]GB13200-91.水质浊度的测定[S].

[3]GB/T15893.1-1995.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浊度的测定散射光法[S].

[4]李丛芬.浅谈水质浊度标准[J].标准化报道,2001,5:24.

[5]朱则昊,张扶人.浊度测量中两种基本方法的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148-154.

[6]田胜元.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絮凝剂浊度标准溶液
氧化铝生产中降低絮凝剂消耗的措施
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去除黑河原水浊度的研究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澄清度检查法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
碘标准溶液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研究
湿法冶金行业用絮凝剂研究进展
11°角应用于啤酒过滤浊度测量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环境在线监测设备检定中常见问题探讨
高浊度河水原位混凝净化工程研究
标准溶液配制及使用中容易忽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