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2011-01-15 03:39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吕晓莉党小军
陕西医学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降钙素细菌新生儿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吕晓莉 党小军 李 博 康 华 张 华

动态监测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吕晓莉 党小军 李 博 康 华 张 华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收治的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80例及对照组30例,SIRS组按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5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8例。应用半定量胶体金免疫色谱检测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1周患儿血清PCT、CRP、WBC。结果:SIRS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两组间CRP、WBC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检测新生儿SIRS治疗前后血清PCT,CR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因鉴定,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指标。

新生儿感染性病因与非感染性病因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 e,SIRS)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非特异性的,如体温、白细胞、CRP。临床需要一种鉴定炎症的标志物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PCT在细菌感染时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1]。本研究通过对 80例SIRS新生儿血清PCT、CRP、WBC治疗前后动态观察比较,对PCT与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SIRS病因鉴定,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住的80例危重病患儿,其中男46例,女34例,日龄0~24d。80例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两组:细菌感染组52例其中重症肺炎31例,感染性休克10例,肠道感染7例,细菌性脐炎4例.非细菌感染组28例。两组患儿性别,入院日龄,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对照组为同期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无SIRS合并症的新生儿。

分组诊断标准如下:SIRS诊断标准:①体温高于38°C或低于36°C:②心率大于各年龄组正常平均值家两个标准差:③呼吸频率大于各年龄组正常平均值家两个标准差:④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9/L,或小于4×109/L,,或杆状核细胞大于10%,符合其中2条或2条以上诊断为SIRS。细菌感染组:①有感染证据,细菌培养阳性或存在高度可疑灶。②符合SIRS诊断标准。

2 检测方法 患儿入院后在应用抗生素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测体温,抽静脉血送检血清PCT、CRP、血常规及细菌培养检查。对照组在入院后抽静脉血送检血清PCT、CRP、血常规。PCT采用血清半定量免疫色谱检测法,试剂由广东德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分为<0.5ng/m l,0.5~2.0 ng/m l,2~10 ng/m l,>10 ng/m l,4个等级。PCT>0.5ng/m l,为阳性。CRP用德灵BN ProSpec分析仪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试剂为德灵BN Pro Spec配套产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为CRP>3mg/L为阳性,<3mg/L为阴性。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新生儿SIRS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CRP,WBC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细菌感染组治疗前PCT水平显著升高,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P比较P>0.05。经合理抗生素、抗病毒等治疗后,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见表 1~3。

表1 两组治疗前血清PCT、CRP检测结果(±s)

表1 两组治疗前血清PCT、CRP检测结果(±s)

注:SIRS组与对照组PCT、CRP比较,P<0.01;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PCT比较,P<0.01,两组CRP比较P>0.05

PCT(ng/m l)组 别CRP(m g/L)n <0.5 0.5~2.0 2~10 >10细菌感染组 52 1 6 36 9 52.6±17.25非细菌感染组 28 24 4 0 0 48.41±6.27对照组 30 30 0 0 0 2.4±0.3

讨 论

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分子,它是降钙素的前提蛋白。分子量约13KD,生理情况下,PCT由甲状腺细胞产生,在细胞内通过蛋白水解酶的作用裂解成降钙素而具有激素活性。正常情况下全部PCT是被降解的,不会释放入血液中,因此健康人血浆水平低于0.1ng/m l。但在有细菌感染并有全身性炎症反应时,PCT由甲状腺以外组织产生,有文献提出神经内分泌细胞,肺,肝脏和血液中的白细胞可能是产生PCT的途径。此时PCT随感染进展而持续性升高。全身性细菌感染时可高达0.5ng/m l,非常严重感染甚至可达10~100ng/m l以上,其诱发因素主要是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反应,但具体作用机制尚在探索中。试验证明,PCT在被诱导后迅速上升,在儿童脓毒症中较CRP升高时间早。PCT在注射内毒素后2~4h和后即可上升,8~24h和达到稳定的浓度。提示血清PCT水平能特异的反应出全身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是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清PCT、CRP检测结果(±s)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清PCT、CRP检测结果(±s)

注:两组WBC、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T(ng/m l)组 别CRP(mg/L)n <0.5 0.5~2.0 2~10 >10细菌感染组 52 30 21 10 17±5.7非细菌感染组 28 28 0 0 0 13±6.1

表3 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WBC、体温比较

PCT浓度在细菌感染时升高。在病毒感染,肿瘤及手术创伤时保持低水平或仅轻度升高[2]。王延秋[3]报道103例病毒感染者血清PCT水平与正常人相仿,而中度以上细菌感染者138例PCT均>0.5ng/m l这种变化迅速而且稳定,是PCT有别于其他指标的特征之一,是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最灵敏的指标。本实验表明,新生儿SIRS血清PCT、CRP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RP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在任何组织损伤和感染时均可升高。除细菌感染外,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手术,烧伤,免疫复合物沉积等都可使CRP升高。CRP增高还可见于围产期窘迫,脑室内出血,胎粪吸入综合症等非感染性疾病。血清CRP迅速增高与炎症和组织修复过程有关。在感染后6~12h内即可测出,疾病恢复后迅速恢复正常。本组实验表明,SIRS组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WBC、体温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传统的感染诊断指标:体温、白细胞、血沉、CRP都是非特异性的。

国外研究报道,对感染性疾病同时测CRP、PCT。PCT升高早于CRP的上升,在局部感染时CRP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而在有全身感染时,PCT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检测抗菌疗效的指标。PCT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并能反映器官功能障碍,较CRP和WBC计数等临床指标更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感染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动态观察可评估疗效[4],因而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筛查指标及危重疾病的监控指标。本研究表明,新生儿SIRS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细菌感染组治疗前PCT水平显著升高,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RP比较,P>0.05。经合理抗生素、抗病毒等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蒋迎佳[5]报道略有差异,与张辉[6]报道基本一致。

CRP测定有助于新生儿炎症的早期诊断,但单独测定尚不能够确诊或排除新生儿感染。PCT是一个理想的早期检测新生儿感染的标志物。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清PCT、CRP浓度不但可以特异的反映出SIRS是否为细菌感染引起,同时也能表明炎症的程度,对新生儿SIRS病因鉴定,指导治疗,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严防滥用抗生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 Guven H,A ltintop L,Baydin A,et a l.Diagnostic value p rocalcitonin levels as an early indicator o f sepsis[J].Am JEmerg Med,2002,20(3):202.

[2] Van Leenw en HJ,Voorbij HAMM.Procalciton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diagnosis o f acute inflammatory reaction[J].Ned Tijlschr Geneesked,2002,146:55-59.

[3] 王延秋,时 兢.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0):915-946.

[4] 徐 昱,朱宏斌.早产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初探[J].中国病案,2010,11(3):27-28.

[5] 蒋迎佳,谢 成,罗红权,等.危重患儿血清降钙素原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1(25):2973-2975.

[6] 张 辉.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前后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5):1146-1147.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分析 脓毒症综合征/病理生理学 婴儿,新生

R725.9

A

1000-7377(2011)11-1524-02

(收稿:2011-08-09)

猜你喜欢
降钙素细菌新生儿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细菌惹的祸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