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小气候环境对翠冠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1-02-01 01:21超,郦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阴天温岭市露地

陈 超,郦 敏

(1.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林业局,浙江 温岭 317500;2.温岭市气象局,浙江 温岭 317500)

大棚小气候环境对翠冠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 超1,郦 敏2

(1.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林业局,浙江 温岭 317500;2.温岭市气象局,浙江 温岭 317500)

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针对翠冠梨大棚小气候环境栽培条件下梨树温度、湿度环境因子对梨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为翠冠梨大棚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大棚小气候;翠冠梨;影响

翠冠梨是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培育成功的杂交优良砂梨品种。因其早熟、形大、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深受我省农民欢迎。但由于它的成熟期在7月中至下旬,正值台风活动频繁期,其灾害性天气严重制约沿海地区梨业的发展。为此,作者从2005年开始,进行连栋大棚翠冠梨栽培研究,使翠冠梨采收期提早到6月中下旬,既避开了台风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影响,又解决了集中上市的问题,还提高了梨的品质和价格。目前,每公顷产值高达25万~30万元·hm-2,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1-2]。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6-2007年在浙江省温岭市滨海镇农业园区进行。试验地为海涂盐碱地,土壤pH值7.9,有机质含量 13 g·kg-1。

试验点气候:当地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水量1 671.6 mm,全年无霜期252 d,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试验材料:连栋大棚顶高3.8 m,肩高2.5 m,单栋宽8 m(2行1栋),长30 m,南北走向,大棚总面积1 800 m2;试材为2000年初定植的翠冠梨,株行距2 m×3.7 m,自然开心形整形,花期人工授粉,管理条件较好。每年1月下旬开始盖膜保温,前期全封闭,7 d后当棚内温度高于30℃时掀起裙膜放风降温,低于20℃时放下裙膜保温,5月1日卸下裙膜,果实采收结束后卸下顶膜。以棚外 (露地)同树龄、生长势相近的翠冠梨为对照。

试验方法:在大棚内外的试验区中心离地1.5 m处的试验树体上安置ZDR-20型数据记录仪,自动记录大棚内外温度、湿度、地温 (地下20 cm)和光照强度的变化,每小时记录1次。记录时间从2006年1月25日开始至2006年7月7日大棚果实采收结束。

在大棚内外分别选取生长健壮、树势相近的各3株树作为固定观测树,设1株树为1个重复。盖膜后每1~3 d观察1次,记载梨树的芽膨大期、初花期、盛花期、谢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每株树从不同方位随机标定10个花芽,从第1朵花开放时起记载每个花芽每天的开花数及每个花序的总花数。

在大棚内外分别选取生长健壮、树势相近的6株树,每株树从不同方位分别选取5条骨干枝的顶芽作为固定观测对象,挂牌编号。新梢从开始生长时测量,直到第1次梢生长结束为止,每7 d测定1次,计算所测枝条前后2次差值除以相隔天数(7 d)为枝条生长速率。

分别在大棚内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株作为采样用树,花后7 d开始取样,每株采摘发育正常的梨果2个,每次共取样数20个果,每7 d取样1次。用游标卡尺测定每个梨果的纵径、横径及果柄长度,计算果形指数,用电子天平测定单果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内外温湿度的旬变化

2.1.1 温度的变化

对大棚内的温度资料进行整理,分别绘制出2006年和2007年大棚内外旬平均气温与地温的变化曲线 (图1)。

图1 大棚气温、地温与露地气温的变化

2006年测定期内,大棚平均气温18.1℃,比露地气温高1.6℃;促成期间大棚平均气温为15.1℃,比露地气温高2.4℃;避雨栽培期间23.1℃,比露地气温高0.2℃。棚内的平均气温均在12.0℃以上,最低温度出现在2月上旬,3月下旬、4月上旬气温升高,但温度不稳定,4月中旬出现了倒春寒,5月中旬以后气温稳步回升。棚内外旬平均气温相差0.2~4.7℃,棚内最高温度增幅为0~21.8℃,最低温度最小增幅也达到了0.4℃。

2007年测定期内,大棚平均气温19.5℃,比露地气温高2.5℃。促成期间,大棚平均气温为16.1℃,比露地气温高3.3℃。避雨栽培期间,大棚平均气温为25.1℃,比露地气温高1.2℃。棚内的平均气温均在10.2℃以上,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上旬,之后,气温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旬内各时段的温度差值是相对减少的。棚内外旬平均气温相差0.7~5.4℃,棚内最高温度增幅为2.8~17.5℃,最低温度最小增幅为0.1℃。

2.1.2 湿度的变化

2006年和2007年大棚平均湿度分别为86.6%和82.4%,分别比露地提高3.1%和0.6%。促成栽培期间大棚内平均湿度比露地增加7.9%,而避雨栽培期间则比露地减少4%。

桑椹缩小型菌核病菌Sd1-2(GenBank accession number:MH298851)分离自宜昌市三斗坪镇采集的病果;克隆菌株为大肠杆菌JM109(上海唯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2 大棚内外温湿度的日变化

2.2.1 温度的变化

在5月18日到6月6日的试验观测时段内,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天气类型 (晴天、阴天和雨天),根据棚内气温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图2)。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天气下,一般而言,气温的高峰值均出现在中午时段,晴天和雨天以12 h温度最高,阴天则以14 h的温度最高。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异幅度晴天(14.2℃)>阴天(7.5℃)>雨天(3.2℃)。

图2 大棚内不同气候类型条件下的气温

3种典型天气下,棚内雨天的土壤温度为21.5~22.3℃,较为平稳。阴天与晴天的日变化规律类似,土壤温度18:00-20:00达到高峰值,次日8:00出现最低值。凌晨至8:00之间,土壤温度持续呈降低趋势,8:00-16:00,土壤温度逐步回升(图3)。

图3 大棚内不同气候类型条件下的地温

2.2.2 湿度的变化

不同天气类型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相似(图4),但变化趋势与气温相反。上午随着气温的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在气温最高时,相对湿度出现低谷;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升高,在日出前气温最低时,相对湿度达到最高。棚内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大,晴天12:00-14:00相对湿度最小,深夜22:00-24:00相对湿度最大。晴天的相对湿度在44.9%~99.2%之间,阴天在73%~100%之间,雨天在96.7%~100%之间,相同时间段相对湿度雨天>阴天>晴天。

图4 大棚内不同气候类型条件下的相对湿度日变化

2.3 大棚小气候对翠冠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2.3.1 大棚覆盖使翠冠梨发育期大大提前

大棚覆盖后,使棚内气温明显提高,促成期间,大棚内气温比露地高2.9℃。开花期比露地提前1个多月,成熟采摘期比露地提早近1个月[1]。杨健等[4]研究认为当气温达到6~8℃时,梨花芽开始萌动,开花始期要求在12℃以上,14~15℃以上温度的气温连续3~5 d,梨花即盛开。大棚的增温效应使梨树相应的物候期提前,从而使果实的生长发育进程提早,达到了提早成熟,提前供应的生产目的。

2.3.2 大棚覆盖促进翠冠梨各生育器官的发育,提高了产量

大棚覆盖后,为翠冠梨植株的生长提供了一个相对高温、高湿和弱光的微域环境,特别是使光辐射的减弱,大棚栽培光辐射可减少29.8%[3],促进了翠冠梨的生长速度,使翠冠梨的新梢长度、果柄长度、果实重量均有明显提高[1]。在果实发育前期日夜温差大,湿度较高,使果实增长明显加快,产量可增22.500 t·hm-2以上。

2.3.3 有效缓解了开花期受“倒春寒”等低温灾害的影响

翠冠梨开花早,极易受春季激烈天气的影响,低温阴雨是影响翠冠梨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棚膜覆盖后,明显提高了梨园的温度条件,有效地避免了低温的影响。

2.3.4 成熟期的提早,减轻台汛期大风天气的影响

据温岭市气象局50年来的资料统计,6月份共出现22次大风,而7月份的大风次数则达60次。6月不仅大风次数减少,而且每2 min平均风速最大值为15.7 m·s-1,比7月份为23.0 m·s-1也减弱。另外,大棚覆盖后,支架等遮档物也能减弱大风的影响,起到类似防护林的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大棚覆膜后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棚内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比棚外有所提高。促成栽培期温度的提高是翠冠梨大棚栽培提早成熟的重要因素。

大棚覆膜后,促进了翠冠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果实重量明显提高,加上提前成熟,减轻了台风灾害的损失,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明显增加。

大棚的增温效应,有效地减轻了开花期的低温危害。

外界空气、棚内空气与土壤时刻进行着热交换。晴天及阴天的10:00-18:00,气温均高于土壤温度,热量的来源为太阳辐射,大棚的作用要求薄膜透光性能好,增温快;而在阴天20:00至次日8:00,土壤温度均高于气温,热量来源于地热,要求大棚保温效果好,避免热量外泄[5]。

由于大棚内土壤的蒸发和植株的蒸腾作用,促成栽培期棚内的平均湿度明显高于露地。高温高湿的微域小气候环境不仅能造成梨新梢徒长,影响果实的膨大,而且在谢花期的时候会导致花瓣不能正常脱落,粘附幼果幼叶造成叶果腐烂,严重影响大棚梨的生长与产量。因此,要适当通过控制灌水,通风降湿等措施来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6]。

[1] 王涛,陈伟立,陈丹霞,等.翠冠梨大棚栽培光温变化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78-80.

[2] 钱培华,金凤雷,骆军,等.连栋大棚梨先促成后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5):63-64.

[3] 王涛,胡美君,郑洁,等.大棚栽培对翠冠梨光合特性的影响 [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1):40-44.

[3] 杨健,李秀根,王龙,等.梨树设施栽培技术 [J].果农之友,2004(1):24-25.

[5] 杜军,王怀彬,杨励丹.温室内气温与土温相关性传热模型 [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0,32(5):3-4.

[6] 储长树,朱军.塑料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变化规律及通风效应 [J].中国农业气象,1992,13(3):32-35.

S 661.2

A

0528-9017(2011)03-0513-03

文献著录格式:陈超,郦敏.大棚小气候环境对翠冠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J].浙江农业科学,2011(3):513-515.

2011-03-12

陈 超 (1982-),男,浙江温岭人,助理农艺师,本科,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l:cc3518@qq.com。

(责任编辑:夏起洲)

猜你喜欢
阴天温岭市露地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太阳躲在哪里
给阴天染上色彩
致兔子
东明县露地花卉的分布与病虫害防治
穿靴子的蜘蛛
园林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方法初探
阴天
提高南方秋冬季露地樱桃番茄产量与品质的技术措施
政协协商纳入地方党委决策程序的制度创新——基于温岭市专题政治协商的实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