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1-02-03 04:41何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期
关键词:上颌骨钛板颌骨

何馨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何馨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纳入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牙齿损伤、感染、面部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颌间牵引

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创伤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颌骨骨折后严重影响患者颌面部外形、语言、咀嚼、吞咽、呼吸甚至视力等重要功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颌面骨折临床治疗过程复杂,治疗时间长,患者较痛苦,不能很好的配合。如处理不当,常会影响面部功能,引起诸多并发症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80例,均经X线或CT确诊为颌骨骨折。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3~66岁,平均(37±12.6)岁,受伤时间1 h~13 d,平均(63.5±18.3)h;单发性骨折17例,多发性骨折23例;骨折部位:上颌骨骨折9例,下颌骨骨折8例,上颌骨并下颌骨骨折8例,上颌骨并颧骨骨折1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7~71岁,平均(40.3±15.1)岁,受伤时间2 h~19 d,平均(81.5±20.3)h;单发性骨折21例,多发性骨折19例;骨折部位:上颌骨骨折10例,下颌骨骨折11例,上颌骨并下颌骨骨折9例,上颌骨并颧骨骨折10例。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和咬合错乱。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骨折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术前均经X线或CT等全面检查以确定骨折部位及全身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予对症处理。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予复位和固定。单发性骨折多采用局麻下复位固定,多发性骨折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切开复位固定。颌骨骨折的不同部位及创口是否开放伤,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下颌骨骨折采用口内切口,上颌骨骨折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联合睑下切口,颧、上颌骨骨折则采用口内切口联合眉弓、睑下切口,开放性骨折选择开放性伤口入路。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断端间的碎骨片、肉芽组织、血凝块及结痂,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骨折移位明显患者,手法复位调整好咬合关系后,钻孔钛板固定,贴合骨折两侧骨面,应尽量与骨折线垂直,以取得最佳固定位,螺钉固定。观察组除上述治疗,术后辅助颌间牵引复位固定,固定时间2~4周。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半流质饮食,止血药物,抗生素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检查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等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2]①优: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6颌骨完全恢复解剖形态,颜面左右对称,咬颌关系好,牙龈无炎症,开口度好,颜面部无畸形;②良: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6颌骨大部分恢复解剖形态,颜面左右本对称,咬合关系基本正常,牙龈无炎症,开口度基本正常,颌面部无畸形;③差:伤口Ⅱ期愈合,术后3~6个月颌骨未达到解剖复位,咬颌关系差,颌面部畸形。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所有参与观察的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无数据脱失或脱落。

2.2 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术后无牙齿损伤、感染、面部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颌骨骨折由于其特殊解剖结构,临床除常见骨折局部疼痛、肿胀、骨断端异常动度或移位、功能障碍等,患者常有牙齿咬合紊乱,局部麻木、感觉异常,张口受限,吞咽及呼吸功能异常。颌骨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骨折断端良好的复位和稳固的固定,以尽可能的减少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3]。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

坚强内固定技术以其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康复快的优点,在临床颌骨骨折中广泛应用。微型钛板能与骨面及周围组织形成稳定的生物相容性,从而减少了排异反应,其可塑性强,能与骨面紧密牢固结合,克服了钢丝固定或闭合复位辅以颌间牵引固定骨折断端的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长,限制张口及咀嚼等缺点,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愈合后期的骨重建及功能改建,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微型钛板因其手术微创操作,方便快捷,切口隐蔽,术后不必拆除,患者容易接受。患者能迅速恢复上下颌骨的咬合功能。颌间牵引用弹性牵引调整肌力量的失衡和微小的骨折错位,达到咬合关系的恢复和骨折的复位。本研究中,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观察组疗效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并发症发生。说明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1]王秦宁,宋治锋.颌间牵引钉与微型钛板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创伤外科杂志,2010,12(5):455-456.

[2]罗扬力.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3):75.

[3]丁钰.170例外伤致多发性颌骨骨折诊治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48-49.

221006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上颌骨钛板颌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