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对策

2011-02-03 07:46王克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1期
关键词:致病性禽流感农业部

文|王克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过实施全面强制免疫,提高禽类群体的抗病力,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疫情的重要手段。

2004年至2010年,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由全国性的爆发及流行到目前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主要是:采用了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政策;依靠科技;疫情及时公布;主动监测;依法制疫;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和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近况

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禽流感)可引起禽类100%的死亡。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只的方法防止其蔓延。其暴发区养禽业往往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全世界正面临着禽流感的威胁。

国内现状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中国有漫长的边界线,国内外人际交流频繁,且有数条候鸟迁徙的路线穿越中国,无论禽流感大流行从任何国家开始,都很容易传入中国。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家禽饲养数目巨大,以及有人、家禽和野禽接触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和不同动物体内的流感病毒实现杂交重组,产生对人类有威胁的变异毒种。这样从生物学角度不排除流感新亚型有在中国出现的可能。

中国人口众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家禽饲养国。虽然我们实施了对家禽的强制免疫政策,2004年至2010年末,禽流感在中国已发生103起,波及23个省,同时已发生38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造成25人死亡。一旦发生流感大流行,如果缺乏有效的防范,对人类安全和畜牧业经济都将是巨大的威胁。因此,中国在加强当前禽流感防控工作,密切监测全球流感发生动态的同时,也要系统认真地总结禽流感防控工作经验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调整和充实防治对策和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防止向人类传染,在做好自身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为全世界禽流感防控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疫情的发生及流行

从2004年临床开始爆发禽流感疫情,此后发生疫情区域不断扩大,在很短的时间内呈迅速扩散蔓延席卷全国之势,对中国家禽的饲养、加工、国际贸易以及其他有关行业造成极大的影响,经济损失严重,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威胁。至今全国已有23个省份先后发生禽流感疫情。从2004年至2009年的7个年度中,各年度分别依次发生疫情50、32、10、3、6、2和O起,总体看,禽流感疫情呈逐年大幅下降的趋势。

一、防控疫情的对策和成效

1.采用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政策。

一是政策的依据。世界多数国家防治禽流感普遍采取“扑杀”的对策。中国养禽业和禽流感防控工作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中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风险极大,且很难控制:候鸟迁徙给中国防控工作带来严重威胁;国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污染面大,病毒不易清除;家禽饲养方式落后,以散养和小规模饲养为主,防疫条件差,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活禽交易和调运频繁,容易造成病原扩散,不易控制;家禽饲养量巨大,家禽饲养量占世界的20%,养禽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采取全部扑杀政策各级财政和养殖户承担不起。因此,前述中国特色决定了必须实行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政策。

二是扑杀的效果。一旦发生禽流感疫情后,为彻底清除疫源,切断传播途径,采取了对疫点周围3公里内的禽类强制扑杀的政策。迅速对疫区禽只实行强制扑杀,对疫区进行隔离封锁,对受威胁区的禽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有效阻止禽流感病毒从疫区向外传播和扩散,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的目的。迅速扑杀有利于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减少损失。从2004年至今,发生疫情后,由于果断采取扑杀疫点、疫区易感禽类的,有效地防治了禽流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没有在原发疫点周围再次发生疫情,有利地证明了扑杀措施的合理性。

三是强制免疫的效果。疫情发生后,对疫点周围3~5公里范围内的禽类实施强制免疫;同时,对边境地区、南方水网、重点养殖地区和种禽场等重点养殖单位实行普遍免疫。2005年10月,农业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禽类全面实施强制免疫,对所有水禽和散养禽开展集中免疫,免疫密度要达到100%”,从而把免疫工作作为防控禽流感最基本的政策和手段。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全面强制免疫,提高禽类群体的抗病力,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疫情的重要手段,对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扩散起到了关键作用,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发生。

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免疫家禽可以有效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实践证明,自2005年我国实施全面免疫政策后,疫情发生频率明显下降,2004年发生疫情50起,2005年发生疫情32起,2006年发生疫情10起,2007年发生疫情3起,2008年发生疫情6起。从全国平均免疫密度来看,2004年为66.3%,2005年为90.6%,2006年上半年为99.15%,可见随着免疫密度的逐年提高,发生疫情的次数也呈逐年大幅下降的趋势。

越南曾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在疫情开始阶段采取扑杀政策,不但没有控制住疫情,反而造成疫情的大范围扩散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后,他们借鉴我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在对几个国家生产的疫苗进行了比较试验后,最后选用了我国疫苗实施全面免疫。目前,越南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

2.依靠科技。中国非常重视禽流感科研工作,围绕诊断技术、疫苗和分子流行病学及流行规律等研究内容,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储备,有效应对了禽流感的发生、爆发和流行。近几年来,中国在禽流感科技攻关方面取得了大批成果,突出体现在禽流感的防治技术上,包括疫苗和诊断技术。中国自行研制出禽流感H5N2灭活疫苗、H5N1基因重组灭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可分别用于鸡、水禽的免疫接种,保证了各种不同禽类的免疫需要。禽流感H5N2灭活疫苗在2004年中国禽流感的阻击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近期中国已研制出禽流感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已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中国已研制出一批诊断技术,包括RT-PCR技术、ELISA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快速诊断技术,可以用于禽流感的临床诊断、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这些成果已经并将在中国禽流感的防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疫情公布。2004年1月,国家明确了对禽流感疫情实行公布制度。与此同时,农业部首次确诊并公布了数十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此次疫情公布对动物防疫工作影响深远,特别是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的防疫责任,极大地提高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广泛参与的责任感。

禽流感疫情爆发伊始,国家就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疫情,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公众恐慌心理,稳定了社会正常秩序,得到了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各级兽医部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禽流感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开展防治技术和法律法规的咨询,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增强民众防范意识和养殖户防疫意识。由农业部编写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宣传资料如挂图、明白纸、口袋书等及时分送到全国养禽户手中,做到村村有挂图,户户有明白纸,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有利于实现群防群控。据调查,中国农民对禽流感的知晓率达到98.6%,有77.2%的农户知道禽流感的主要症状,90%的农户知道禽流感病毒具有传染给人的危险。

4.主动监测。2004年,根据国内外和周边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复杂形势,以及疫情呈现的新特点,农业部下达了《关于印发<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计划(试行)>的通知》,对全国禽流感的监测工作重新进行了部署,加大了监测数量,并增加了对野禽的禽流感监测任务。

在检测技术方法方面,以血清学监测为主,检测方法主要为琼脂扩散试验,对免疫家禽和水禽用血凝抑制试验(HI)来检测禽体内的禽流感抗体。2004年以后,对疫情的监测调整为以RT-PCR为主进行病原学监测,血清学方法主要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

每年,中央级、省级、县级实验室都要进行几百万份血清学检测和几十万份病原学检测任务。此外,国家还有专门机构,每年进行专门的流行病学调查。

5.依法制疫。2004年国家制定出台了《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为禽流感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和技术保障。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台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农业部先后颁布了《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技术规范》、《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行动方案》、《农业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备队工作方案》、《活禽经营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管理办法》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方案、监测方案、检测技术规范等大量规定,形成了完整的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各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了应急预案,健全了应急指挥系统,成立了应急预备队伍,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物资储备,确保了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的组织准备、人员准备、资金准备和物资准备“四个到位”,极大提高了对疫情的控制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6.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中国在大力防控禽流感的同时开展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兽医体制改革,历经7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取得了成功。

一是国家级改革一步到位。2004年7月,组建了农业部兽医局,设立了国家首席兽医官。2006年4月,新设立了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哈尔滨、兰州、北京、上海四个分中心。加上原有的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机构,使国家级兽医行政管理、技术支持和监察保障体系得到理顺和完善。

二是地方级兽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级改革已经完成。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农业厅、农牧厅和农委等省级农业机构内设立了兽医局或畜牧兽医局,并新设了省首席兽医师。31个省分设了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所,保留了原省级兽医药品检查所等机构。

市、县级改革稳步推进。西部牧区和畜牧业发达的农区的市县设立了畜牧局或者在农业局、农牧局内设立兽医科,行使兽医行政管理职能。设立了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组建了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机构。

乡镇级管理步入规范。国家先后颁布了《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等法律和规范。目前,执业兽医制度已经在全国推行。

二、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4年以来中国防控禽流感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以此为契机,多次召开国际会议,实施了对外援助和扩大了信息交流等,均取得了成功。

1.出席国际会议。2004年1月28日,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率团出席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当前禽流感国际形势部长级会议”,并作大会发言;2005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三次会议在韩国釜山举行,外交部长李肇星发表讲话,介绍了中国禽流感防控措施;2006年5月4日,亚太经合组织防控禽流感部长级会议在越南岘港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率团出席会议,介绍了中国防控禽流感经验;农业部先后组团参加有关国际会议,如FAO或OIE亚洲禽流感控制技术会议、禽流感与野生鸟类之间关系研讨会、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类感染禽流感国际会议、禽流感与野生动物亚洲区域监测和研究重点研讨会等。

2.召开国际会议。2006年1月17日,中国与欧盟、世行联合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共筹得19亿美元的认捐,其中中国捐资1000万美元。2004年3月,中国在北京市召开中国—东盟防治禽流感特别会议;2007年7月,中国卫生部举办了中国—东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进展研讨会。2005年12月6日,农业部举办了亚洲禽流感防控合作部长级会议;农业部于2007年11月13日在北京举办了亚欧会议禽流感防控研讨会;2005年11月1日中国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与美国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中美禽流感防控研讨会。

3.实施了对外援助。从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中国农业部曾多次对越南实施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质和技术援助;2006年3月,中国农业部与商务部向缅甸提供了100万人民币的无偿援助并派团赴缅甸开展禽流感防控技术指导;2007年3月,中国选派5人专家组赴非盟进行禽流感等防控技术援助;2007年6月10日,为三个来自太平洋岛国专门举办了“太平洋岛国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班”;此外,农业部还力所能及地对印尼、蒙古、朝鲜、泰国等周边国家进行了禽流感防控技术和物质援助;中国也多次选派专家协助FAO开展禽流感防控工作。

4.扩大了信息交流。2005年10月,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向WHO公布了2004年以来中国分离的全部禽流感病毒株基因序列。2004年向WHO提供5株禽流感病毒,2006年提供20株。这些禽流感病毒样本对世界范围内抗击禽流感有着积极意义。中国农业部自2004年起即时向国际社会公布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进行快速、连续的报告,以便国际社会即时了解、掌握和评价禽流感等动物疫情,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禽流感。

猜你喜欢
致病性禽流感农业部
印度农业部将国内小麦收购价格调高2.6%
巴西农业部对农药登记增长情况进行说明
禽流感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农业部一号文件关于养猪都说了啥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
海洋致病性弧菌常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不同免疫方式对水禽的免疫效果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发现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