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过激 伤害脏腑

2011-02-05 12:15葛凡
西部大开发 2011年6期
关键词:七情五脏情志

◎文/图 葛凡

县(市)级官员是我国官员体系的“夹心层”。对上要向省市级政府部门负责,上级部门定下的方方面面的工作目标,都要按期完成;上级领导分配的各项指示,也须如期去做;还有不少“一票否决”的硬性任务,更是不敢有丝毫马虎。对下要为治下县域搞经济,图发展;要为一方百姓争利益,谋福祉……在社会转型期维持稳定,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都需要这一群体劳心劳力,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因此,掌握适当的养生知识,合理控制和调节自身的情欲,对于这一群体大有裨益。

七情不宜强烈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这几种情绪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中医专家说:“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中医专家说。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七情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

百病皆生于气

七情与脏腑的关系密不可分,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七情与气血的关系也是紧紧相连的。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

七情致病特点

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喜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至精神失常等。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集中的表现,又必须接受心的统一主宰,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又是情志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

中医专家指出,喜、怒、忧、思、恐等情志活动失调,能够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郁而化火,出现烦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以及吐血、衄血等属于火的表现,称之为“五志化火”。情志失调又可导致“六郁”为病,即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生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

猜你喜欢
七情五脏情志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第十二届北京舞蹈双周演出照
北海之殇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中医怒伤肝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西部大开发2011年6期

西部大开发的其它文章
米脂古城
书架